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會養寵物,那么問題來了,有的人是經常出門旅游的,那么這個時候寵物應該怎么辦呢?或者有的小伙伴是準備帶著寵物一起去旅游,那么應該給寵物準備什么呢。
車的準備
這一段非自駕的可以跳過
東北是平原地帶,基本沒有海拔。所以我們需要考慮的唯一問題就是低溫。
山貓在15年去西藏以前,當時更換了一個耐低溫易啟動的黃頂電瓶,去東北應該沒問題。
這一次出發前,除了全車檢查保養,還給山貓更換了-45℃的冷卻液和標號適合北方使用的機油,放空了玻璃水,在途中灌了-40℃的玻璃水。
此外,我們一直使用的是適合大部分路面四季使用的固鉑AT3輪胎,曾經在北疆喀納斯的雪地行駛過,有一點點發硬和打滑。
詢問了一些車友,有人說直接去,帶上防滑鏈即可,也有人說必須換冬季雪地胎。
考慮到這次旅行的溫度會低很多,而我們是單車出行。在比較了包車以及租車的費用后,茶爸決定還是給山貓換一套雪地靴。
(關于雪地胎和普通輪胎的區別,以下來自百度:
與普通輪胎相比,雪地輪胎通過特殊的配方來增大與冰雪路面的摩擦力。它的優點在于提高了冰雪路面的通過性和安全性。雪地輪胎胎面的材質更軟,精心配制的二氧化硅混合物橡膠配方能與光滑冰面接觸得更緊密,從而產生比四季輪胎更大的摩擦力,使得車輛在光滑冰面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當溫度低于10℃時,雪地輪胎的表面變得更軟,從而獲得更好的抓地力。普通輪胎正好相反,越冷越硬。)
雪地胎都是北方才使用的,南方基本沒有銷售。
想過能否租借一套雪地胎,茶爸說我們的輪胎不是常規尺寸,而且基本沒有人會奢侈的買兩套雪地胎。所以得看運氣。
想想也是。所以最初決定直接買一套,用完以后在當地賣了。
雪地胎在北方更換。
茶爸問了他在上海的輪胎經銷商,經由他們,聯系到了一個哈爾濱的輪胎經銷商。
溝通后,哈爾濱的老板建議我們更換國產普通品牌的雪地胎。因為我們就用一次而已,用完也并不會帶回上海,所以不用買大的品牌。我們表示同意。
出發兩天后,我們再次跟老板確認到哈市換胎的日期時,老板說,他給我們找到一套同型號的鄧祿普冬季越野胎。因車主秋天時換車而賣掉的。生產日期是16年12月,只用過17年初的大半個冬季而已,非常新。
因為我們只用一個月不到,老板表示可以租給我們,并且幫我們安裝好。
非常棒!
所以山貓的雪地靴問題最后是這樣解決的。
用比預期低的費用換了雙更好的鞋。
運氣很好!
在東北,低于零下30°以后,建議還是把車停在暖庫里過夜。
帽子手套圍脖
因為從未體驗過東北的寒冷,我翻出了家里所有冬天用的帽子和手套:
帽子分別是單羊毛的/羊毛帶薄絨的/羊毛帶厚絨的。
出發時氣溫零上3度,戴羊毛帽即可;后期在東北,特別是風大的時候,戴羊毛厚絨款;
手套從右到左,分別是
迪卡儂的觸屏手套,極薄; 我原想可以戴在最里層,最后用了兩次就被拋棄到包里了--單戴太冷,套戴太不靈活;
抓絨觸屏手套,中等厚度,在江浙冬天戶外活動時候我們最常用這款;在零下40度我覺得透風冷,茶爸覺得ok。
皮手套,內里也是羊毛,茶爸覺得太厚了拍照拿東西不靈活,我覺得很擋風很暖和,所以在東北的大部分時候我都是帶著厚厚的皮手套。
手套最右面是我們兩個的羊毛圍脖。
我把所有圍巾翻出來以后,想到如果戴著又長又厚圍巾撿屎似乎不太方便,跟相機肩帶也會纏繞。于是又收回了柜子里,只是每人帶了一個圍脖。蒙面護頸都可以。
鞋子
整完帽子手套,又翻箱倒柜,發現自己根本不用愁鞋子
---每回看到厚鞋子,都想著可以帶狗玩雪時候穿,不知不覺就買了一雙又一雙,結果在上海根本沒有機會穿
* 左邊的一前一后是兩雙北極熊,鞋子上標著最低-35℃。出發時穿著這兩雙。
