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也留下了不少歷史古跡,其中就有園林美景,那么在我國的十大著名古典園林都有哪些呢?大家都過去嗎?詳情見下文,下面一起來看看,先收藏起來,再去游玩吧!
1、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始建于康熙年間,占地564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家園林。
避暑山莊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同時融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于一身,雖為人造,宛若天成。
宮殿區是帝王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殿宇和圍墻多采用青磚灰瓦、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苑景區包括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三部分,有七十二景之說,景色優美。
其中推薦煙雨樓景點,它模仿嘉興南湖的煙雨樓而建,還是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拍攝地之一。在湖區還可以坐一坐腳踏船,與朋友泛舟湖上,悠閑自在。
避暑山莊之外,半環于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俗稱“外八廟”,如眾星捧月,環繞山莊,遠遠望去,紅白相間,是中國的多樣統一的寺廟建筑風格。
2、北京頤和園
北京頤和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其前身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清漪園”,是乾隆帝為慶祝母親六十壽辰下旨建成,后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重建之時,取“頤養太和”之意,改名頤和園。
頤和園造園藝術高超,巧借天然山水,體現自然之趣,高度表現出中國皇家園林壯麗、恢宏的氣勢。
全園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為主體的生活區;由昆明湖、萬壽山組成的。
最值得游玩的便是風景游覽區,它是頤和園的核心,若是春天前往,可以在欣賞建筑輝煌的同時,乘坐景區內的游船,泛舟昆明湖上,春光明媚、微風拂面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把這個春天最美好地景色盡收眼底了,近處還有盛開的鮮花,充滿春的氣息讓人愜意舒適。
其中長廊、石舫、佛香閣、大戲樓等堪稱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都有極高的地位。
尤其是長廊西端湖邊的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筑。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裝飾華麗,美不勝收。
3、蘇州拙政園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位于蘇州市東北隅,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為我國四大園林之一,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廊環繞,充滿詩情畫意,一步一景都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園內蘭雪堂、涵青亭、遠香堂、香洲、卅六鴛鴦館等建筑古樸典雅,充滿韻味。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中國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可以仔細去欣賞一番。
4、蘇州留園
留園位于蘇州姑蘇區,就像一個江南溫婉柔情的姑蘇女子,只有慢慢相處才能體會她那種獨特的美。
留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泰時的東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著稱。尤其是那冠云峰被稱為留園三絕之一,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
全園景區之間以墻相隔,以廊貫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門使兩邊景色相互滲透,建筑空間處理精湛,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處處顯示了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5、蘇州網師園
蘇州網師園地處舊城東南隅,始建于南宋,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得此園并重建,定名為“網師園”。
網師乃漁夫、漁翁之意,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
網師園面積雖不大,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
6、揚州個園
位于揚州市老城區,建于清嘉慶年間,是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的基礎上所建的私家園林。園主特別愛竹,園內翠竹成林,故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干個字”之句命名。
個園小巧玲瓏,以假山堆疊精巧著名,采取分峰疊石的手法,運用筍石、湖石、黃石、宣石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
處于個園,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景致,秋之楓葉,冬之白雪翠竹,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于一體,美不勝收。
7、上海豫園
豫園位于上海老街城隍廟的北面,地處鬧市商業中心。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于嘉靖年間動工建造的,豫園之名乃取“愉悅老親”之意,“豫”有“平安”、“安泰”之意。
整個園林規模宏偉,景色佳麗,兼有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筑風格,被譽為“奇秀甲干東南’。
五條龍墻將全園40余處亭、臺、樓、閣分割為各具特色的六大景區以有限的空間表現無窮宇宙的意境,體現了中國古興園林“壺中天地”的諳界。
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風格,園子更有一種文人雅士的清雅感。
豫園內至今還保存著“海派書畫”發祥地—“藏書樓”、上海小刀會起義指揮部所在地“點春堂”等史跡。玉華堂前的太湖石“玉玲瓏”還被譽為“江南三大奇石”之冠。
8、無錫寄暢園
坐落于無錫市西郊惠山東簏,是明嘉靖初年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所建,秦金號鳳山,故名“風谷山圧”。萬歷年間,取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句中的“寄暢”兩字命名。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園林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入院內,以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意境。
園內以假山池塘為中心,有郁盤亭廊、知魚檻、七星橋、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環繞池水,融人工建筑與天然存在的名山名泉為一體,將“天人合一”的無我之境演繹到了極致,可謂盡匯山水之靈氣,在江南園林中別具一格。
清康熙、乾隆二帝還曾多次游歷此處,一再題詩。就連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雙鶴齋均為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
9、順德清暉園
清暉園位于廣東佛山順德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后為乾隆年間進士龍應時購得,經龍家數代人經營方列晚清名園之列。
園取名‘清暉”,意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清暉園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想感受嶺南文化的魅力來清暉園再合適不過了,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嶺南文化的熏陶。
清暉園有自己鮮明的嶺南水鄉特色,前低后高的獨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輕巧靈沽,開敞通透。
園內有大量裝飾性和欣賞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其中,磚雕和彩色玻璃獨具特色,尤為漂亮。
10、番禺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又稱余蔭園,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科家花園,始建于清同治年間。余蔭山房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是廣東“四大園林”中較為精致、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
余蔭山房有“藏而不露,縮龍成寸”之說,其中深柳堂和臨池別館之間的方形水池之上,橫臥了一座被稱為“浣紅跨綠”的精致廊橋,堪稱整個山房建筑的點睛之筆。
余蔭山房古樹參天,百花奪目,園中“夾墻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讓人大開眼界,環境優雅舒適,適合合影拍照留念,讓人流連忘返。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