正文內容
評論
返回頂部
作為五岳之首的泰山,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泰山可以觀賞的景區有非常多,這里有廟宇,有雄偉的高山,這里除了有佛教的廟宇以外,還有道教的道觀,要去看看嗎?
1、景區等級:國家級5A景區
2、門票價格:169元起
3、營業時間:05:00-23:59
4、咨詢電話:無
5、景區地址: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紅門路
6、交通指南:先到泰安市火車站汽車站都有直達車前往景區
7、景區官網:無
紅門萬仙樓步行進山口票:普通票115元/人,優待人群57元/人;
東御道步行進山口票:普通票115元/人,優待人群57元/人;
【免費政策】
兒童: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4米(含)以下兒童,不占座乘車上山不需要另外購車票;
老人:60周歲(含)以上憑身份證或者老年證乘車上山需要另外購車票;
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官證;
軍隊離退休干部:憑離休證;
退休士官:憑相關有效證件;
殘疾人:憑殘疾證(重度一級二級殘疾人可有一名陪護免費);
記者: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記者證;
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憑相關有效證件;
“山東惠才卡”或“泰山人才金卡”人士:憑相關有效證件;
說明:免票政策人員,在天外村或桃花峪乘車上山需購買3元車票。
【優惠政策】
兒童:6周歲(不含)—18周歲(不含)或身高1.4米(不含)以上的未成年人憑身份證;
學生: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學生證;
教師、省部級勞模、英模、道德模范:憑相關有效證件。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景區當日公告為準。
01/01-12/31 05:00-23:00開放,紅門(徒步進山):05:00-23:00 天外村(乘車進山):06:00-21:00 桃花峪(乘車進山):07:00-17:00,桃花峪(徒步進山):08:00-16:00 東御道(徒步進山):08:00-16:00 天平湖游客中心(乘車進山):06:00-20:00。
泰山景區還是非常大的,想深度游玩建議起碼花費2-3天時間游玩。
推薦大家每年的4月-11月前往。但是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前往的。
春天的泰山滿眼青翠,山花爛漫,但時常多雨,山頂氣溫較低。夏季雨天較多,此刻山上常會遇到云海奇觀,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運了。秋季天高氣爽,是觀日的最佳時節,趕上好天氣的話還可以看見黃河。冬季如果去泰山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特別是下雪后的泰山更美,但是冬天的泰山又特別的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和安全。
熱線電話:0538-96008888;電子郵箱:tsjqhjfwzx@ta.shandong.cn;泰山景區防火值班室:0538-5369111 8225841。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區環山路51號。
(專線旅游車)
天外村至中天門旅游車:
票 價: 上山35元/人,下山35元/人,運營時間:6:00至21:00;
桃花峪至桃花源旅游車:
票 價: 上山35元/人,下山35元/人,運營時間:8:00至17:00。
說明:6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以上路線均享受半價優惠,1.4米以下兒童在不占座的情況下免車票。
溫馨提示:以上運營時間僅供參考,如遇特殊情況,請以當時開放時間為準。
火車:火車是泰安 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因為泰安 當地沒有飛機場,乘坐飛機都是經停濟南 ,然后火車從濟南 至泰安 。泰安 有兩個火車站,一個位于市區,名字叫泰山站 ,普通綠皮火車以及濟南 方向發車的普快以及特快都是停靠在泰山站 。另外一個火車站叫高鐵泰安 站(距離泰安 市區11KM),從名字我們就知道這是高鐵線,泰安 站是京滬高鐵線上的一站,從上海 北京 方向來的旅客基本都是在這個車站下車。
市內公交:如果你是從泰山 火車站(市區)出站的,那么你如果要前往泰山 紅門或者天外村 入口,可以乘坐K3公交線,票價2元;如果你是從泰安 高鐵站出站的,那么你需要乘坐K18線至火車站轉K3線,至紅門或者天外村 (泰山入口)。
出租車:在這里,還是要表揚一下泰安 的出租車,作為旅游城市沒有碰到亂宰客的瘋狂現象,同時相比較其他地區,這里的出租車打的費很便宜,舉個例子,從泰安 高鐵站—岱廟 (青年路),15KM,30分鐘車程,25元左右,從岱廟 —泰山 天燭峰景區牌坊處(封禪大典演出),大約25元。個人覺得非常方便快捷。
汽車:舉例濟南 ,濟南 火車站往北1KM的地方有個長途汽車站,公交車4路,5路 35路可到,那里每隔10分鐘就發一班車到泰安 ,票價20元,行程90分鐘到120分鐘,而泰安 長途汽車站有兩個,一個南站,一個北站,千萬不要搞混。
泰山 一共有四個入口:紅門、天外村 、天燭峰(封禪大典)和桃花峪 。經典路線爬山基本都是從紅門或者天外村 上泰山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爬泰山 ,那肯定是建議從紅門處開始爬山,從紅門至中天門 碑刻林立,歷史滄桑,這里有泰山 文化的精髓,一路爬山,一路欣賞;如果你要選擇便捷, 天外村 線路是最便捷方便的,在這里入口乘坐觀光車直接到中天門 ,車費單程30元,行程30分鐘;不管從哪個入口進,最終都要在中天門 匯合,到了中天門 后還可以去爬最艱苦的十八盤上到南天門 和玉皇頂 ,如果不想爬,也可以從中天門 乘坐索道到南天門 ,索道單程100元,往返200元,單程行程十分鐘便到南天門 。
天燭峰是封禪大典演出地點,在這里看完全景演出,有勇氣的話,就連夜來一個泰山 夜爬,登頂看日出吧。市區至天柱 峰可乘坐K19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天燭峰景區,末班車時間:春秋季19點30分,夏季20點。
泰山一日游:最便捷的西路游覽線
線路特點:
