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中國的佛教圣地,即為圣地,必然會有許多寺廟,不過,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不是這里寺院的數目,而是在這樣的寺院里,短期出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廬山以其霧出名,365天的時間,霧蒙蒙的日子占了一半以上。下著霧,冷風一吹,就成了霧凇。
不管多么想逗留,5點前一定要趕回塔院收燈、收供水。是份內的事,就要做好。
這一次在廟里住的時候,恰逢臨近釋迦牟尼成道日,有幸和大家一起清理了佛像。
五點半是“藥石”,也就是晚齋,意思是為了給提供身體必須的能量才吃,不吃太多,也不必吃太好。所以有些出家師父會選擇不吃。
然而因為是新年,又有師兄要下山,所以大家熱鬧的吃了火鍋。出家并不是讓人放棄感情,而是有大愛。寺廟里的出家師父,都是知人情冷暖的。
晚上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晚息香”,即休息前最后一次打坐。
禪堂是寺廟最重要的場所,因為這是“選佛場”。參禪悟道,功夫都出在這里。冬參的時候,禪堂坐滿了人,而現在只剩下3個人,即便如此,師父也會帶香。
晚息香結束后就可以各自休息。有時大家會聚在一起喝喝茶,而我則格外珍惜這自由的時間,更喜歡貓在頂樓的“藏經閣”看書寫字。
記得上一次來廬山的時候,大家總是在此品茶聽琴,談笑風生。而我一個人的時候,就捧一本書,聽那窗外沙沙作響,風過松柏的聲音。
就是在這里,有些答案,悟到了;有些問題,卻兀自掛礙。
我覺得一個人活上二三十年,心里就結很多痂——這都是生活給你的。開始你不敢去看,因為你習慣了視而不見。當你鼓起勇氣看了,一揭就是膿瘡。然而你必須堅持下去,忍痛、忍辱,清理傷口,這樣才醫得好。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