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崖關長城景區中有著許多好玩的景點,是一處非常推薦小伙伴們前去游玩的旅游景點,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崖關長城有哪些景點吧!詳情介紹請看下文。
1、八卦關城景區
即黃崖關關城景區,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南起薊北雄關牌樓,北至鳳凰樓,東起泃河東岸斷崖,西至王帽頂空心敵樓。主要景點有“薊北雄關”牌樓、八卦街、長城歷史博物館(提調公署)、名人名聯堂、百將碑林、百家碑林、篆刻碑林、臺北碑苑、劉炳南書法碑院、迷宮游樂園、長壽園、百松園、水上游樂場、八仙洞、水關、空心敵樓、鳳凰樓等。游人至此,既能領略長城建筑精華,又能在游覽中享受樂趣、接受古代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
2、八卦關城
也稱“八卦迷魂陣”,在萬里長城沿線的軍事防御設施中具有唯一性。按伏羲八卦的方位和符號設置道路和院落。城內以提調公署為中心,從西北開始,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8個卦區,建造40多條街道和百余間房屋,縱橫交錯,左折右轉,忽塞忽通。沿路而行突入絕境,無路之中忽又見路,使人陷入迷糊困頓狀態,八卦迷魂陣因此得名。如今,人們漫步其中,如置身迷宮,撲朔迷離,妙趣橫生。
3、長城博物館
長城歷史博物館建于1986年,位于八卦城提調公署內。展館里展出了萬里長城的歷史回顧資料、薊鎮長城史料、出土文物以及修復黃崖關長城的有關資料。陳列的各種珍貴文物及史料文獻338件,共分3大類:一是古代兵器,有槍、刀、矛、箭等各種冷兵器和鐵炮、石炮、瓷蒺藜等火器;二是反映戍卒生活的文物,有杯、碗、油燈、頂針、象棋等;三是明、清兩代有關黃崖關修城、修墻、修廟、修空心敵臺和提調公署等碑刻。
4、百將百家碑林
百將百家碑林位于八卦城乾卦內,以“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題詞碑為中心,按文東武西的方式排列。西側是百將碑林,是1987年為了紀念建軍六十周年修建的,是全國第一座百將碑林。其中共收集了2位元帥,2位大將,22位上將,74位中將以及7位少將,共107位開國將帥專門為黃崖關碑林提寫的題詞碑刻。東側是1988年建成的百家碑林,百家碑林匯集著全國104位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書法家和國際友人的珍貴墨跡,鐫刻上碑,概稱百家碑林。這些墨寶華章,或浩歌懷古頌歷史之豐碑,或壯物寄情抒民族之壯志,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與百將碑林勢分左右,文武合璧,交相輝映,堪稱雙絕。增薊北之風光,喻中華之騰飛。
5、竹刻名聯堂
竹刻名聯堂位于八卦城東甕城的四合院內,建成于1991年8月31日,堂內薈萃了歷史名人楹聯105副,選用中國名竹精刻而成。名聯有老一輩革命家的豪邁詩句,有當代文豪魯迅、郭沫若的妙語精文,有李白、蘇軾、鄭板橋等歷代著名詩人和歷史名人的佳作。書法選用甲骨、大篆、小篆、漢隸、帛書、魏碑等字體,兼容了顏、柳、歐、趙多種風格,巧妙運用了淺刻、深鑿、陰雕、陽雕、點刻、留青、烙印、貼面等鍥刻技藝,堪稱華夏藝術一絕,成為書藝、聯藝、鐫藝巧妙結合的藝術殿堂。
6、八卦迷宮游樂園
坐落在八卦關城校軍場內,占地3000多平方米。這座迷宮汲取了歷代八卦陣法之精華,結構巧妙,格調新穎。數百道古式矮墻分隔成迂回曲折的街巷,置身其中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迷宮中心是圓形的太極臺,四周為青磚壘砌的方形墻體,象征天圓地方。迷宮東、南、西、北各設一座門,號稱“四門相通,八點都到,只有一條活路”。游客白天可游迷宮,晚上則可作“萬花陣”表演,集參與性、驚險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地。