泰山西路游覽線,即“天外村—中天門—岱頂”線路,是最便捷、最省時、最省力的登頂路線,適合體力差者或時間不充裕者。如選擇此路線上山,艱辛的跋涉攀登過程不復存在,登頂也由一段汗流浹背的歷程演變成節奏輕快、休閑舒適的交通工具大換乘。
游覽方式:沿游覽公路乘車上山,到中天門后換乘索道至岱頂。
主要景點:
天外村——龍潭水庫——白龍池——黑龍潭——竹林寺——黃溪河水庫——扇子崖——傲徠峰——中天門——索道——南天門——碧霞祠——玉皇頂
游覽行程:
由兩段組成:前段為天外村至半山腰中天門的盤山公路,全程14.35公里,行程30分鐘;后段是中天門到岱頂的高山索道,全長2078米,行程約15分鐘,從山腳到山頂不到一小時即可到達。起點是天外村廣場,在天外村游人中心購買進山門票(115元)和旅游大巴車票(30元),乘坐旅游車可直接抵達中天門,沿途有很多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可不能錯過,游人可隨車欣賞沿途美景。乘車至中天門后,走一小段路即可到達中天門索道站,由此可乘坐索道“一步登天”直達岱頂,索道為100元/人.單程。游覽完岱頂后,就可以下山返回了。
友情提示:
此條路線雖然方便快捷,但是以犧牲眾多景點為代價的,因此乘車到中天門后,建議再沿傳統登山路攀爬至岱頂,得以欣賞到更多的泰山美景。
交通:
如果是乘坐火車到泰山站,可直接在火車站乘坐3路公交車(2元)或乘坐出租車(10元左右)到天外村;若是由泰安高鐵站下車,可直接在高鐵站乘坐37路公交車(2元)或乘坐出租車(35元左右)至天外村,約需40分鐘左右。在乘坐3路公交車時,請看好站牌標識留意乘車方向,一個方向的終點站是紅門(徒步登山起點),另一個方向的終點站是天外村(乘坐旅游車上山)。
泰山一日游:最經典的中路游覽線
線路特點:泰山中路游覽線,是泰山上人文和自然景觀最集中的經典登山線路,是泰山的精華所在,全程9.5公里,盤道7000余級,其間幾無平路。因為歷朝皇帝也從這條道登山,又稱泰山御道。登山沿途樹蔭夾道,石階盤旋,峰巒競秀,泉溪爭流,自然景觀雄奇秀美。沿途古跡眾多,共計有古寺廟8處,碑碣200多塊,摩崖刻石300多處,傳統文化韻味濃郁。
游覽方式:石階盤路步行。
主要景點:(岱廟——岱宗坊——)紅門宮——萬仙樓(進山購票處)——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快活三里——云步橋——五大夫松——十八盤——南天門——天街——碧霞祠——唐摩崖——五岳獨尊——玉皇頂——拱北石
游覽行程:
由紅門出發開始登山,經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坊、紅門宮等景點后,到達進山購票處--萬仙樓,在此購買泰山門票,票價為115元。進山后,步行經由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等景點,到達中天門。到中天門已是半程,在此可稍作休息,如體力不支,可在此處換乘索道直達岱頂,索道為100元/單程。繼續往上攀登,經快活三里、云步橋、五大夫松等景點,就到了泰山上最難爬的一段路——十八盤。泰山十八盤,是泰山整個景區中精華中的精華,其磅礴宏偉的氣勢、雄奇美麗的景色、年代久遠的遺跡,會給您帶來難以形容的心靈震撼,使您終身難忘!經由十八盤登上南天門,會有如登天境、豁然開朗的感覺。到了這里就已經到了泰山之巔,你可以放慢腳步,慢慢游覽天上街市——天街,到泰山老奶奶的上廟——碧霞祠朝拜許愿,到泰山最高處——玉皇頂感受“一覽眾山小”的磅礴氣勢。游覽完岱頂后,就可以下山原路返回了。
友情提示:
①登泰山沒有走過這條路,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游覽過泰山,初次登泰山者強烈推薦。
②由紅門步行至岱頂,約需4--6小時;也可把岱廟作為登山的起點,需多出1--2個小時的游覽時間。下山時間約需3個小時。
③全程攀登需要一定的體力和毅力,對此,在登山之前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如登山途中感覺體力不支,可在徒步到達中天門后,換乘索道直達岱頂。
交通:如果您是乘坐火車到泰安的,可直接在火車站乘坐3路公交車(2元)或乘坐出租車到紅門(車費在10元左右);若是由泰安高鐵站下車,可乘37路公交車至紅門,也可選擇乘坐出租車從高鐵站至紅門,約需40分鐘,車費大約在35元左右。
(點擊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1、最佳觀賞地點
玉皇頂的日觀峰,位于玉皇頂東南,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升場面。
2、分區分時下山,行程時間安排比較充裕的游客,可以選擇在原區域欣賞泰山歷史文化和優美風光,錯峰下山。
3、根據天氣準備外套。山頂的清晨一般比較冷。
4、提前觀看第二天天氣預報,了解日出時間。
5、泰山日出時刻表(常規):
岱廟(景點介紹)
岱廟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場所。今廟內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間,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檜、側柏212株,觀賞植物292種。建國后,曾為泰山管理機構駐地,今為泰安市博物館。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據《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苯鸫糠纸ㄖ粴?,元時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廟內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美感。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于一體的古代 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又名草參亭,前臨通天街,后與岱廟正陽門連通,為岱廟的前庭。歷代帝王及王公大臣來泰山舉行祭祀典禮,必先在此舉行簡單參拜之后,才能進入岱廟舉行正式大典。唐代稱“遙參門”;宋代在門內筑亭,改稱“草參亭”;明代擴建,建殿圍墻,并奉碧霞元君像于其中,遂成為完整的庭院建筑。遙參亭為縱向二進式庭院,南山門、儀門、正殿、方亭、北山門依次坐落在通天街至岱廟的軸線上,正殿左右置配殿及廂房,其中軸線與岱廟中軸線一致。院中正殿5間,建于明代,黃瓦歇山頂,施五架梁,殿內祀碧霞元君像。南山門前為遙參坊,為四柱門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石坊左右雄踞清代鐵鑄獅子一對。再南,一巨株唐槐掩映下,有一池,池內一龍首吐水,一龍首吞水,題刻“龍躍天池”,為清光緒六年(1880年)所建,很是添景。
