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燈光秀不知道大家都去看過沒有,小編還沒有去看過風光秀,但是覺得會很好看的樣子,很多去過的朋友都說很精彩,下面小編要跟大家講的是西安的國際燈光秀,聽名字就感覺很高大上的樣子,那就跟小編來看看有哪些看點吧。

2018西安國際燈光節有哪些節目
《光束/AURA》

荷蘭當代藝術家NickVerstand,通過在空間維度上組合光線和聲音來探索人類的行為和感知。Nick的工作是通過超越學科的協同設計過程來創造的。他的裝置象征著物質化的外部現實,旨在打破社會的界限。
荷蘭設計周最佳智慧設計得獎作品《AURA》是一種將情緒物化為可感知的物理形式的視聽裝置。觀眾自己的情感體驗表現為各種形式,顏色和強度的有機脈沖光組合。這個裝置在視覺上向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的固體燈光作品致敬,進一步探索光作為媒介表達情感的過程。
《1.8》
來自美國的著名藝術家Janet Echelman,是一個不贊成分類的藝術家。喜歡在世界各地進行創作和生活,他在風光變換的建筑規模上創造出體驗式雕塑。
著名作品《1.8》曾在倫敦金融中心等城市核心地標展示,也即將在紐約時代廣場展示,是本次燈光節最大型、最受矚目的藝術作品之一。“1.8”的命名受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事件的影響,地球一天縮短了1.8微秒,造型的靈感來自于蕩漾在整個太平洋上的海嘯海浪高度數據集。
天空中形成的巨大浮動形式由纖維層組成,編織和打結在一起,充滿活力的色彩,隨著風和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創造起伏的顏色。這件作品邀請你在喧囂和騷動中停頓,提供一個向天空凝視的機會,思考我們周圍相互關聯的物理表現。
《曲線光暈/WarpingHalos》

Children of the Light(光之子)團隊是由兩位目前工作于荷蘭的視覺藝術家Christopher Gabriel和ArnoutHulskamp組成。他們擅長創作大型沉浸式、透視法式的光影場景和裝置。近年來,他們的作品已在多個著名城市展出,不僅如此,團隊還在GerritRietveld建筑學院客座任教。
《曲線光暈》作品曾在荷蘭2017年STRP雙年展上展出,并且出現在荷蘭藝術年歷上。整個作品以一種俏皮和非常規的方式與觀眾分享他們對輕盈的迷戀,喚起神奇和短暫的宇宙秩序。從色彩調色板中汲取曲線的光環。
《流體結構/Fluid Structure》
法國新媒體藝術家Vincent Houzé,使用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來創建交互式藝術,表演和大型多媒體裝置。他最近的作品在休斯敦“DayforNight”藝術節的末單元亮相,在2017年的GoogleI/O上展出,并且已經在諸如Creators Project和CreativeApplications Network等在線雜志上亮相。
《流體結構》是一種數據可視化設備,探索形狀如何對刺激產生反應,包括觀眾產生的刺激。這個令人心曠神怡的流水裝置,在不同的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刺激下不斷變形轉瞬即逝,壓力和撞擊使其破碎,然后重組聚攏,最終形成不斷變換的風景,讓人既熟悉又神秘。
《光效涂鴉/ VideoPainting》
SWEATSHOPPE團隊是一個由美國著名藝術家BrunoLevy和BlakeShaw合作的多媒體表演組合,致力于融合藝術,音樂和技術的交匯。他們開發軟件來構建一個完全獨特的互動表演,創造影響觀眾的獨特方式。
《光效涂鴉》采用視頻繪畫技術創造出幻想,使用電子油漆滾筒在墻上繪制視頻。通過編寫跟蹤油漆滾筒位置的定制軟件工作,并將視頻投影到任何他們選擇繪制的位置,使他們能夠探索視頻,標記制作和建筑之間的關系,并實時創建實時視頻拼貼。
《光之戰車/ LightBattle》

VENI VIDI MULTIPLEX團隊由荷蘭藝術家JoostvanBergen,DirkSchlebusch和OnneWalsmit三人組成。他們在團隊職業生涯中完成了一系列建筑、室內和概念性的設計項目,并且致力于創作跨學科的互動式裝置。
《光之戰車》是由VENI VIDIMULTIPLEX團隊設計的一種獨特的互動式自行車燈光藝術品,參與者可以通過這種裝置以一種歡快、美妙的獨有方式感受互動的魅力。燈光的最高弧度決定了誰是最強的騎車手!該裝置由一個輕型拱頂組成,可以優美地跨過一條小道或甚至是一條河流。附在拱頂上的是近5,000個LED燈,這些燈分別由最先進的電腦系統控制。在拱頂的兩端下方分別有五輛自行車,前所未有的燈光挑戰所需要的速度力量就源于這些自行車。
《光之物語/The Colorof Things》
DanielIregui,是一位加拿大視覺藝術家、設計師及工程師。他通過科技和設計創造出互動型的裝置和數碼體驗,使觀眾能夠進入到藝術作品中,形成持續進化的從不重復的體驗。2010年Daniel創始了Iregular(非尋常)工作室,這是一個以互動為創作內容的工作室,工作范圍包括自己原創的作品及商業委托創作。
《光之物語》是一種交互式裝置,當你觸摸它時,它會改變顏色和聲音,并預測觀眾的書寫。
《無所不在/OMNIPRESENCIA》

《無所不在》是加拿大著名藝術家DanielIregui的另一件作品。這件裝置將顧客的形象投影在大屏幕上,在其自己的圖像中創造無限的實時和過去的傳播。這是一個為了體驗互動體驗而創作的作品。
《無介/NOR MIND》
加拿大著名藝術家DanielIregui的很多作品都體現了對當今社會的感知與反思,而《無介》這件作品是由兩個互動墻組成,觀眾在這個互動裝置中能感受到相互吸引,相互矛盾的概念。
《郁金香花束/Bunch OfTulips》
匈牙利藝術家彼得·科羅斯(PeterKoros)在奧地利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學習交通工程。2009年,他創造了第一個作品《風箏》。從那以后,他的作品從劇院的充氣龍牽線木偶到維倫多夫的維納斯音樂節,一直活躍在風箏制造業。
他創造的《郁金香花束》無疑是對荷蘭郁金香的一種狂熱詮釋,作品更是充滿了波普藝術的氣息。通過運用大型充氣式裝置展現郁金香形象,不斷變換的郁金香花色更是讓人們不出國門,便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阿姆斯特丹燈光節的特色與魅力。
《友誼之環/ Bands OfFriendship》

Vikas Patil是印度的建筑師和燈光設計師。在米蘭IstitutoEuropeo di Design獲得碩士學位后。印度建筑師SantoshGujar在孟買JJ建筑學院學習了建筑學。他目前擔任咨詢師,他經常與小型建筑公司合作,分享他在設計問題和區域發展方面的知識。Gujar和Patil在美學和技術方面相互補充。
Vikas Patil和SantoshGujar聯合創作的《友誼之環》,象征著無盡的友誼,并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定位。即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他們,從各個角度改變其意義。這9個圓環不斷改變他們的配色方案,其顏色受印度色彩的啟發。
以上作品全部會在老城根GPark的街區和廣場中進行展示,展出時間為2018年3月23日至5月2日。在每日的營業時間內,白天和夜晚均可進行觀賞。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