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內容
評論
返回頂部
安岳這個地方非常神奇,特色非常明顯,那就是其境內擁有大量的石窟寺廟,其境內的鄉村之內,大大小小的石窟像,數量可達到十萬尊。不過名氣不如大足那般,而與之相應的,這里的佛事活動也非常多。
景區資質:
國家4A級景區
景區特色:
歷史文化、藝術文化、古跡
到達方式:
無直達景區車,到五桂橋轉車,建議自駕前往景區。
安岳石刻門票價格:
20元/人
景區開放時間:
8:00-17:00
安岳這個地方非常神奇,特色非常明顯,那就是其境內擁有大量的石窟寺廟,其境內的鄉村之內,大大小小的石窟像,數量可達到十萬尊。不過名氣不如大足那般,而與之相應的,這里的佛事活動也非常多。
中國佛教與道教混合的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縣境內,分布于全縣4個區32個鄉,保存較完好的有45處,主要有臥佛院、千佛寨、圓覺洞、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玄妙觀等處。
計有摩崖造像105處,造像約10萬身。根據現存題記,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 400年期間。石刻內容以佛教造像為主,有少量道教造像,也有對社會現實生活的描寫。
臥佛院
八廟鄉臥佛溝位于縣城以北25公里處,位于臥佛溝。這里有139個壁龕和洞穴,造像1600余身。臥佛為釋迦牟尼像,全長23米,頭長3米,肩寬3.1米。左側位于離地面約10米的懸崖上。頭東腳西,身材苗條,衣服單薄合身,表情平和。在他的背上,有20多位弟子、菩薩、神王、力士像,面容表情各異。佛陀背對著觀眾坐著,右手中指和食指輕輕按在佛陀的左手腕上切脈。從背后,它傳達出一種關切、期待的表情。佛腳前站著一個赤裸的上身,一個肌肉鋒利的強壯男人。
他舉起右手,張開左手五個手指當警衛。其強大的動作與切脈弟子沉默寡言、內斂內斂的形態形成鮮明對比,也打破了佛身在構圖上僵硬所形成的僵硬布局。這種治療是有特點的。佛像頭的右上角有兩個字“貞元”。可以看出,這尊雕像是在唐代貞元(785-805)時期雕刻的。與涅盤相瑤相對應的藏經洞有20多種,其中唐代開元713-741年間所刻的《大般涅經》共40多萬字。是研究佛教經典和書法藝術的重要文物。
圓覺洞
在縣城以東1公里的云居山上,有103個唐宋時期的崖造像龕(洞),1933身大小不一的崖造像。它是用宋代雕刻的西方三大圣人制作的。三個壁龕上雕刻著三尊雕像。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是觀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這三尊石雕都有豐滿的臉龐、平靜的臉龐、勻稱的身軀和流暢的切割技術,代表了宋代石雕的水平。從觀音像旁邊的石碑上我們可以記得,這些石像是在宋元符二年(1099年)和大觀一年(1107年)之間完成的。
毗盧洞
位于縣城東南25公里處,石羊鎮塔子山上有446座摩崖造像。據明代萬歷(1573-1620)碑文記載,這里的造像最早刻在五代后晉天福(936-944)年間,后人陸續建造,是五代北宋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
其中有《柳本尊十煉修行圖》。人物眾多,造型生動。毗盧洞觀音殿的觀音像高約3米,頭戴寶冠,胸腹赤裸,飾以花環,坐在右膝上,右手彎曲,左微傾,眼低,表情悠閑迷人,俗稱風流觀音。
此外,華嚴洞的華嚴三圣、十菩薩坐像和經變故事浮雕、茗山寺造像、近40具尸體、高4-7米、唐代道教造像等,都是安岳石刻的重要作品。
返回頂部
旅泊網 Copyright@ 2016-2017 www.dx596.cn 網站備案號 : 鄂ICP備17009702號-1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聞和各種專題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全國景點門票訂單有問題的請加QQ441963725。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12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