岱廟坊: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檐角飛翹,脊獸欲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是滾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獅兩對:雄者戲耍繡球,雌者嬉鬧幼獅,姿態各異,生動可愛。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及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圖案設計采用對稱手法,構圖和雕刻技術變化多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坊的內柱陰陽面均有刻聯。南面是當年的創建者山東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書:“峻極于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意思是高峻的泰山與天齊,它輔助天地化生萬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顯赫的威靈鎮懾東方。北面是山東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題聯并書:“為眾岳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與京。”大意是:泰山為五岳之宗,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來瞻仰它的雄偉氣概,它那化生萬物的德澤恩惠誰能超過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縱著群神仙界,天下都聽從其命,它那保佑蒼生的功勞廣大遠博,誰能與之相比?雙聯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正陽門: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正陽門始建于宋,毀于二十世紀中葉,現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格重新修建的。進入正陽門,兩扇朱紅大門,門上鑲有81個鐵制饅釘,有鋪首,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正陽門高8.6米,上面的五鳳樓高11米,共5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翹四,墨線大點金彩繪,額枋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正陽門兩旁置有東、西掖門。
漢柏:在岱廟的漢柏院內,有五株漢柏,樹形奇特,扭結上聳,若虬蟠旋,蒼古蔥郁?!皾h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據漢《郡國志》載,為漢武帝登封泰山時所植。乾隆南巡時,曾御繪《漢柏圖》并賦《題漢柏作》一詩刻于石。
銅亭:又名“金闕”,位于廟內東北隅的臺基上。亭系銅鑄件,仿木結構, 重檐歇山式。明萬歷年間始建于岱頂碧 霞祠內,稱金殿。20世紀70年代遷入岱 廟,為我國幾座著名銅亭(北京頤和園 寶云閣、武當山天柱峰頂金殿、昆明金 殿)之一。 泰山人文景觀之二絕——秦刻石, 也稱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于公 元前209年下詔書,由丞相李斯以小篆 字體書刻制成的。小篆字體筆畫簡易而 形體整齊秀美,較繁贅的大篆更為人們所喜愛。《泰山秦刻石》原在 岱頂,后漸磨損。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廟,曾被盜而又追回。尚存完整 者7個字“臣去疾臣請矣臣”,半殘者三字“斯昧死”。《泰山秦刻石》已成為稀世瑰寶。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廟東御座內,是泰山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作品。銘文為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由丞相李斯篆書??淌卺讽斢衽嘏?,后迭移至此??淌?22字,歷經滄桑,現僅存十字“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殘泐。秦泰山刻石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
宋天貺殿: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是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宮殿。位于岱廟中軸線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疤熨L”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
大殿面闊9間,進深5間,通高22.3米,為重檐廡殿頂,上覆黃琉璃瓦。重檐之間有豎匾,上書“宋天貺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紅色大檐柱聳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明間和次間內槽頂設藻井,周圍施斗拱,余為方形天花板,上繪金色升龍。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儼然帝君,龕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匾,與此相對的明間大門內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清代銅五供一套及銅缶、銅釜等。在殿內的東、北、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美學價值,壁畫高3.3米,長62米,描繪了泰山神出巡回鑾的盛況。而這場面也正是宋真宗當年封禪泰山的真實寫照,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大殿殿前露臺高筑,雕欄環繞,云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有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露臺南側臺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稱迷糊石。