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不僅僅只有經濟發展的好,這里的人文歷史也比較深厚,還是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那么在廣州有哪些歷史遺跡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了不少地方,一起去游玩吧!
1、中山紀念堂
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紀念堂點綴的異常美麗,輝煌。
2、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于市區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后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于紅花崗,后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征節烈。黃花崗墓園始建于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于墓坊。烈士墓構筑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后。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建國后政府在墓園外筑起圍墻,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927年12月11日,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后失敗,死難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動派逮捕后英勇就義,都埋于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1957年落成。大門石壁上刻周總理題寫的"廣州公社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4、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樓"。又因樓高5層,把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5、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南海神廟規模宏大,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后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現存建筑多為清代結構。
6、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924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云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后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之后中國國民黨移交軍隊于國家后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到現在。
7、陳家祠
陳家祠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于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筑坐向南,占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
8、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政府依據《威尼斯憲章》采取的保護文物,利用文物的一個成功范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典雅氣派的建筑而聞名于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