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盧溝橋景區,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作為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和全民族抗戰爆發地,盧溝橋不僅是豐臺區的重要文化資源,也是影響深遠的國家重大活動紀念地。近日。該景區因為臨時施工,將會暫時關閉。更多內容請看下文。
1、關閉公告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因盧溝橋景區內臨時施工,景區將于2021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暫時關閉,屆時景區暫停參觀游覽,12月30日8時景區恢復開放。
感謝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給您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特此公告。
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
2021年12月
2、景區介紹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稱蘆溝橋,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盧溝橋始建;1961年盧溝橋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盧溝橋正式退役;1991年盧溝橋實現封閉管理。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是一座英雄橋。盧溝橋位于北京西南郊,因橫跨盧溝而名。盧溝橋一帶,是燕地通往華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盧溝橋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橋與奪橋之戰不絕于史。在歷史上,這座宏偉堅固的聯拱石橋還擔負著溝通長城內外、聯系祖國各地的交通任務。明代趙寬《題盧溝曉月圖》詩曰:“銀河半落長庚明,城高萬戶皆雞聲。長橋臥波鰲背聳,上有車馬蕭蕭行。蒼煙淡接平蕪迥,沙際朦朧見人影。舉頭一望天宇高,殘月蒼蒼在西嶺。”詩中描繪了當年人們在雞聲殘月中,車馬蕭蕭、行人匆匆通過盧溝橋趕往京城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見,盧溝橋是京南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橋東不遠即為舊宛平城。宛平縣始建于明崇幀11年(1638年),曾名拱北城、拱極城,是明清兩代守衛京都的重要門戶。進入20世紀,在盧溝橋以北不遠處又架起一座鐵路橋,1905年中國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經此全線通車。另外,盧溝橋地區還有兩條鐵路支線,一達北平、通縣;一經豐臺與北寧線相接。這樣,盧溝橋地區就成為平漢、平綏、平津3條鐵路線的匯合點,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盧溝橋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橋。它是建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抗日勝利的無字碑。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于此,橋柱上當年日軍的彈痕依稀可見。1937年7月7日,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當地駐軍29軍吉星文團的將士,忍無可忍,奮起抗戰,守一橋而捍天下,點燃了全國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因此,“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既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的開始,它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偉大斗爭,盧溝橋從此被載入史冊。”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