天貺殿周圍施以環廊,形成一個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廡殿頂的大建筑緊緊地懷抱著,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這富麗唐皇的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天貺殿內北、東和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壁畫高3米多,長有62米?!皢ⅰ笔浅霭l,“蹕”是清道靜街,亦作 停留意,“回鑾”是返回之意。描繪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壯觀的場面。 畫中人馬,千姿百態,造型生動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觀之一絕。
玉泉寺景區(景點介紹)
巍巍泰山北麓,有一座千年古剎——玉泉寺,距泰安市區約二十公里,距濟南市區約三十公里。出泰安沿泰佛路向北經大津口鄉,過藕池村即到;或出濟南走歷城、藥鄉林場至藕池村。景區面積二萬多畝,區內峰巒疊嶂,峽谷縱橫、森林茂密、溪水流長。古樹秀木隨處可見,奇花異草遍地可尋。且遠離塵囂,是人們回歸自然,神游自然的絕勝之地。景區又以一座始建于北魏時期的玉泉禪寺為中心,形成以佛教、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圈,堪稱為岱陰佛域,是一方不可多得的空靈寶地。
玉泉寺由北魏僧意創建,因南有谷山又稱谷山寺,俗稱佛爺寺。寺內有唐植銀杏四株、大雄寶殿、一畝松、東西佛腳印、北魏石刻佛像等景點。有金代大學仕黨懷英撰寫并篆額的《谷山寺記》碑等碑碣,詳細地記載了玉泉寺悠久的歷史沿革。
寺前谷山之巔有一古松,人稱定南針,與玉泉寺山門、大雄寶殿,岱廟正陽門、后載門,岱宗坊、南天門成南北一線。谷山西北半山懸崖上,有二洞,常年泉涌不息,《岱史》稱“金絲洞”,傳為全真教主丘處機煉丹處。再向南是賣飯棚子,舊時泰山以北民眾,多經此上山,因僧人、山民在此施舍、販賣飲食而得名。賣飯棚子西北有一深澗,盛夏冰雪不化,《泰山志》稱大冰牢峪。
千年銀杏:玉泉寺寺內有千年銀杏樹4株,四株銀杏高大挺拔,郁郁蔥蔥,殿前右邊的一株,胸圍7米多,高36米,為泰山之最。
大雄寶殿:是根據歷史記載于1993年在原遺址上重建的,內祀釋迦牟尼,側立18羅漢。
佛生萬象:由大雄寶殿往正南定陽針觀看,蒼松翠柏,峰巒疊嶂,滿目翠綠。如側身觀看,一尊佛頭立現眼前,額頭、眼睛、鼻子、下巴,無不栩栩如生,讓人驚嘆大自然之造化
一畝松:位于寺院以北,樹干粗壯敦實,虬枝蜿蜒四射,形成一把平頂四射的巨傘,在泰山眾多古松中,遮蔭面積最大,約有1.3畝,故名“一畝松”。
東西佛腳?。含F大殿東側和西面的山崖石坪上,仍有當年佛爺的腳印,稱東西佛腳。東佛腳有腳印五、六個,陷巖石有二、三公分。西佛腳位于大雄寶殿西側懸崖頂部的石坪上,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石坪上,印有一雙足跡,陷巖石一、二公分。東西佛腳是人力所至,還是自然行成,無從考證,至今是個謎。但作為傳奇流傳至今,為玉泉寺憑添了幾分神奇。
金蟾拜佛:位于小環線千年板栗附近,白白的肚皮,高昂的蟾頭,大大的嘴巴張開著,仿似在虔誠的向著玉泉寺大殿祈禱著什么。
藥師七佛閣遺址:東山崗上有藥師七佛閣遺址。史載為元代修建,內祀大醫王佛和釋迦、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僂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等。閣毀于清代,其舊址上有元代至元年間閻復撰、李謙書的《藥師七佛閣記碑》。
玉泉:位于寺院東側,泉水甘甜清澈,大旱不涸,泉邊有金代大學士黨懷英書“玉泉”碑,圍繞玉泉還有古紫藤10余株。
定南針:位于谷山之顛,古松與玉泉寺山門、岱廟、岱宗坊、南天門幾成南北一線,正午時又與太陽、玉泉寺大雄寶殿成南北一線。
金絲洞:在谷山西北半山懸崖上,有二個山洞,常年泉涌不息,《岱史》稱“金絲洞”,傳為全真教主丘處機煉丹處。
大冰牢峪:谷山南有一深澗,盛夏冰雪不化,《泰山志》稱大冰牢峪。
玉泉寺的景色最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自然清純,玲瓏精致,極少人為的加工修飾,完美地保存了天成的情趣,山光水色,名山古剎融為一體,是一處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天高地厚佛光普照,青山綠水玉泉流長。
天燭峰游覽線(景點介紹)
一路探勝山陰道上,穿過古鎮深巷目睹封禪盛典,賞心悅目泰山幕后的雄險瑰奇。
天燭峰在泰山的東北麓,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登山路直達岱頂,長達5.4公里的帶狀風景區,因景區中的天燭峰形似蠟燭而得名。從泰山天燭峰景區到山頂的后石塢景區,是泰山最原始和古樸的登山路線,也是自然景觀最集中、最優美的一條路線,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觀的極致。這里山峰險峻,山谷幽深,奇松怪石遍布,山泉、溪流、瀑布隨處可見,除了登山盤道外,很少有人工開鑿的痕跡,充滿了自然的原生野趣,猶以松奇洞幽著名,被稱之為泰山的“奧區”。游人置身其中如在畫中,所以又被稱為泰山的“十里畫廊”,是探險游、自助游的最佳路線。
這里,奇石能言,清泉有聲,大小天燭朝天立,懸崖巨壁夾谷行。將軍山如大將軍披甲,羅漢峰似眾羅漢疊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嘆為觀止。這里,藍天高遠,大山空曠,松濤陣陣,白云悠悠,是尋古探幽的好去處,只有到這兒來,才能領略到山林野趣的真諦。這條游覽路所經過的大部區域覆蓋著華山松,即便在冬季也是一派蔥郁的綠色,充滿生命的張力,令人昂揚振奮。尤其是接近山顛的古松園,萬松崢嶸,虬枝交錯,松濤陣陣,令人難舍。
天燭峰
在九龍崗南崖之上,兩座相距不遠、隔澗相望、形狀近似巨燭的山峰,分別被稱為大天燭峰、小天燭峰。 小天燭峰一柱狀孤峰從谷底霍然拔起,直插云霄,高聳似燭,故名;因峰端遍生的勁松宛若燭焰燃燒,又稱“燭焰松”。小天燭峰以東還有一座柱狀山峰,比小天燭峰雄渾粗壯一些,是為大天燭峰。
天燭瀑
小天燭峰峰依九龍崗,崗上之水又從小天燭峰旁流下,于是形成瀑布。瀑布面北,亦有幾十米長,古時人稱此為“千尺瀑”、“千丈瀑”。但這名稱僅僅形容其長,谷而無內蘊,今人認為不如叫“天燭瀑”好。不錯,那高垂的白練不就是通天的巨燭流下的蠟瀑嗎?
