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周邊有著許多值得的旅游景點,非常推薦小伙伴們前去游玩打卡哦!想去游玩的小伙伴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呼和浩特周邊都有哪些景點推薦吧!詳見下文。
一、和林格爾縣
1、南山旅游區
和林格爾縣南山旅游區位于和林格爾縣城關鎮南山公園,距首府呼和浩特市約40公里,有209國道、金盛路和呼朔高速三條道路連接,交通十分便利。區內旅游資源豐富,有華夏名亭園、中華錢幣壇、東山書法藝術園等人文景觀。
自駕路線:市區—導航—和林南山公園(可選擇209國道、金盛路、呼朔高速三條路線,約50公里 ,約1小時左右到達)
公交路線:乘坐209(三鋪路口)、119路(師范大學盛樂實驗學校)、101路(師范大學盛樂實驗學校)下車換乘1路到達南山公園。
2、白二爺沙壩治沙精神主題教育基地
白二爺沙壩治沙精神主題教育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大紅城鄉南部,渾河與古力半幾河之間,距離首府呼和浩特90公里。(路線)
綠色發展薪火相傳。從1982年起,和林格爾縣白二爺沙壩已種下追夢綠色的種子,治沙隊員們披星戴月、戰天斗地,用青春芳華筑夢綠色,將昔日黃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萬畝“魔鬼大三角”改造成今天的北疆林海屏障,成為全國聞名的防沙治沙典范。
為切實弘揚白二爺沙壩治沙精神,和林格爾縣打造建設“白二爺沙壩治沙精神主題教育基地”,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治沙精神陳展室、實景沙盤展示室、榮譽展示室、綠色工業展示室、云福祥縣長辦公室、治沙工人生活區在內的功能齊全、標準現代、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
3、圣山
圣山,神奇雄偉之山,山的頂部十分奇特,峰頂較為平坦寬闊,約有300多平米,峰頂北部還有一眼神奇的山泉,山泉長約50公分,寬約20厘米,多少年來,山泉既不外溢,也不干涸,口渴的人們盡管去取水,剛舀完,泉水立即會恢復到原來的水位。
自駕路線:市區—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鎮—二道邊村(可選擇209國道、金盛路、呼朔高速三條路線,約90公里 ,約2小時左右到達)
4、南天門森林公園
南天門森林公園位于和林格爾縣城關鎮7公里處,總面積115萬畝。這里林海濤濤,峰巒疊嶂,動植物多達上百種,有野豬、狍子、老鷹、野雞、半翅、石雞,樹種有油松、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楓樹、山杏、山榆、沙棘、胡榛子等,可謂林朝繁茂,層次分明,四季有景。獨特的自然資源,加之區位條件便利,交通便捷,是親近自然的旅游佳地。
路線方位:和林格爾縣東南部林區,距離和林格爾縣城7公里,和林格爾縣東門出口往東(涼城、黑老夭方向)15公里左右處路北。
5、茶馬古道和林格爾縣茶坊河段
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它南起武夷山,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穿越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圣彼得堡,全程近兩萬公里,成為18、19世紀東西方貿易的主要通道。2019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將來申遺成功后,中國古代東西、南北大動脈絲綢之路、大運河、萬里茶道就全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行列。2015年,已開展我國境內萬里茶道遺產資源調查,啟動了保護和研究工作。和林格爾茶坊河這段茶馬古道自然也在研究保護范圍之內。
路線方位:位于和林格爾縣東,向黑老窯鄉方向行駛,路過小窩鋪村的水神廟,上南天門,經東摩天嶺,繞下盤山路,過大小芍藥溝,再行三五里,路邊豎一木制小牌“茶馬古道”,指向左邊的山溝。
6、盛樂博物館
和林格爾縣盛樂博物館成立于2007年6月16日,于2007年10月1日開館,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展示鮮卑歷史文化為主的全區十大特色博物館。該館座落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林格爾縣北魏盛樂古城遺址旁,是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4558平方米,展廳面積2960平方米,總投資2000多萬元。盛樂博物館主體建筑采用目前國內最新的半地下覆土式、生態環保型建筑。地上部分可登頂俯視盛樂古城全景,地下部分有三個主展廳,共同展現和林格爾地區悠久的歷史與光輝燦爛的地域文化,著重宣傳和林格爾歷史文化和鮮卑民族歷史文化,展現草原第一都風采。
自駕路線:市區—導航—盛樂博物館【可選擇209國道路線(優選)、金盛路、呼朔高速三條路線,約50公里 ,約1小時左右到達】
公交路線:乘坐209路在園區路口站下車導航步行1.0公里(14分鐘)即可到達;乘坐101路、119路在盛樂經濟園區管委會站下車導航步行1.5公里(21分鐘)即可到達。
