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四川涼山火把節,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畢竟是涼山彝族自治區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定于7月20日—8月30日在涼山州舉行。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期待了,那么這個涼山火把節放假時間是什么時候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放假時間
8月10日(農歷六月二十四)至8月16日放假調休共7天。
2、節日歷史
彝族火把節的起源,追溯其根源就是來自于彝族先民對火的原始崇拜。
首先從彝族居住的地理環境來看。彝族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兩岸的涼山、烏蒙山、哀牢山等高寒山區,對火的依賴比其他民族更強。火是人們照明取暖熟化食物的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在生產上,用火將埋藏在地中的樹枝樹葉堆引燃,使其燃燒,使土地肥沃。人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火,由于彝族人民對火的依賴性強,在意識形態上,火對彝族的影響也就更大些。
其次從彝族的原始宗教活動儀式來看。每次的原始宗教活動都是以在屋內或門外燃火堆,借以呼喚火神為開始。火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動意識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致通常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顯示出敬火的意識。
再次從彝族的社會生活習俗中來看。每家在進人新房前都須先燒紅一塊石頭,再摘一些苦蒿苗裝進瓜瓢里,放進少許水,把燒紅的石頭丟進瓢中,再圍繞屋內四角以示驅祛所有污穢,然后主人才全部進入屋內。涼山彝族諺語說“所吃的都要見火”般從屋外拿回家的畜肉或獸肉,進屋前都必須在門外燃小堆火,將拿回的畜獸肉在火上熏后才能進屋,以示驅穢。新媳婦進屋前也在門口燃小堆火使其從上面跨過才能進屋,也是以示驅穢。
3、主要活動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并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鄰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圣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后,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里接過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玩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圣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于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后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后就爭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后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伙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