洗鶴灣
小天燭峰下為洗鶴灣,舊時常有松鶴集憩于此而名。今已無鶴,灣水之形亦酷似丹鶴獨立。
后石塢
穿過北天門,南為三岔路口,向東下行900多級臺階可至后石塢。后石塢舊稱“后石屋”,早時又叫“后十五”,言此地距岱頂十五里。實際上岱頂距后石塢的直線距離不過1.5公里左右,因古時山路蜿蜒難行,故感覺道路漫長。后石塢自古就有“岱陰第一洞天福地”之稱,此處峰峭壁陡,古松幽絕,石刻遍布,古廟掩映,景色迥異于登天景區和岱頂,是泰山的“后花園”。主要景點有:九龍崗、堯觀頂、姊妹松、元君廟等。
北天門
自丈人峰順坡北下,至山坳處有石坊,原額“元武”,清末圮。1984年重立,雙柱單門石坊,額書“北天門”。是岱頂通往后石塢的必經之路。坊北是摩云嶺,自坊前順坡東下至勺形谷底是“亂石溝”,過溝是獨足盤,再前行可至后石塢諸景點。
元君廟
獨足盤東北有一處庵觀,稱“元君廟”,俗稱“娘娘廟”,初建于明代。明隆慶六年(1572年)宗室朱睦建,供奉昊天上帝像,萬歷十九年(1591年)修圣母寢宮樓,供奉碧霞元君。清順治、康熙間均有重修,乾隆年間重修后改稱石塢青云庵,光緒重修時稱石塢廟。民國以來,娘娘廟長年失修。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重新修復。
廟分東、西兩院。西院由山門、正殿、配殿以及呂祖洞等組成,正殿祀元君,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東舍為萬松亭,后改為彌勒殿。沿石級而上,進“透天門”為東院,由正殿、東配殿、圣母寢宮樓組成。正殿祀天官、地官、水官,正殿西是圣母寢宮樓,該樓分三層,下為呂祖洞、中為“藏書樓”、上即圣母寢宮樓。東配殿祀“七真”。相傳碧霞元君成仙前就是在此修煉的,所以這里又稱“玉女修真處”。
元君廟北便是天空山。天空山古稱“玉女山”,其石壁垂直而立,摩空托日;其頂峰平坦,古稱“堯觀峰”。石壁上布滿古人題刻,黃花洞、蓮花洞便在其下。
黃花洞,因洞口石壁上開滿黃花而得名,傳說為元君修真處。石洞寬闊,天然而成,洞頂滲水成珠,串串落入洞底池內,十分奇異,因此又名“靈異泉”。又傳仙鶴常來此飲水,所以又名“來鶴泉”。洞內有盛夏尚存冰柱的奇觀,故清康熙年間巡撫蔣陳錫題“靈山玉柱”。石洞之上有題刻“黃花洞”三字。
東院北側石巖下的蓮花洞,因洞口石瓣似蓮倒綴而得名,洞內有石乳泉,與靈異泉類似。洞旁有古人題刻“古蓮花洞”、“松至此始濤焉”等。
廟東花果園內為清雍正年間建“元君墓”和“白猿墓”。
姊妹松
泰山姊妹松位于泰山后石塢青云庵西北角的半山崖上,郁郁蔥蔥,枝繁葉茂,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滄桑歲月中櫛風沐雨,笑傲群芳。1988年,來泰山考察的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慨然提筆,在宣紙上寫下“泰山姊妹松”五個大字。此后,泰山姊妹松更加聲名遠播,如今,泰山傳說中有她動人的故事;新版(第五版)人民幣五元紙幣的背面,能找到她挺立在泰山壁立千仞懸崖之上,婷婷玉立,風姿卓越的倩影,說她名滿天下毫不為過。
桃花峪游覽線(景點介紹)
一路徜徉逍遙自得,翻閱28億年巖石書寫的地球檔案,感悟生命生態的蓬勃毅然。
位于泰山西麓,自然景觀秀美奇絕,是泰山秀區。桃花峪入口至桃花源13公里。桃花源設有索道,可直達岱頂。
桃花峪游覽線:桃花峪游客中心→釣魚臺站點→碧峰寺站點→彩石溪站點→赤鱗溪站點→紅雨川站點→終點桃花源
元君廟
在桃花峪口有元君廟,是泰山女神的西行宮。廟內古柏參天,花草茂盛。它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這兩棵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郁郁蔥蔥,盤旋而起,如龍似鳳,人們稱它們為“龍柏鳳松”。大殿里面供奉著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右邊配殿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左邊配殿奉祀關帝、文曲星和壽星。
碧峰寺
振翅峰下的寺廟叫做碧峰寺,又因供奉鐵佛,俗稱“鐵佛寺”。遺址上有《重建佛殿記》碑,明朝隆慶五年(1571)陜西按察司副使蕭太亨撰書,詳細地記述了明朝隆慶年間重修佛殿的經過,當時的大雄寶殿“巍然欲飛,爛然綺錯”。寺中原供奉一尊鐵佛,兩旁刻有古聯(引福州鐵佛):“古佛由來皆鐵漢,凡夫但說是金身”。這里的鐵佛十分靈驗,周圍的香客為了祭拜鐵佛,跋山涉水,行程百里,步行來此,以示虔誠。寺旁的彩石崖石紋如畫,美輪美奐,嘆為觀止;溪中奇石天成,肖形狀物,栩栩如生。溪旁的彩石谷,彩石林立于潺湲溪水側,水石相間如畫。
彩石溪
進入桃花峪,行約2公里,溪中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鋪就,溪底一條條石紋五彩紛呈,陽光照耀下,分外生動,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也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在此流淌得格外精神。動人的彩石常引得游人駐足,如果你細心,就可看見水中的赤鱗魚。陽光照耀下,溪底如同彩石鋪成,斑斑斕斕分外生動。
根據地質學家考察分析,彩石溪的巖石為條帶狀斜長角閃巖殘余包體,其中的大小條帶千姿百態,淺白色條帶和黑綠色斜長角閃巖構成了彩色斑斕的河床基巖,十分壯觀和秀麗。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就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而彩色的石紋透過水的折射,變幻出了各種形色:有的如同縹緲的仙女;有的像是沉思的老者,仿佛在冥想,為什么大自然這么鐘愛泰山,將雄偉與靈秀都融入其中;有的像似輕盈的魚兒,有的如同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龍灣
龍灣是桃花源景區著名景點,雁群、沐龜、龍角、三谷之水匯聚桃花源,繼而歡騰而下,在此天成一灣?!短┥降览镉洝份d:“……龍灣,丘巒突出如島嶼。下有碧花池,石皆碧紋,天然池甃……”此處翠峰列隊,山崖若屏,灣水清澈,山水倒映。時間百鳥鳴囀,時見赤鱗游弋。二〇〇八年,實施水系環境提升工程,形成了灣水豐沛,珠玉飛濺的潭瀑景觀。
一線天
泰山地質景觀,在桃花源停車場西,兩峰對峙,中間一線,人可從中穿過。它是斷裂構造切割、風化剝蝕、流水搬運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產物。置身其中,只見兩壁峭如刀削,俯看腳下巨石累累,仰望上空僅見天如一線。由一線天沿小路進山,山勢險峻,幽谷之中,一條瀑布從天跌落,山蒼水勁,其名猴愁峪,極言其險峻。
紅門游覽線(景點介紹)
一路攀登自強不息,聆聽七千階譜寫朝天神曲,仰視五千年鑄刻的文化豐碑。
