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朋友想去北京市昌平區的銀山塔林風景區游玩,景區內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登山游玩,還可以參觀景區內大大小小的古塔、寺廟哦!那么銀山塔林好玩嗎值得去嗎?
小編答復
銀山塔林景區面積不大,主要游玩區域就是五座古塔所在的廣場處,這里可以為古塔攝影,古樸壯觀的場面拍出的照片十分好看。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豐富,值得一去!
景區亮點
銀山的自然景觀優美雄奇,蒼松翠柏,濃郁茂盛,其清凈幽雅的自然環境更為人們休閑旅游提供了一個絕好去處。
景區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獨出云霄”最高,海拔達700多米。景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于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樹,顏色也隨著樹種的變化而呈現深綠、淺綠等不同色彩。
鐵壁銀山不但風景宜人,還以眾多古塔著稱。銀山的遼代塔群是我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經年累造,民間素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大片塔群高者數丈,小者徑尺,高低錯落,布局規整,結構一致,均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塔身有許多浮雕,線條優美,歷經滄桑,年代久遠,卻保存完好,據說因為這里山高路遠,人跡罕至,所以在動亂年代才得以幸免于難。
沿塔邊山路拾級而上,蒼松翠柏,群山環繞,再趕上落日紅霞,銀山素裹,豈止是“分外妖嬈”了得!銀山的高度雖然說不上高聳入云,但也是險峻無比,山路基本是臺階路,或盤旋,或如樓梯般直上直下。銀山頂峰風光無限,會徹底消散你全部的疲勞,帶給你“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無限快意!
主要建筑
佛覺塔
佛覺塔全稱祐國佛覺大禪師舍利塔,位于法華禪寺院內五座墓塔中央。密檐式磚塔,共十三層檐,平面為八邊形。總高20.1米。基座由上下兩層須彌座組成:下層須彌座系花崗石雕成,由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等組成;上層為磚雕,中間的束腰部位每面各分二間,每間雕一壺門,周雕花卉,間與間之間有雕花柱間隔。束腰之上施以雙抄四鋪作斗拱,斗拱之上雕有三層仰蓮花座。束腰之下疊澀壘砌成上小下大形狀。塔身部分為實心結構,其檐下部分前、后、左、右四壁各雕假券門,券面磚上分別雕刻成對的飛天、龍鳳、花卉等圖案。拱券的下部各雕兩扇四抹槅扇門。南面的券門在券面磚與槅扇門之間嵌有白石塔銘,篆刻“故祐國佛覺大祥師塔”。塔的其余四面各雕假菱花格窗。各面之間的轉角處分別雕以塔柱。塔檐總體形象呈上小下大形狀。其中,最下一層檐下飾有一周磚雕斗拱,其余各層檐下均以疊澀磚四層出挑。各檐上部均為灰色布瓦,脊部施以菩薩、垂獸等飾件。頂為攢尖式,剎座之上存仰蓮兩層及磚雕火珠。現存塔剎火焰寶珠以下部分。
晦堂塔
晦堂塔全稱晦堂祐國佛覺大禪師舍利塔,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檐式磚塔,現存部分形制同佛覺塔。總高19.3米。白石塔銘上篆刻“晦堂祐國佛覺大禪師塔”。
懿行塔
懿行塔全稱懿行大師舍利塔,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檐式磚塔,其平面形狀、結構及出檐層數同佛覺塔和晦堂塔。總高19.95米。塔的磚雕圖案精細美觀,塔基束腰壺門內雕有帶鈴的獅首,重臺鉤欄大小華版上雕有各式花卉和卷草圖案等。塔身轉角處雕為圓柱,東、西、北三面雕刻飛天的假券門洞內雕刻佛像也與前述兩塔不同。該塔南面的假券門洞內有白石銘,篆刻“故懿行大師塔”六字。現存塔剎石刻寶珠以下部分,塔剎部位磚刻的火焰寶珠、仰月保存完好。
虛靜塔
虛靜塔全稱虛靜禪師舍利塔,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檐式磚塔,七層檐,平面為六邊形。總高14.15米。磚雕須彌座的雕飾較為簡單,第一層塔身僅南北兩面設假券門,余四面雕假窗。其中南面假券洞內嵌有石銘,篆刻“故虛靜禪師實公靈塔”“大安元年元月二十二日功畢”等字,兩券券面磚均雕花卉。第二層及其以上各層塔身均以素面磚砌成,塔身之上各施以磚雕單抄斗拱,其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斗拱作鴛鴦交首式。現存塔剎仰蓮以下部位。
圓通塔
圓通塔全稱圓通大禪師舍利塔, 法華禪寺院內五塔之一。密檐式磚塔,總高14.4米。塔形制基本同虛靜塔,但細部裝飾稍有不同。塔基束腰部位均用素磚壘砌,塔身假券門券面磚則南雕飛天、北雕花卉。南面的假券洞內嵌白石銘,篆刻“圓通大禪師善公靈塔”等字。第二層以上各層塔檐斗柱也未采取鴛鴦交首形制。現存塔剎寶珠以下部分。
無銘密檐式塔
無銘密檐式塔位于法華禪寺址東側。塔身已不完整,殘高6.8米。塔的平面呈六邊形。塔基,塔身雕飾略似前述各塔,但自第一層塔身而上,每面塔身、塔檐均呈向內彎曲的弧線,樣式特殊。各層檐面之下也均以素磚疊澀挑出,頂部不覆瓦。
無銘覆缽密檐式塔
無銘覆缽密檐式塔位于法華禪寺址西南。總高8.8米。塔平面為六角形。基座、塔身略同前述各塔,但基座束腰處雕有金剛力士像則又不同前述各塔。塔身以上部位有檐三層,均作冰盤檐式,頂作疊澀式。再上依次為覆缽體、塔剎座和相輪。現存塔剎相輪以下部分。
其他11座塔
其他11座塔均為喇嘛塔。有石及磚石兩種結構形式,形制較簡單,尺度亦較小,最高的自塔頂圓盤至地面高5.71米,最低的殘存部分僅高1米有余。備塔的形制、基座部分均為石砌須彌座式,平面有四邊和六邊形兩種形式。塔身部分均為覆缽形,有磚砌和石砌兩種。石砌的塔身均于正面設有眼光門。塔身與基座之間施以石刻蓮瓣及金剛圈數層。塔頂部分,塔脖子均作石刻束腰形,其上為相輪組成的十三天及圓盤等石刻裝飾。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