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有想到這個云南去玩的小伙伴要注意了,云南話說是有很多美食吃的,那么都有哪些美食吃呢?相關的問題很多人問的,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感興趣的可以一起來看看詳情了。
一、鮮
在云南既有藏于深山密林里的鮮,也有躲在市井小巷里的鮮,這一口口鮮,吃進嘴里一次又一次征服著我們的味蕾。
1、野生菌
我們所熟知的“山珍海味”一詞中,“海味”的呈鮮食材以魚類為主,而“山珍”則來自大山深處的食用菌類。
云南是名副其實的“野生菌王國”,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占全國90%以上,“雨水到,菌子笑”,每年雨季,在豐沛雨水的滋潤下,翠綠山林里的“精靈”都被喚醒,雞樅菌、牛肝菌、干巴菌、羊肚菌……破土而出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野生菌可煮可炒,但最奢華、最鮮美的吃法當數野生菌火鍋。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野生菌火鍋的菌湯常使用,筒子骨、老母雞、老鵝、老火腿一起熬制成的鮮美高湯作為底,然后放入新鮮野生菌一起煮,煮熟后菌肉肥厚、飽含湯汁、菌湯鮮甜可口、美味至極讓人回味無窮。
2、蒙自過橋米線
一口菌湯入口鮮甜,一碗米線也可以容天下之鮮于方寸間。
蒙自過橋米線分為米線、高湯、拼盤三個主要部分,米線是基礎,高湯是靈魂,拼盤輔料是米線的生命。
一碗表面簡單而平靜的湯內里卻藏著可以把肉片燙熟的炙熱,拼盤輔料主要由各種優質肉類和新鮮蔬菜組成。
任何一個初次接觸過橋米線的人都會驚訝于面前滿桌的輔料,菊花、豆尖、鵪鶉蛋、脊肉、脆哨火腿、魚片、香菜、豆腐皮……百般滋味盡陳于前。
300多年來蒙自過橋米線的生產制作技藝,世代相傳,綿延不絕,它,既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二、酸
豐富多樣的物產資源讓云南人民發掘出酸味的不同演繹方式,云南的酸,還原自然本味以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
1、傣味菜
地處熱帶地區的傣家人認為,吃酸心爽眼亮,助消化,可消暑解熱,故無酸不食,無酸不歡。
他們善于發掘酸、制酸,更善于用酸,其酸源包括植物性原生酸源,動物性原生酸、發酵酸源,如樹番茄、酸螞蟻、酸筍、自釀醋……酸味在富有層次的回味中娓娓道來。
常見的街頭小吃傣味舂雞爪講究的就是酸辣,酸的部分主要靠酸香檸檬汁,不停地舂拌后搗爛的雞爪柔軟又富有嚼勁,再結合小米辣的刺激,嗦一口濃郁的酸辣香味便充斥著味蕾。
除了酸辣可口的涼拌味道爽口的傣族酸肉也別具一番風味,制作傣族酸肉時要選用新鮮的豬肉或牛肉為原料,進行調味之后再裝入壇內或竹筒內密封腌制3~5天,腌制完成的酸肉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鮮,酸得適中香氣四溢,無油膩感。
云南的傣家人還有食酸筍的習慣,腌制后的竹筍鮮辣酸爽更易保存,傣家還常用酸筍來搭配肉類食用,酸筍炒肉、煮魚筍香與肉香皆在菜中,解膩開胃,十分下飯!