紅門游覽線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線,是歷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沿途林蔭夾道,石階盤旋,峰巒竟秀,泉溪爭流,自然景觀雄奇秀美,古跡眾多,共計有古寺廟8處,碑碣200多塊,摩崖刻石300多處,傳統文化韻味濃郁。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以及黎民百姓上泰山,多是從中路開始攀登的,因此中路有“登天景區”之稱。又因為這條道路景色深幽,所以也被稱為泰山的“幽區”。
沿途景點有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革命烈士紀念碑、風月無邊刻石、三官廟、斗母宮、元君廟、經石峪、奉安紀念碑、回馬嶺、中天門、云步橋、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陽洞、十八盤、升仙坊、南天門等。
關帝廟
泰山盤道起點處的關帝廟,坐北朝南,創建年代無考,廟門前影壁上的“神威巨鎮”四個大字,是清乾隆登泰山時題書的。
關帝廟是依山就勢而建的,整體布局錯落有致,建筑是分別坐落在三進院落之中,主要建筑有山門、戲樓、拜棚、正殿、配殿等建筑組成。進入山門,山門之上的建筑是戲樓,戲樓是當時商人舉辦慶典活動的地方。
在關帝廟第一層平臺石階兩側有兩株古槐,枝葉連理,好似一龍一鳳,親密無間,相依相偎,被稱之為“龍鳳槐”,相傳為唐代所植。
沿著石級而上就是拜棚,拜棚設計十分精妙,可謂一堂多用:北向可拜神,南向可觀戲,而平時置以幾凳更是品茗小憩的好地方。在拜棚的正方就是正殿,殿內供奉的是關公坐像。關公名關羽,字云長,出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關公在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的大業。被后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被尊之為“武圣”,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
在東山門內北側,有一露井,又名“靈井”,早先井水供廟內道人及香客飲用,因水質甜美,猶如甘露而得名。在露井旁,有株百年凌霄,藤本植物,實測樹齡已近200年,如今它老干已枯,新枝茁壯,每年夏季,凌霄花盛開,花冠呈鐘形,外面橙黃色,里面鮮紅,光艷照人。此樹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關帝廟內古樹繁茂,從正殿右側進入后院,有一株古柏,其形態奇特,樹體的主干、枝干都是扭曲生長的,在樹體的主干處又分出三大枝干。樹干高僅0.8米,而直徑達1.1米,三股枝杈扭曲盤旋而上,盤曲疊密,就像是蟠臥的虬龍,給人以古拔挺秀的感覺。這株“漢柏第一”已被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名錄。
此廟是泰山盤道起始第一廟,就關帝廟整體布局而言,建筑的設計和選址構思,可以說是獨具匠心。
孔子登臨處
位于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圣主遙臨慶萬年。”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年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的“天階”坊。
紅門宮
位于“孔子登臨處”石坊北。其地東臨中溪,西依大藏嶺,因嶺上有丹壁如門而得名。紅門宮創建無考,明天啟六年(1626年)重修。它以盤路為界,分為東西兩院,并以飛云閣跨路相連,拱形門洞上題“紅門”兩大字。西院為道觀,宮門額題“紅門宮”,祀泰山女神,為碧霞元君中廟。東院為“彌勒院”,供奉彌勒佛。
經石峪
經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宮東北,有岔路盤道相通,過漱玉橋、高山流水亭、神聆橋即至。峪中有緩坡石坪,上刻隸書《金剛經》,俗稱曬經石,明隆慶年間萬恭書刻“曝經石”。
經石峪金剛經刻位于斗母宮東北經石峪,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
經文刻于面積2064平方米的緩坡石坪上,自東而西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采用后秦鳩摩羅什譯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經刻只刻到15分目“特經功德兮”,計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徑50厘米。經刻歷千余年風雨剝蝕、山洪沖擊、游人踐踏、捶拓無度,已殘泐磨滅過半,現僅存經文41行、 1069字(包括可認讀的殘字和雙勾字)。
中天門
中天門是泰山登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此處為登頂半程,上下必經之地。 中天門建于清,為兩柱單門式石坊。泰山古時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廟祀黑虎神,現廟內塑財神趙公元帥執鞭跨虎,東為仿古茶樓,西南為中溪賓館,西北為中天門索道站。中天門位于黃峴嶺脊背之上,海拔847米。黃峴嶺因其土色黃赤而名,黃峴嶺東面為中溪山,1989年臺胞陳英杰捐資在山巔建慈恩亭,亭內放置澎湖同胞捐贈的澎湖石,上書碑文,表達希冀海峽兩岸早日一統之愿。
中溪山北側為東溪,俗稱大直溝,古為登岱東路,后廢棄。中天門峻嶺闊谷,樓閣簇擁。東有中溪山突兀俏麗,可觀日出,望晚霞;西有鳳凰嶺蜿蜓伸展,可遠眺傲徠雄姿,俯視城廓新貌。佇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眾山拱立,林茂泉飛,纜車凌空,天然成畫。
五大夫松
位于云步橋北側的五松亭旁。盤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額題“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稱“秦松”,“秦松挺秀”為泰安八景之一。
五大夫松,相傳秦始皇登封泰山時,在這里遇雨避于大樹下,因樹護駕有功,被秦始皇封為“五大夫”,五大夫是秦時官階第九級爵位。
自漢唐以后,人們一般都認為秦始皇是封了五株松樹為大夫。清雍正八年,負責整修泰山的丁皂保根據流傳,補植了五株松樹,現存二株。
望人松
望人松是泰山標志之一,傲岸兀立于五松亭外的懸崖之上。松高8米,冠幅巨大。有一長枝下垂,伸向盤路,猶如含情脈脈的少女,揮動手臂向游人致意,表示歡迎,故又名“迎客松”,樹冠若華蓋,枝繁葉茂,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雖已歷經五百多個春秋,如今仍生機盎然,堪稱岱岳奇觀。