二、新城區
1、內蒙古博物院
內蒙古博物院是國家4A級景區,立足自治區豐厚的古生物化石、現生生物、歷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資源優勢,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思想貫穿全部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覽”,分布于博物院三個層面展廳,計為14個陳列,并在注重觀眾流線的前提下構建層區風格統一和逐層步步升高的感觀態勢。博物院集合了強烈的現代元素、地域表征與民族特色,是濃縮了中國北方億萬年來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明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也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志。內蒙古博物院的展廳為6個,《天驕蒙古》《北疆樺歌》《草原豐碑》3個基本陳列,分別展示蒙古族歷史文化、內蒙古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和內蒙古革命歷史,脈絡清晰,通俗易懂;《文明曙光》《邊關歲月》《大遼契丹》3個專題陳列,分別呈現內蒙古地區史前與青銅時代歷史文化,戰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歷史文化以及遼、金歷史文化,特色突出,雅俗共賞。
路線:在市區乘坐2、3、16、27、53、59、66、67、72、75、89路公交車,在內蒙古博物院站下。
2、清固倫恪靖公主府
清和碩恪靖公主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3A級景區。清固倫恪靖公主府,是康熙皇帝第六女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親王敦多布多爾濟后居住過的府邸,約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四十五年間(1697-1706)年,是內蒙古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皇家品級建制的府邸。它是研究清代北部邊疆地區建筑及其歷史不可多得的實物依據、也是邊疆各族人民友好團結、共同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的歷史見證。
公主府展廳共計十四間,展出面積1500平方米,展線長600米。展出文物74件套,復制清代檔案8件,家具復制28件套,復仿制文物127件套,電子沙盤一處,“童子夯”泥塑一組,“公主額駙進膳”人物場景一處,大型創作油畫一幅。
路線:旅游專線車、公交車、地鐵:5、52、54、63、74、84路可直達公主府
3、內蒙古將軍衙署博物院
將軍衙署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及國家3A級旅游景區。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清王朝為鞏固西北疆邊陲的穩定,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舊城)東北五里的地方興建駐防城一座(今呼和浩特新城),乾隆皇帝親賜名“綏遠城”,并派將軍駐守,官封武將一品。將軍衙署即為綏遠城將軍之府邸,有房屋132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一處保存規模最大、現狀最好的武官衙署。
將軍衙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地位等級最高的清代邊疆駐防將軍府;是清王朝為鞏固西北邊陲的穩定,防止蒙古準噶爾部再次侵擾清朝西北邊疆,保護內地臣民而設置,屬八旗駐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為綏遠城駐防將軍之府邸,故稱將軍衙署,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路線:旅游專線車、公交車:市內可乘坐2. 3.4.15.19.29.52.54.55.56.59.61.62.63. 82
4、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
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文化項目。公園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萬畝草原核心區,南鄰內蒙古少數民族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北接大青山健身步道,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公園綠植密布是一處自然氧吧。水系似玉帶又似哈達,迎接著各方游人。景觀休閑廣場開闊,革命歷史展廳詳盡介紹了大青山地區英雄先烈的事跡。
5、大青山國家健身步道
