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水中一不注意便會得減壓病,作為這里面的內容,這些問題你不得不注意。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減壓病,這也是在為大家解釋為什么潛水12小時以內不讓乘坐飛機的原因。怎么來理解減壓病呢?
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俗稱潛水夫病(bends)亦稱沉箱病(caisson disease)。
叫“減壓病”的疾病,這種病也就是俗稱的“潛水夫病”或“沉箱病”。
減壓病是指人體從高壓環境迅速進入常壓或低壓的環境時,原來溶于血液、組織液和脂肪組織的氧氣和氮氣等迅速游離,在血液和組織內形成很多微氣泡或融合成大氣泡,繼而引起氣泡栓塞,阻塞血流的一種疾病。
就像碳酸飲料里的氣體一樣,在高壓之下氣體溶入飲料液體中,但在瓶蓋一打開氣壓瞬間降低時,氣體又會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氣泡。
氣泡在血液中游動,最容易堵塞脊髓附近的細小血管,從而造成脊髓缺血缺氧,最終導致患者麻木甚至癱瘓,“此外,減壓病還可能會造成氣胸、氣腫、炸肺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潛水者兩小時內是不應該反復潛水的,尤其是潛入12米以下的水深時,更是不能短時間內反復下潛

有關減壓病的一些小帖士
減壓病易發生在人體處于非正常壓力環境下,如水下,高空,沉箱,深井較極端環境.
減壓病并不僅僅限于潛水者,飛行員,宇航員等也易得
減壓病發生的基本原因:在非正常壓力環境中,人體對氮氣的溶解和溢出率發生改變,導致體內殘存非正常水平的氣體導致
水下每下10米,大氣壓會增加一倍
壓力增大了,氣體的溶解度也會增大,潛水員在一定水深停留時﹐人體組織和血液內就會溶解一定數量混合氣體中的中性氣體﹐其溶解量隨潛水深度和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潛水員浮上水面的速度太快,減壓時間短,就使得血和其他組織生出小泡,造成減壓癥的癥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痹及死亡。
具體的減壓時間隨潛水的深度和時間增加而增加﹐例如﹐潛水員在200米水深停留20分鐘﹐大約需要4小時的減壓時間。
氦氣和氧氣混合氣潛水主要因為氦在人體里的基本不溶解,可以有效的降低潛水夫病的發生機率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于液體的量亦會下降。示范這個定律的例子就時當開啟軟性飲料的樽或罐時,氣體會從中出來,在液體中亦有氣泡。這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因在容器內的壓力下降至大氣壓力。

減壓病易發生情形:
潛水員急速上浮,或在長時間或深潛后沒有進行減壓停留
潛水員于潛水后馬上搭乘飛機。縱然飛機有進行加艙,但座艙壓力若未能維持在海平面的壓力時亦會出現
未有加壓設施的飛機升空時
飛機的座艙增壓失效時
工程人員從加壓后排除地下水的沉箱或坑道出來時;
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或艙外活動時,而宇航服內的壓力較艙內壓力低時。
減壓病 - 治療
再壓是對嚴重減壓癥有效的治療,而休息及吸氧氣(須提高氧氣濃度)亦對輕微的癥狀有效。再壓一般都是在再壓艙進行。在潛水時,較危險的有水中再壓。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