2、雕梅
在“中國梅子之鄉”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梅子樹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果樹,一顆顆梅子安逸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照拂于無垠碧空下日漸成熟。
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紋而得名,制作時要先以石灰水浸泡梅子使其變軟、易于雕刻,晾干后再用特制的雕梅刀,在梅子中間畫出一道中線,以“人”字旋開,多次反復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從空隙中擠出梅核此時梅子形狀依然完整,在頂端輕輕一壓一顆梅子便如一朵金花般燦爛綻放。
雕刻工藝完成后還要將梅子放在鹽水里浸泡以去除酸味,再拌上紅糖、蜂蜜裝到砂罐中浸漬數月,做好的雕梅色澤金黃油亮,食之,酸中帶甜是解乏的絕佳好物。
三、甜
云南的甜是鮮嫩多汁、風味芳香的水果,是酥甜軟糯、秀色可餐的鮮花餅,是一場色彩斑斕的“多巴胺”之旅。
1、果甜
豐沛的降水和較大晝夜溫差,造就了云南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多彩果業。
每年11月,褚橙開始上市,這顆來自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山嶺間的橙子不知“征服”了多少消費者的味蕾,成熟后的褚橙酸甜適口、汁水豐盈,入口化渣,風味余而不散,吃上一口滿滿都是陽光的味道。
每逢豐收季節在曲靖市會澤縣五星鄉石龍村,一串串粉紅色“妮娜皇后”葡萄,猶如紅寶石般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妮娜皇后”葡萄果粒較大,肉質細膩脆嫩,自帶紅酒香的同時,還混合著淡淡的玫瑰花香,每一顆都能甜到心里。
昭通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昭通蘋果形成了早、甜、香、脆的顯著特點和早、中、晚熟品種科學布局的產品體系,特別是“不套袋晚熟紅富士”逐步取代了昭通原有品種成為昭通蘋果的新名片。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與石榴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石榴種被帶回中原,再輾轉進入蒙自這片沃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種植史。經過百年沉淀的石榴皮薄、粒大、清甜多汁。
2、鮮花餅
花開枝頭為美景花落指尖為佳肴,在四季鮮花開不敗的云南云南人將鮮花制成點心,舌尖徜徉春風里味蕾之上,盡是春日奢香。
把食用玫瑰鮮花瓣搗碎,加入蜂蜜、酥油等調料制成餡心,包入酥皮烘烤成餅,“三分皮,七分餡”,“三朵鮮花一個餅”,一口咬下去,花香沁心,甜而不膩,好像在擁抱著整片玫瑰花海。
走在云南的大街小巷,鮮花餅香氣撲鼻而來,欲購買鮮花餅,總是未見其店,先聞其香。
三、香
在云南,說到香,首先想到的是臨滄堅果的香脆可口,伴有奶油的清甜,其次是油炸后嘎嘣脆的昆蟲。
1、臨滄堅果
臨滄堅果又稱“澳洲堅果”,其品質優越、皮薄光亮,果仁潔白、大而飽滿、口感香脆。
30多年前臨滄堅果的種子漂洋過海從澳洲來到彩云之南,扎根臨滄,30多年后這顆“種子”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
近年來臨滄市加大“臨滄堅果”品牌創建力度,助推其成為支撐臨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產業,一批以推動堅果產業構建全球澳洲堅果科技支撐體系為重點的科研項目先后啟動。
當前,云南澳洲堅果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是世界上種植澳洲堅果最多的地區,臨滄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澳洲堅果種植基地,臨滄市還建成了全國唯一世界一流的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
2、炸昆蟲
因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等特點,云南大部地區均有食用昆蟲的習慣,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三個蚊子一盤菜,螞蚱能做下酒菜”的說法。燒烤、煎炸、腌制……昆蟲做法多種多樣,其中當屬油鍋燒熱,炸至香脆,最為美味,吃貨界不斷有大膽者前仆后繼去挑戰。
螞蚱學名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但油炸后的螞蚱香脆無比是一道非常不錯的下酒菜。
蟬鳴之時知了用水洗去泥沙,撒上一些細鹽腌漬半天,油鍋燒至四成熱后下鍋炸,直到蟬衣變成金黃色時純天然的綠色生態美食便制作完成。
四、辣
在我國,“辣”味已經滲入到天南地北的美食中,尋味云南之辣味熱辣周轉于一道道滇菜中。
1、辣子雞
在云南有“不吃辣子雞,白來彩云南”的說法,凡到曲靖沾益者必定要吃上一回當地正宗的辣子雞。
新鮮出爐的辣子雞色澤棕紅油亮,入口麻辣味濃,咸鮮醇香,略帶回甜,口齒生津,是名副其實的“下飯菜”。
已有百年歷史的沾益辣子雞產于曲靖市沾益區西平街道,是中國著名餐飲特產,是滇菜的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
沾益辣子雞主要選用本地土雞為食材,再加上曲靖本地種植的香辣椒等,十余種配料經過民間傳統烹炒手藝制作而成。
由獨特的原料、獨特的配方,獨特的加工工藝,制作而成的辣子雞,辣而不辛、食和味醇,備受大眾喜愛。
2、糟辣子
云南糟辣子色澤鮮紅,香濃辣鮮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為那獨特的香辣味所傾倒,不論是下飯或是炒菜都非常提味。
制作糟辣子時通常選用肉質厚實,辣味不太重的新鮮紅辣椒,洗凈晾干水分后和生姜、大蒜等一起剁碎,再裝入土壇中腌制,制作全過程不能粘油,辣椒、生姜、大蒜水分要晾干。
腌制成功的糟辣子也是一種小炒常用的配料,不僅炒豬、牛、羊肉配之分外爽口,做紅燒魚時加入少許更能為之提味增色。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