* 右邊的前后兩雙UGG的全羊毛戶外款,買了6、7年,每次穿上不超過5分鐘就熱的脫下來。這次終于可能有機會穿上了。----后來從漠河開始,旅途中最冷的一周我們都穿著這兩雙。
* 中間是雙羊羔絨的鞋,我想了想,帶上吧。最后沒用。
拿了一個紙箱,把這些鞋子都裝了進去,用綁行李箱的捆扎帶綁好紙箱,方便取用。
另外還有兩雙輕薄的塑料拖鞋,在行李箱內。不住酒店的時候派得上用場。
如果沒有類似的鞋子,需要重新買,建議買大2-3碼,大鞋子可以穿疊穿襪子,可以塞厚鞋墊也可以讓足底暖寶寶有足夠空氣發熱。鞋子和腳之間的空氣越多,越不容易覺得冷。
此外,因為在馬蜂窩上看到很多人說,因為腳底太冷,寒意從鞋底滲上來的。
所以我在淘寶買了兩雙羊毛鞋墊,十幾塊錢一雙,后來派了大用處。
衣服
很多人曾經在游記中提到,東北的室內是很溫暖的,不但溫暖,甚至有可能會覺得熱。所以大羽絨外套+薄內層是比較好的搭配。
關鍵詞是防風。包嚴實。
預想了下,包車游玩的人可以隨時上暖烘烘的車,而我們早上還得自己熱車,另外帶著狗玩,可能在室外的時間會比一般游客多一些。
所以我給茶爸的配置是:
* 零上3°出發: 排汗速干內衣+中量的抓絨+850蓬的輕薄壓縮羽絨服;
* 零下20-30°的東北: 排汗速干內衣+重量抓絨+800蓬的滑雪羽絨大外套;如果不夠,出發時穿的抓絨和壓縮羽絨也可以穿在外套里面。
而我自己,考慮到如果Jerry真的無法適應東北的寒冷,那我就準備好把它一直包在我懷里。
為此,我給它準備了一個背包,可以讓它坐在里面。
然后給自己在淘寶買了一件極寬大的棉大衣,這件大衣寬大到我把jerry背在胸前依然能扣起來,只不過我看起來像個大腹便便的熊
*在東北的配置:羽絨大外套換成了棉大衣,考慮到Jerry要透氣,衣服不能完全拉的很嚴實,所以我的中間層必須也防風。所以我很簡單粗暴的,直接把850蓬的輕薄羽絨夾克穿在排汗內衣和棉大衣中間。這樣一來就算外套拉開了,也不會被風吹得透心涼。
哎呀,又想到如果還是冷呢?于是又塞了一件薄抓絨進箱子里去。反正自駕,可以任性多帶些衣服。
下半身
我們出發時,兩人都是帶薄絨的軟殼,到北京后加了條排汗保暖速干褲;這個穿法一直維持到漠河;
另外帶了一條迪卡儂最便宜的那種薄絨褲,最后在寒潮來襲的漠河穿上了。
每個人穿了一雙的smartwool羊毛登山襪,美好的北方供暖讓這雙襪子可以每天晚上洗了第二天再穿。
當然另外還帶了兩雙,想著如果冷就穿兩雙羊毛襪 ——但是愚蠢的根本沒想過鞋子里塞不下這件事情。
當然,更加沒想到的是,我們最后都不穿襪子了,直接赤腳穿UGG。
準備了冰爪和雪套。雪套在大平臺用到了,冰爪沒用過。
對了,短袖不能忘記啊,室內會很熱噠。
每人一套短袖的家居服也塞進箱子里。
藥物
最后,還有藥物。
人的藥,狗的藥。
以往我們的藥箱,都是直接丟在車上的。
因為有一些藥物是液體膏體,另外還有碘伏酒精棉等,我不確定會不會凍出問題
所以就把包裝拆了,說明書跟藥用橡皮筋綁在一起
按怕凍和不怕凍,分成兩包。
怕凍的收納到每天需要用的箱子里,跟我們進房間。
不怕凍的那些放在備用衣物箱子里,可以留在車里過夜。
攝影器材
相機:D4 + 80-200,D810 + 17-35,圖省事,濾鏡之類的都沒帶。四塊電池,無線快門,三腳架丟在車上。
全程還有iPhone 8P記錄視頻發朋友圈。
沒有買防寒套,最后發現相機比自己抗冷,D4比D810抗凍。8p貼了暖寶寶以后也比自己想象的抗凍。
在零下30度左右,大約1小時后,D810會出現液晶屏顯示屏凍住的情況,但不影響拍攝記錄。D4沒有問題。8P貼著暖寶寶無恙。
在零下45度有風寒的情況下,D810貼著暖寶寶大約在45分鐘后被液晶屏凍住,5分鐘后凍關機。D4在1小時后凍關機。8P貼著暖寶寶在45分鐘后直接關機。
