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沙山月牙泉是一處極為推薦的游玩地點,其中有著許多好玩的景點值得打卡哦!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鳴沙山月牙泉都有哪些好玩的景點推薦吧!詳見下文。
1、鳴沙山
鳴沙山以東是三危山,以南是黑石峰山,以西為戈壁和庫姆塔格沙漠。攜帶沙質較多的西風和北風在這里受到山體的阻攔,使風中的沙粒沉降下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鳴沙山。最為神奇的是風力作用使鳴沙山“經宿風吹,轍復如舊”,總是保持著一定的高度和不變的形態。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來,但鳴沙山依舊巍然屹立,鳴沙之聲仍然不絕于耳。
2、月牙泉
月牙泉是環抱在鳴沙山中的一灣清泉,東西長242米,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由于它處在古沖洪積扇之間的洼地當中,松散沉積物中的地下水不斷流入到月牙泉。盡管星轉斗移,風嘯沙鳴,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鏡,一往情深地映照著鳴沙山。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這一世界奇觀。
3、月泉古柳
月泉古柳(旱柳),楊柳科柳屬,栽植于1892年,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樹干高3.14米,干圍2.86米。月泉古柳幾經風雨,百年滄桑,樹干心枯皮活,是鳴沙山月牙泉變遷的唯一歷史見證者。
4、夫妻柳(旱柳)
裁植于1971年,是同根系長出的兩株相互依偎的旱柳,被稱為“夫妻柳”。它們在鳴沙山月牙泉陪伴下共度無數寒暑歲月,成為游人駐足留戀的大漠一景。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襲擊了歷經劫難的“夫妻柳”,不幸從根部折斷。后在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下,起死回生,重現枝繁葉茂,形如一對戀人繁育出了更為強盛的下一代。
5、藥王廟遺址
藥王廟遺址發現于上個世紀90年代,從出土的木制功德碑確認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藥王洞,為紀念藥王孫思邈而建。主殿為磚砌洞窟建筑,高寬均為3米,長度6.2米,窟前為西結構廡廊,全部塌毀,殘存的檁柱多已腐朽。洞內的泥塑已不存在,洞北壁背光為“紅王診龍治虎”的懸雕,東壁為山水花鳥懸雕。因無法保證懸雕在現有環境下的保存,現已將遺址回填。
6、第一泉石碑
1995年夏,出于對敦煌的熱愛之情,敦煌人王立成攜家族成員捐資1萬元,制作天然石碑一塊,碑高2.6米,寬0.7米,下寬1.1米,正面鐫刻“第一泉”,背面鐫刻“愛敦煌”,樹立于月牙泉畔,為景區增添一景。敦煌市政府特為王立成先生“愛心捐贈”這一義舉頒發榮譽證書以致表揚。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