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摩崖講述鳳氏族后代世襲的譜系,其內講述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等等方面的內容。碑文用詞精美,造句凝練,將一代人的活動娓娓道來。對于彝族的演變史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鏨字巖摩崖石刻景區基本信息
門票:免費
位置:
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
開放時間:
全天
交通路線:
昆明北部汽車客運站有昆明至祿勸縣的客車,行程約2小時。
自駕路線:
從昆明出發進入灃源路——杭瑞高速——京昆高速——香水路——G108——秀屏路——東山路行駛150米到達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鏨字巖摩崖石刻景區攻略
祿勸縣是昆明下轄縣,鏨字巖摩崖石刻,位于屏山鎮發明村北側掌鳩河西岸上,由二方漢文石刻和一方彝文石刻組成。目前發現的摩崖石刻就有發現云龍安則箐彝文摩崖、湯郎細摩崖、至都摩崖、屏山鎮發明鏨字巖摩崖、三臺山摩崖、九龍民權摩崖等7處,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鏨字巖摩崖和三臺山摩崖。
鏨字巖摩崖處于屏山鎮發明村北側掌鳩河西岸的山崖上,一方為彝文摩崖,另一方則為漢文石刻。
漢文石刻分別為“鳳公世系”和“武定軍民府土官知府鳳世襲腳色記”。“武定軍民府土官知府鳳世襲腳色記”,楷書是刻在10米高的懸崖,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定軍民府第八代傳襲土司鳳英所題,寬2.1米,高1米,直書橫排,共1189字,四周刻葵葉雙線邊框。
石刻詳細描述了鳳英的曾祖母,女士的大勝利,明代,直到鳳英130年間,鳳氏歷代土知府受命襲職,朝圣到北京,受封、受賞,等等等等,鳳英生活的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詳細,清晰和生動。
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祿泉縣知事徐進所題“鳳公世系”。它描述了第十七和第十四代鳳氏的主要政治事件,從黑彝族的阿而為羅婺部長至嘉靖十二年(1533)間鳳氏14代17世土知府的主要政治事跡。
其中,宋元占文本的四分之一,明代占文本的四分之三,許多重大政治事件都有相當詳細的記載。這兩件石刻記載的史實是相當可靠的,是研究宋、元、明時期祿勸地方歷史的珍貴資料。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