7、長壽園
長壽園是以頌揚長壽、尊老敬老為主題、以“壽”字為內涵的我國第一座尊老敬老教育基地。坐落于八卦城坤卦內,南臨臺北碑苑、八卦迷宮游樂園。建于1998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內有影壁碑一座、長壽橋一座、彭祖塑像一尊、長壽桌椅一套,四周建回廊,著蘇式彩繪,內容為《二十四孝圖》,四周墻壁和回廊刻壽字碑,茅頭、滴水、方椽、圓椽均刻壽字,園中共有“壽”字總量兩萬余個。其中,不同寫法的“壽”字有10003種,展示了“壽”字千變萬化的寫法及“六書造字”的演變過程,是中華文化的寶庫,“壽”字的大觀園,并于2000年被列入上海基尼斯世界記錄。長壽園融中國建筑藝術、園林藝術、雕刻藝術、書法藝術于一體。
8、臺北碑苑
位于八卦迷宮院內,建于2001年,由臺灣中華書協會理事長劉炳南先生倡導修建。邀請啟功、沈鵬、劉炳森等10余大陸著名書法家和臺灣97位書法家聯袂而作。作品內容多為描繪中華文化歷史和祖國錦繡河山,表達了海外游子心向祖國的愛國情操,受到海內外游客的高度評價。碑刻字體匯集楷、草、隸、篆、行于一處,內涵豐富,蔚為大觀。臺灣和大陸本是一家,書法藝術也是一脈相承,這座碑林為弘揚中國書法藝術,以及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
9、長城魂
黃崖關長城始建于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依山而建,主體為毛石壘砌,明朝隆慶年間,民族英雄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對其包磚大修,創建了長城沿線唯一一座八卦關城,整個軍事防御體系日臻完善。位于八卦關城西北角的一段長城建于山石之上,且內側山石外露,此山石上窄下寬,苔痕添翠,疑似大修時故意為之,上面刻有一個剛進有力的大字—“魂”。傳說一云游道人至此,被眼前美景所吸引,提筆欣然書寫這個遒勁有力的“魂”字,意在彰顯長城似巨石,堅不可摧,寓意中華民族精神之魂。
10、八仙洞
位于黃崖水關之南、泃河東崖上,地處崖壁,面對泃河,實為神仙居住之地。傳說八仙過海時路過燕山曾于此洞歇腳,故稱八仙洞。原為天然石洞,清同治年間(1862—1874),鄉紳善士于洞口依山就勢,建穹檐面門,旁設古罄一具,檐下懸“洞天福地”匾額,洞內塑有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八仙神像,兩側各有金童玉女侍立。原為泥塑,2004年,重新銅塑。塑像神態各異,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每逢夏雨時節,泃河水漲,河面煙波浩渺,洞中紫氣氤氳,古罄之聲在幽谷回蕩,久久不絕。洞前廊式平臺前伸河面,游人登臨此處,可憑眺山光水色。
11、梨園
此園建于公元2014年4月,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園內布局精巧、綠樹成蔭、枝繁葉茂。路間有不同品種梨樹近百棵,金銀花千余棵,賞觀亭兩座。春季賞花,夏季聞香(金銀花),秋季品梨,冬季觀雪,形成一道靚麗風景!世外道長玄中子云游至此,被此地美景吸引,揮毫潑墨“梨園”。
12、古城墻遺址
“八卦關城”甕城南墻,建于明朝天順四年(1460),已歷經近600年的自然侵蝕。城墻高0.6米處,每隔4丈,發現“建工刻石”一塊,刻石將筑墻工程責任到人,鐫刻于石,永久負責,是長城沿線難得一見的。據史料記載,南墻向東延伸至泃河西岸與東墻相接,現僅存南墻48米,其余全部傾圮坍塌,遺址無存。“誘敵入甕,甕中殲敵”,甕城在長城防守戰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作用。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