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宜昌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中,呼吸起來都是清甜的味道,與北方深厚渾濁嗆人的霾不可同日而語。一行人自駕車向三峽換乘中心出發,辦理三峽專用路證,過橋鉆洞馳向隨山勢起伏寬闊的山路,山上樹木蔥蘢,山腳灌木叢叢、花圃盛開著各色鮮花。不時有四十歲左右的男女在路上攔車兜攬生意:或推薦旅游車、或導游、或景點,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從中學課本上認識的三峽到了,包括夔峽、巫峽和西陵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跨五個縣市,全長193公里。在換乘中心停好車的時候,看到一輛冀A牌照的轎車停在了我們的旁邊,雖說沒有打招呼,可在遙遠的他鄉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心中升起一股親切的滋味。
換乘中心大廳中間的大平臺上,提前感受她的神秘,三峽大壩全貌平面圖一覽無余,綠的山、藍的水、褐色的峽谷、白色大壩橫亙長江;四周墻壁上是畫家十幾來年對三峽兩岸采風的寫實畫作,真實反映了今天三峽的變遷,山的俊秀蒼綠、或斧劈險崖,水靜靜地奔涌、浪層層地翻卷。
的觀光車一路直達海拔262·48米的壇子嶺,這個擬物名字就給人以豐富無限的遐思,欣嗅到一股股酒香正在飄散。遠遠看到一個高大的倒扣的平底壇子,周圍是晃動的小小人影,平展寬闊的壇底就是三峽最佳觀景位置。
自動扶梯直上,遠眺連綿不絕的秀美山景,一座座翠綠的山峰與大峽谷遙相呼應,還有遠方點點船影;俯瞰遼闊無際的碧波江水,長方形大格子、如魔術一樣的雙向船閘,橫亙船閘上的大吊車隱隱約約,壇子嶺也是參觀船只過往升降的理想地點。
近觀壇子嶺筑有一半高的石圍,外包精細的銅板浮雕:正中黑色大理石刻畫了三個肌肉凸凹的健壯男人,牽手在激流中搏擊;浮雕刻有巴人崇尚的虎、楚人崇尚的鳳;更多的是三峽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巫山十二峰等;刻有歷代三峽百姓所遭受到的災難,顯示的教訓與苦難比雕刻珍貴,將永存驚醒世人。浮雕優美流暢的線條、凝重的神態、飽滿的神情、、、將成為流傳后世的不朽藝術佳作。壇子嶺所背負的人文情懷更是任何壯麗景觀無法比擬的!
截流石:壇子嶺前方不遠的地方是圓形噴泉大水池,中間放置
一塊重達28噸的截流石,形狀是三角形的四面體,每一個平面是那樣光滑,把截流石并排扎入江底是最穩定、最抗強大沖激的。應該是置于大壩的最前面,再就是大壩基石。
噴泉高揚的水柱向中心不停噴射,隨后晶瑩的飛珠玉粒正飄落在中間截流石上,又會濺起更細密的銀絲,高處的飄逸整齊,里面的飛花四射,最后在截流石的斜面上匯成無數細流注入水池,這就是水的柔與剛、水的隨性多變的靈性。
萬年江底石:準確稱是億年江底石,讓人驚奇讓人喜愛,乳白色兩米多高、非常細膩,如花瓣、又似人工雕琢,分布著一些地質勘探留下的寸圓圓的直孔,更增添了江底石的靈氣!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