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部分寺廟里面會有佛塔,這在當地還是比較有名的,大家應該有聽過轉佛塔的事情,關于如何轉佛塔以及西藏地區有哪些還不錯的佛塔景區,就來一一為大家揭曉吧。
什么是佛塔
佛塔泛指在佛生長之處、成佛之處、講經之處、轉法輪之處、涅槃之處、安置佛像之處、佛祖足跡所在之處以及后來的高僧大德遺骨存放之處建起的建筑物。一般來說,佛塔的層數一般為單數,不同的層數也有不同的意義。
佛塔是藏傳佛教所供奉的三所依圣物之一,為法身和意的所依,梵文音譯“蘇堵坡”。源于很久以前的天竺賢劫第一佛拘留孫佛涅槃時,用于放置法體。此后,漸成習俗。佛塔要求具有自然成就、無上、加持、得成就等五個性相特點。
佛塔基本上由塔剎、相輪、塔身、塔基構成。塔剎表示佛法身,相輪和塔身表示佛報身,塔基表示佛化身。所以佛塔就代表這我們佛陀的思念和仰慕。
為什么轉佛塔——功德
繞行佛塔能使諸眾生免于墮惡趣中,得以值遇佛法,所有眾生悉不能害。由于無懈怠,此人將迅速發展心識。
繞行佛塔不但能使諸眾生免于墮惡趣中,且能啟開了解自己本的佛性。根據佛典記載,繞佛塔一圈可凈化墮入八熱地獄的惡業。
佛塔分為8種:聚蓮塔、菩提塔、吉祥多門塔、神變塔、天降塔、和解塔、勝利塔、涅槃塔。
佛塔表義可分四種:
1.保存舍利,供人禮拜。
2.表佛之色身和大悲意。
3.表三界,塔瓶表欲界,塔頭表色界,其上表無色界及空大。
4.表三十七道平等六十名數,佛塔從質地可分為金、銀、銅、鍍金、響銅、象牙、本質和泥質等,佛塔具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尺寸嚴謹、造型美觀等特點。
怎么轉佛塔——禁忌
見到佛塔時,應右旋(順時鐘方向)繞塔奇數圈(以三圈為最宜),即刻累積了無數的福德,并凈化了由于貪心、嗔心、愚癡所造的惡業。
每次繞佛應努力做到圓滿:在您繞行圣物時,應以身語意三門誠心繞佛,謹記一切諸佛菩薩常住圣物中。
“身”繞行:持咒;
“語”繞行:愿成就所持咒之本尊成就;
“意”繞行:方便法觀想。
繞塔時應以菩提心為基礎,思惟:“為了凈除往昔所造的不善業,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將繞行佛塔。愿以此善念、善行成為未來成佛、解脫之因。”
觀想:十方諸佛、菩薩圣眾、上師及圣物、佛塔大放光明,圓滿照耀您及一切有情眾生,凈除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惡業。
您可以于每繞一圈時,分別思惟帶領六道中的某一道眾生繞塔,并回向給他們,亦即,第一圈思惟帶領地獄眾生繞塔,并回向給地獄道眾生。
接著五圈分別思惟帶領: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并回向給該道眾生。
第七圈思惟為教法久住世而繞,并回向給上師、圣者健康長壽、恒轉法輪。
藏區那些著名的佛塔
桑耶寺烏孜大殿四周佛塔:紅、白、綠、黑四塔
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區扎囊縣哈不日神山腳下,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也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被稱為“建筑史上的佳作”。
以烏孜大殿為主體,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大殿周圍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陽、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兩殿,寺廟圍墻象征世界外圍的鐵圍山。
主殿四周又建紅、白、綠、黑四塔,以鎮服一切兇神邪魔,防止天災人禍的發生。
著名的青海塔爾寺的八如來塔
聚蓮塔、菩提塔、法輪塔、神變塔、天降塔、和合塔、勝利塔、涅槃塔,它們代表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個不同階段或八種不同的精神意境。
八如來塔的表義:
1.聚蓮塔:紀念佛陀降生;
2.菩提塔:紀念佛陀菩提樹下悟道;
3.法輪塔:紀念佛陀在鹿野苑傳法;
4.神變塔:紀念佛陀示現神通;
5.天降塔:紀念佛陀上天說法后重返人間;
6.和合塔:佛陀在竹林精舍開示,令僧團重新團結一致;
7.勝利塔:紀念佛陀證達自主生死之境界;
8.涅槃塔:紀念佛陀肉身八十歲時在拘尸羅什涅槃。
白居寺
白居寺有十萬佛塔、三教同存之稱,奇特壯觀就在于塔即是寺,寺即是塔,建于15世紀中葉的前半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是深具西藏建筑雄偉華美特點的藝術珍品。
白居寺是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而建,最終集成為一個超大型的塔。塔有九層,高達32米多,有77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等,殿堂內繪有十余萬佛像、壁畫,因而得名十萬佛塔。塔內另有千余尊泥、銅、金塑佛像,堪稱佛像博物館。
沿著樓梯攀爬到塔頂,俯視角度下,白居寺仿若一處巨大的壇城,此刻會有種已身在佛國的感受,身和心都將受到洗禮,獲得圓滿。這就是宗教美學的魅力所在,每一處山門,每一個造像,都在向人們傳遞精妙、莊嚴、神圣。
扎什倫布寺三座靈塔
三座靈塔代表著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個階段,這三座白塔里藏著經文。圍著白塔順時針轉一圈就相當于把存放在其中的經文誦讀了一遍,轉得次數越多就表示對佛祖越虔誠。一般是多大年紀轉多少圈,在那里你會看到塔周圍有很多年紀大的人為了計數而放下的小石子。
拉卜楞寺大金塔
又叫拉卜楞寺金塔、貢唐寶塔、大金瓦殿或大金瓦寺,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初由三世貢唐所建造,是朝拜的圣地。
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現存寶塔是在“文革”中被毀塔基上重新建造的。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筑。
托林寺
托林寺建于11世紀初,位于札達縣城西北隅,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徒步即可到達。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它凝結著印度、尼泊爾和拉達克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
古格開國之時,已確定尊崇佛教。當時的藏地佛教,雖開始復興但仍然混亂。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撥亂反正,興建托林寺。其后來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弘法,以此寺為駐錫地。阿底峽帶動了西藏佛教的復興,托林寺也因而逐漸成為當時的藏傳佛教中心。
據說,周圍的廢墟里,至今還有許多遺物。有900多年歷史的托林寺歷經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近年來經過不斷地重修,主殿已恢復原樣,可以看出其設計布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樣子。主體建筑象徵須彌山,四面的高塔象征四大護法金剛,殿內供奉了許多鎦金佛像。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里,有一列長達數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遺跡。另外,在河谷觀看札達土林壯觀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難得的享受。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