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縣西關老街現在正在建設改造的后期階段,再過幾個月就可以和大家見面了,每個當地市民和游客都非常期待西關老街重見天日的時候,這里必定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行,重振老街昔日的輝煌。

房縣城關鎮西關老街長1500米,從西向東依次分為小西關、中西關、下西關,過去是一條古鹽道,也是一個繁華的古商埠,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現保留的建筑大多屬明清風格的土木建筑四合院。
一個世紀以前,西關老街分布著數百家藥店、雜貨店、鹽肆、錢莊、客棧,還有山陜會館、武昌館、江西會館、戲樓等,商鋪林立,生意興隆。

西關老街“因商而興,因文化而立”,其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令后人敬仰,是最能代表房縣歷史文化的一條老街,現存的古跡不僅在十堰地區少有,在湖北省內也極具代表性。
但是,西關老街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的屋檐擋不住風霜,殘破狹窄的窗戶透不進陽光,千瘡百孔的墻壁留不住溫暖,房屋失修、安全隱患多、居民出行不便、基礎設施落后、業態持續低端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搬離棚戶區,住上新房”就成為這里居民最大的夢想。
借房縣城區棚戶區改造東風,房縣縣委、縣政府結合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最終把西關老街修舊復舊改造納入政府重點工程。
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房縣縣委、縣政府成立棚戶區改造工程指揮部,完善人員配置,細化時間節點,建立各項制度,要求項目單位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邀請一流專家、一流設計單位搞好規劃設計,組建高素質建設團隊,力爭把該工程打造成房縣城市建設的一張名片。

2017年7月14日,房縣棚戶區改造工程指揮部召開西關老街改造工作群眾動員會,邀請專家對西關老街改造規劃設計方案進行講解,就征地拆遷補償政策和拆遷改造工作進行說明,號召居民主動參與到西關老街改造中,一起為改善老城居住環境貢獻力量。
西關老街改造東起詩經大道,西至南寧路,途經下西關、中西關、小西關三個社區,共計劃改造3700余戶房屋。據房縣棚戶區改造工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西關老街改造嚴格按照“保舊、修舊、復舊、飾舊”和“修繕、完善、改造”的原則,以“統一規劃,整體改造,典型示范,分步實施”為基本思路,采取政府引領、居民自建的方式,融入文化、歷史、商業、旅游等諸多元素。
打造一條業態豐富多彩、旅游體驗深刻、商業生機勃勃的 “老西關”,為房縣盡快融入武當山—神農架湖北旅游大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這是一項保護性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也決不允許原有的特色代表性建筑和文化就此消失,既對現存古院落進行風貌整治和整體設計,又對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進行修繕,恢復一些有歷史意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建筑,力爭把西關老街打造成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為防止誤拆、錯拆原本要保留或后期要復原修繕的建筑,房縣棚戶區改造工程指揮部對西關老街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進行羅列、分類、標識,與項目施工方無縫對接,明確要求對清晰可見的云蒸霞蔚、積善余慶、悠然南山、勇于為善等門楣或類似家訓的文字進行保留復建。
對保存較好的文化建筑山陜會館等進行修復,恢復漢陽同鄉館、老關廟、黃孝子祠、三官臺、土城門、藥王廟等體現西關老街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對現存的馮家老宅、雷府、程萬興老宅、鄧子新老宅、老派出所等20個傳統院落進行保護與開發。
截至目前,西關老街改造工程共征收房屋600余戶、拆遷房屋400余戶,重建房屋及葉玉亭商鋪、葉玉亭故居、李銘銓紀念館、醉江月等樣板房7處,其余各項工作正按節點有序推進。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西關老街改造將恢復原有的水景觀系統,讓一河清水沿著街道穿行于屋前,再現“銀線串珠”的房陵古城美景。屆時,西關老街將處處洋溢著欣欣向榮、百業俱興的繁榮景象,成為房縣一個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的旅游目的地。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