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對于佛教有著執(zhí)著的信仰,你將領(lǐng)略到不一樣的激情和風(fēng)采,東土的龍門石窟也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圣地,下面給大家分享藏族的龍門石窟情懷。

信仰在路上,是眾多內(nèi)地進藏者的切身體會。
在路上,我們大多難忘的是高原之天地遼闊,水豐草密,牛羊成群之景致,在路上,刻意接觸原始藏民生活的不多,我一直尋覓著這樣的機會,做著與眾不同的旅行者。未曾想巧遇此生只出過一次遠門,九十二歲高齡的藏族老婆婆。龍門石窟竟是她永遠抹不去的痛。
按當(dāng)日行程安排,晚至然烏,聞然烏湖魚味道鮮美。在餐館突遭大雨滂沱加停電,滯留間攀談上米堆冰川來的藏族小伙兒,小伙子很健談,我試探著于他說明來意,未想豪爽的他滿口應(yīng)承,即刻邀請至他家牧場做客。
大昭寺

我棄自己車于不顧,毅然登上他看似破舊的面包車上了路。區(qū)區(qū)二十多公里路程,車子翻山越嶺走了五六個小時。
中途車要涉水一條寬大的河流,再轉(zhuǎn)換屁股顛成兩半的拖拉機上,還要走很久泥濘的冰川小道。
駕車的他突然想起什么,伸手關(guān)掉振耳發(fā)聵的車內(nèi)音響。突然轉(zhuǎn)過臉告訴我說,姑姑年輕時好像說去過你們那邊什么石窟。
我興奮地脫口而出:“是龍門石窟吧?”
“對對對,是是是”。他為自己想到這個事情口吻略帶自豪,滿臉得意的樣子。并說記憶里姑姑每提到這個地方,總面向東方,滿面虔誠,口中念念有詞,眼睛里會泛起淚光。
來自洛陽的我很詫異、很好奇、也很不解。
朝拜路上

遙遠神秘的西藏,白雪皚皚的冰川下,一位高壽的藏族老婆婆,在交通極其閉塞的年代何以會遠到洛陽?還與龍門石窟好似有著什么不解之緣?
我突然轉(zhuǎn)變主意,和小伙子商量去見見他的姑姑。他說姑姑一個人生活,去她家沒有可以開車的路,需徒步山道兩個多小時。
第二天,東方剛泛出魚肚白,喝過酥油茶,吃完糍粑面。我氣喘吁吁,翻過最后一座山梁,姑姑的家終于極目在望。
“姑姑——”。小伙子的藏語雖聽不懂,但我知道肯定是這樣的呼喊。
山腳下藏式民居中走出一位蹣跚老人。上身著藏式棉衣,臉上黝黑的高原膚色密密麻麻布滿皺紋,赤著腳。
姑侄倆一番嗚哩哇啦交談中,原本用疑惑眼神打量我這個陌生人的老婆婆,臉上突然掠過一絲驚訝,渾濁的瞳孔若逐云撥日大放異彩。
小伙兒翻譯告知,老人名叫卓瑪,年輕時能歌善舞,貌美如花。那年她被選去北京文藝匯演,這是她唯一一次遠離冰川。從成都乘火車必經(jīng)河南,回程特至洛陽參觀了龍門石窟,當(dāng)目睹那么多精美佛像面目全非時,她止不住淚流滿面。
這輩子,這一幕,成為了她刻骨銘心的記憶。佛像群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讓她震撼,那眾多殘缺之遺憾更讓她痛心不已。
心靈洗滌

佛于藏人心目中的地位外人無法想象。雖藏漢傳佛教有本質(zhì)不同,但人之信仰皆一脈相承。當(dāng)你在拉薩街頭看見手墊木板,呼啦啦舍身撲地的信徒;當(dāng)你目睹大昭寺那些不約而同。
不分晝夜俯身倒地,倒地俯身,不辭勞苦的朝拜場景;當(dāng)你注目那紅繩系在大人腰間,左右兩頭拴著兩個未成年孩子,每一個撲地動作,孩子皆趨同效隨時,你就會理解佛在藏人心目的無限圣潔與高尚!
這血液骨子里的信仰會讓你震驚感嘆,那些繩子牽扯的孩子也許有過老婆婆當(dāng)年的身影,幼小心靈早已播下對佛的凝重。當(dāng)她目睹龍門石窟佛像的缺憾時,復(fù)雜思緒沖擊著她的心靈。
婆婆得知我來自龍門石窟的故鄉(xiāng),也許又勾起她幾十年前觸動心靈的一幕,眼睛里即刻泛起晶瑩的淚花。
我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安慰老人家,也許這是她發(fā)自內(nèi)心對佛敬仰的流露。
誰也無法阻止歲月滄桑,世事風(fēng)云對石窟的浸蝕及影響。但藏婆婆內(nèi)心那道深痛殘缺之烙印,卻成了她此生都無法抹盡的淚點。
信仰在路上,信仰更銘刻在心上。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4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8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
246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1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fēng)景
1314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