十八盤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云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后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前為新盤口。明萬歷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并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于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標志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云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緊十八”西崖有巨石懸空,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升仙坊
升仙坊,全石結構,創建年代不詳,此處北上150米即為南天門,共有石階約480級,十分陡峭,其盤道被稱作緊十八盤,是登泰山的最為艱難處。您在此感到上臨岱頂天庭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在此小憩,回視山下,會有騰身云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奮力攀登,岱頂在望。在這里您也許悟出了人生的自我實現,就如登泰山一樣,所得到是精神上的升華。
盤道兩旁有“天門云梯”、“神貺崇朝”、“天地交泰”、“松高峻極”、“飛龍巖”、“翔鳳嶺”、“知止觀止”等題刻。
南天門
南天門又名三天門,恰處于石壁谷的上口,海拔1460米,不僅形勢險要,而且位于整個登山盤道中軸線的上端,使游人在山下就可仰瞻它那巍巍峨峨的形象。每當山間云霧出沒、變幻無窮的時候,天門在云霧中時隱時現,十八盤似天梯倒掛,襯托的泰山主峰更加雄偉壯麗。南天門創建于元代初年,岱廟主持道士張志純集資創建。它是城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上筑摩空閣三間,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門洞兩側有楹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庇稳说谴耍挥[眾山,滿目空翠,疲勞頓失。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絕句:“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天門雄踞于泰山主峰,雙峰夾峙,猶如天門自開,“山如穹窿勢渾成,盤道千重若龍騰。云中回首驚來路,岱頂猶憶遙參亭”。
南天門的建筑特色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的典范,人工借自然之勢,自然借人工之力,實在是匠心獨運。
天外村游覽線(景點介紹)
一路飛車平步青云,躍上蔥蘢八百旋,高瞻遠矚泰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天外村游覽線,是登泰山的另一條主要線路,起點是天地廣場。從天外村出發,乘坐旅游車可直接抵達中天門,行程30分鐘,約15公里。沿途有很多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包括龍潭水庫、白龍池、黑龍潭、竹林寺、無極廟、天勝寨、扇子崖、龍角峰、傲徠峰、黃溪河水庫等景點。游客乘車到此尤覺視野開闊,景色宜人,心曠神怡,因而這一景區又被稱為泰山的“曠區”。
天外村
天外村,位于大眾橋西側,為西路登山之始。這里既是山城結合部,也是環山公路與西溪游覽公路的交匯點和游客集散地。
此處的天地廣場占地總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廣場和圓形廣場,在兩廣場連接通道兩側,安置12根高7.2米、直徑0.9米的龍柱,表示從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
在連接通道中央安置長27米、寬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為內容的浮雕。
方形廣場四周欄板刻制歷代名人關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對廣場及其周圍實施綠化。
白龍池
建岱橋北是白龍池,上有百丈崖懸流下擲,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而名。池北有巨石若圭,上刻“玄圭石”。每當山洪暴發,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巋然自若;而雨霽天晴,又如巨龜出池,伏巖曬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稱曬龜石。北為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潭”等大字。此石與玄圭石上遍布題刻,顧炎武考得宋人題名15首,后人又考得16首,今均存。
白龍池有一個神話故事。《泰山紀事》載,“傲徠峰下潭中,白龍最為靈異。古傳龍化美丈夫,為岱南田家傭,復贅為婿。善灌園,每夜澆田,蔬畦皆滿,不聞轆轤聲。鄰人異之,從園隙窺視,乃見白龍長數丈,銀鱗萬點,寒光奪目。半身入井吸水,吐盈數畦。其人驚仆,遂宣傳之。龍知事泄,乃辭去,語其室人曰:‘家在傲徠峰百丈崖下’。今日白龍池是也?!?/p>
據志書記載,自漢唐至宋,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此祈雨。宋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皇帝封白龍為“淵濟公”,并在池畔建神龍祠。
白龍池東有招軍嶺,西有飛鴉峰,前有鑼鼓灣,后有黑龍潭。夏暮秋朝,高峽深潭一澗飛瀉,散珠濺玉,云霧升騰,古人譽為“龍洞甘霖”,列為泰安八景之一。
黑龍潭
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飛流直下,聲若雷鳴,狀如掛著的千尺銀練。瀑布常年傾瀉,沖擊崖下成潭,傳說潭與東海龍宮相通,有龍自由來去,故名“黑龍潭”。清代文人繆潤紱有詩描寫:“真源流不竭,飛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龍”。“龍潭飛瀑”是泰山西溪名勝之一,觀瀑吟詠,引人生出無限遐思。