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東北部是大青山自然保護區內腹地。大青山健身步道全程100公里,最高點為海拔1966米的平頂山。登山步道沿途設置有休憩點、觀景臺、露營區及導視、太陽能救援定位燈桿等裝置,步道沿線有森林、山谷、巖壁、瀑布等景觀資源,自然風光十分壯美。同時沿途還分布有大窯文化遺址、紅色革命舊址等人文景觀,是一條集豐富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于一體的景觀帶。
自駕路線:自駕距呼和浩特市區18公里,屬近郊山地村莊,距110國道3.5公里。
三、玉泉區
1、昭君博物院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6公里,蒙古語稱為特木爾烏兒虎,意為“鐵壘”,文獻記載亦稱青冢。據考證,它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筑而成,高達33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兩千年來,昭君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現代著名史學家翦伯贊贊美:“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博物院,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游勝地。
開放時間:早9:00-晚17:30
交通路線:乘坐44路、107路、127路、209路公交車。
2、大召廣場
大召廣場的阿拉坦汗銅像,是為了緬懷、紀念阿拉坦汗的卓越才華和為蒙漢民族和平相處所作的突出貢獻,2011年9月由企業捐助的“阿拉坦汗”雕像于大召廣場正式落成,成為大召廣場上又一處新的景點。
交通路線:自駕或乘坐6路、58路、59路公交車
3、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形成于清代、興盛于民國,它是呼和浩特唯一保存完好,體現歸綏舊貌的老街。雖然歷經滄桑,卻古韻猶存。行走在大召西側的這條古街,仿佛穿梭于歷史的記憶與現代的繁華。
老街最吸引人的,就是很多經營古董的鋪面。古物,總是使人充滿好奇和遐想。店鋪里古玩字畫、民族用品、特色產品,以及民族特色旅游紀念品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漫步在這條老街上,更多的是體味“蒙古味”。從蒙古刀、弓箭、銀杯、木碗這樣的手工藝品,到皮夾子、皮拖鞋等日常用品,再到馬奶酒、風干肉等美味飲食,每樣商品都無不體現出濃濃的民族特色。
交通路線:大召廣場向西50米
4、五塔寺
五塔寺,本名慈燈寺,是一處藏傳佛教的寺院,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1732年(雍正十年),清廷賜名為慈燈寺。它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座壇城資源,對研究藏傳佛教文化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A級旅游景區。
交通路線:自駕到達五塔寺后街或乘坐31、83、27路公交車
5、蒙古風情園
蒙古風情園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3公里處,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蒙古風情園是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彰顯塞北草原無限風光,演繹蒙古文化神奇魅力。
交通路線:從南湖濕地公園出發,沿昭君路向南,自駕10分鐘到達或乘坐27、6、k3、44路公交車
四、賽罕區
1、萬部華嚴經塔
萬部華嚴經塔,俗稱“白塔”,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建于遼代圣宗年間,塔高55.6米,呈八角七級樓閣式。是呼和浩特市舊八景之“白塔聳光”。
1985年塔內出土一張壹拾文的“中統元寶交鈔”,是忽必烈稱元之前發行的紙幣,這是世界上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紙幣。在這里,可以感受遼元逢火,千年遺跡。
自駕路線:由市區出發經機場高速路駛入河西路全程約30分鐘開車抵達。
2、蘇木沁烈士陵園
陵園是為紀念解放戰爭時期參加平綏戰役、察綏戰役、歸綏城東戰斗中壯烈犧牲的烈士英靈而建。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賈恭烈士的英靈就埋葬在這里,賈恭是抗日戰爭時期歸綏地區“綏蒙各界抗日救國會”主要領導之一。 在這里,可以緬懷先烈,告慰英雄。
自駕路線:從白塔參觀完出發沿河西線——白榆線20分鐘車程可抵達。
3、孔雀聚義山莊
山莊位于榆林鎮海令溝,占地600畝,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土窯式建筑,餐廳可容納300多人就餐,是一個集觀賞孔雀、駝鳥、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生態休閑山莊。山莊深處可尋覓到戰爭時期的防空洞。在這里,可以生態休閑,回歸自然。
自駕路線: 由白榆線駛過110國道即可抵達。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