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云寺。這里風景宜人,寺的周圍翠竹青青,松柏蒼郁,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后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聲名遠播,以至“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趨赴。”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抵寺,竹木參天,朱櫻滿地,晨鐘晚磬,另一凄清?!? 明楊志學游竹林寺詩吟道:“西天復此門,山半一泉溫。云壁時時動,龍珠日日翻。飛揚李白句,傾倒孔融尊。歸路夕陽好,涼風吹廣原”。后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毀,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側的扇子崖,奇峰突兀,高聳峻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楊博題刻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鐵梯,攀援可登崖巔,北眺龍角山,九女寨歷歷在目,西望傲徠峰盡收眼底。向東俯視,龍潭水庫宛若鑲嵌在西溪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清人孫寶僮有詩云:“劍峰怒刺天,積鐵拔千仞;俯臨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確寫出了扇子崖的風韻。扇子崖峰極險峻,赤眉軍曾就頂設望哨。明代舉人王無欲筑室崖巔,后又結茅其下,名西山別業。民間有“打開扇子崖,金銀財寶往家抬”的傳說。1990年,依崖鑿階,修筑云梯,以便攀登。
傲徠峰
泰山72峰,峰峰有名,傲徠峰是泰山西路著名的山峰之一,海拔高度達978米。峰高不過泰山主峰,但犀利崢嶸,有傲然不向泰山低頭之勢,故民有諺:“傲徠高,傲徠高,近看與岱齊,遠看在山腰?!睎|北,扇子崖在重力垮塌作用下,崖壁陡峭,遠觀如扇;東南,絕壁之下有月亮洞,內有月亮泉。泉水自洞頂下注,冬結冰柱,春來依然,似龍宮冰窟。
一、泰山上的住宿
1、泰山神憩賓館:
神憩賓館位于泰山之巔。距日觀峰、玉皇頂、碧霞祠、孔子廟分別不足百米,是觀日出、拜圣母的絕佳之處。賓館于1991年正式開業,是由國家旅游局投資興建的泰山極頂唯一一家三星級酒店。
【優點】最大特點是在泰山看日出的最佳住宿選擇,離山頂非常近。
價位
平時標間房價:1000元,小長假、黃金周房價1200--1600元,通過各大旅游網站稍有優惠。
電話:0538-8223866。
點評
這次在泰山山頂入住的就是泰山神憩賓館,雖然對山頂的賓館條件有所心里落差準備,但是1000元的價格確實感覺貴,房間狹下,床位是1.5米寬的小床,熱水每天晚上8點提供,但是水溫不穩定,七八月份洗一個澡也能把人洗感冒,衛生間地磚滲水,洗完澡整個衛生間都濕了。
床單還算干凈,賓館餐廳點餐非常昂貴,當天晚上下雨,晚飯在賓館將就下,就點了最最普通的2菜一湯,花了260元,貴。
但是早餐的30元自助餐還是挺推薦的,比較劃算,早餐品種豐富,吃的比較好。沒住山頂其他的賓館,沒有比較,也不知道其他賓館什么情況。
2、泰山仙居賓館:
泰山仙居賓館位于泰山主峰南天門北側、天街起點,周圍臨近背倚玉皇頂、前瞻碧霞祠、東臨觀日峰、西接孔子崖等多個著名景區,是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星級賓館,政府定點接待單位。
泰山仙居賓館是泰山極頂接待能力較大的星級飯店,擁有大小餐廳,可容納300余人同時就餐。
地址價位
酒店地址:泰山山頂南天門天街5號。
根據網上搜素標間平時在500-600元,節假日上漲幅度較大。
二、泰安的住宿
泰安市區的住宿選擇性比較大,但是對于外地游客特別是自助游游客,建議將住宿區域選擇在泰山火車站附近或者泰山腳下,這樣的住宿安排非常有利于旅游出行。
1、經濟實惠型:
住得經濟實惠一些,可以選擇銀座佳驛連鎖酒店泰安青年路店。
【距離】在岱廟附近,離泰山入口2KM。
【優點】酒店干凈衛生,服務熱情。
【價格】一個房間價格在180元左右,早餐費15元。電話:0538-6288999。
點評:這次山下入住的就是這個快捷式酒店,住下來優點是離岱廟非常近,轉彎100米就到了,門口有K3公交站臺,去爬泰山到紅門或者天外村都非常方便,吧臺服務員服務熱情,樂于助人。
缺點是房間狹小,WIFI信號不穩定,特別坑爹的是洗漱用品竟然還要另外算錢(這是第一次碰到),餐廳早餐及其簡單,不值15元。綜合考慮,可以住。
2、舒適型:
如果想住好點,可以到泰安東尊華美達大酒店,五星級的,
【位置】就在泰山腳下,
【價格】不算貴,平時一個山景房標間網訂500元左右,電話:0538-8368888。
3、窮游型:
如果想省錢,可以選擇火車站周圍的快捷式酒店,火車站附近酒店眾多,競爭也比較激烈,
【價格】在150-200元左右,這里最好的就是靠近鬧市區,吃住行都非常方便,我還是非常推薦的。
泰山炒雞:推薦泰山腳下正規炒雞店,食材選用當地散養小公雞,肉質鮮美。
泰山赤鱗魚:淡水魚中的王者,入口即化,回味無窮。
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白菜質細無筋,豆腐嫩而不老,泉水清甜爽口。
拔絲地瓜:北方人年夜飯必備的傳統甜品,小姐姐們的最愛哦,悄悄告訴你:吃多少都不會長胖哦。
泰山煎餅:放上大蔥,抹上辣的豆瓣醬或面醬,各種吃法等你來解鎖。
驢油火燒:火燒都吃過吧,驢油火燒吃過嗎,外面金黃,里面酥酥脆脆,哇哦。
泰山栗子:果實大而均勻,殼薄,水分少,糯性大,或炒或煮,一種吃法一種口味。
泰安肥桃:可以用吸管吸的桃子,肉質細嫩,汁多甘甜。
泰山是中國游覽歷史最悠久的名山,因為泰山氣勢磅礴所以是五岳之首,這里還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泰山山體雄偉壯觀,被古人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在山上有二十多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其實泰山是佛教和道教兩教的圣地,這里有道觀、寺廟,還有名勝遍布全山。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天貺殿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合稱我國三大殿。在泰山的北部有名的是剎靈巖寺,寺內有建于唐朝的辟支塔,千佛殿以及墓塔林,是價值很高的石文化遺產。
返回頂部
旅泊網 Copyright@ 2016-2017 www.dx596.cn 網站備案號 : 鄂ICP備17009702號-1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聞和各種專題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全國景點門票訂單有問題的請加QQ441963725。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12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