理論上氣溫低,相機耗電會極快,但是多天實測,我們在雪地里拍一兩小時都不會瞬間掉電。感覺與平日里耗電并沒有差很多。
額外提示:如果是長時間在室外拍照,在出入室內之前把先把相機放進塑料袋里扎起來,靜置一兩小時,防止起霧。如果是拍好照片直接上車,問題并不大;如果是從車內到室內,其實也可以直接拿進去,不會結霜起霧。
其他
既然說了相機,那不能忘了一大堆暖寶寶。
前人們都說,暖寶寶很需要。身上貼一個很舒服。
另外腳尖用的那種,可以放鞋子里。
想著我們兩個人,外加相機手機,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暖寶寶一大堆。
最后我們自己一個沒用。
全部都給相機手機和Jerry用了。
個人覺得如果貼相機手機,常規尺寸的暖寶寶最好用。所以我們消耗的最多。
襪子用暖寶寶,雖然用了依然覺得腳尖冷。貼相機手機持久力又不夠,最后剩下很多。
小狗們的行李
為了帶上它們,我把狗的冬季用品都翻了出來,堆在客廳里
非常糾結。什么都想帶。
舊床單和狗睡墊自然是必須帶的。此外,這次旅行會體驗我們從來沒經歷過的低溫。所以給狗都準備了衣服。
冰紅茶與Jerry,分別11歲和10歲,相當于人近80/70歲。已是年長的大叔。更要注意保暖。
給兩個大叔狗都準備了Hurtta的四腳保暖罩衫,簡稱秋褲。這款內側帶有熱反射金屬涂層,可以讓狗狗保持體溫。
(實踐證明,熱反射在極低溫環境下,靠狗自己的體溫反射保溫不太夠,但是跟暖寶寶是絕配,Jerry用了以后跟開掛了一樣)
另外給冰紅茶準備了一件帶絨軟殼,和一件厚絨外套(就是下圖那件熒光綠的,在家試穿ok,到東北怕它冷拿出來,發現到脖子那里就卡住了)
給Jerry準備了Hurtta的超保暖棉衣,也是帶熱反射的,穿了感覺像人類的軍大衣似的。還有一個絨帽子。
另外Jerry的毛衣,絨衣帶了一堆,甚至還翻出了一件舊的四腳羽絨服帶上。
三文魚去東北的主要任務是發毛。所以沒有單獨給它準備衣服。
其實是,三文魚跟Jerry穿同尺寸,所以哥哥的衣服它都可以穿。
在一堆狗衣服里面糾結了好半天,最后我把部分收進了箱子里,想著如果降溫,早晨起來出酒店前可以穿;
另外一部分衣服放在一個便攜袋里,一直丟在車上,如果狗覺得冷,隨時可以拿了穿上。
(另外還帶了狗雨衣,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在下雪不下雨的東北帶雨衣)
那么冷,應該不會給狗洗澡,沐浴露吹水機都沒帶。但是帶了狗毛巾和狗浴袍,并且神使鬼差的丟了一塊狗用香皂進箱子。
三小只日常用的都是胸背。旅行期間會給它們帶上掛有狗牌的項圈。
聽說東北的冬天太陽落山早,所以胸背上都有夜燈,方便它們晚上被人看到。
曾經聽人說起塑料會在寒冷情況下發脆。想了想,如果狗的胸背塑料配件凍壞了怎么辦?于是拿了3個備用胸背,又額外丟了3根P鏈丟進去。
又想到如果塑料的福萊希伸縮牽引在東北凍出狀況咋辦,于是又拿了個備用福萊希。
最后備用胸背和備用福萊希沒用到。備用P鏈很快用上了,不是有什么凍壞,只是因為徒手扣金屬扣太冷,帶手套不靈活,用p鏈直接往狗脖子里一套就好了。
Jerry年紀大以后很容易迎風流淚和對著太陽瞇眼睛,想著雪地可能雪盲,給它帶了副風鏡。
但風鏡后來就被我忘記了,從頭到尾也沒拿出來過。
但我覺得其實應該還有用的,起碼它不會看起來那么凌亂。
嗯,本來應該差不多了。
但我是個多么容易擴展聯想的人。
于是我又在行李里放了如下東西:
寵物尿片,大量紙巾,大量自粘繃帶,鋁箔骨折固定板以及一大卷醫用脫脂棉(真的好大一卷,自駕的任性),以及一個巨大的水碗。
說說用途:
* 尿片: 三小只雖然會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也不在酒店內大小便。但如果偶發嘔吐或者鬧肚子,強吸水的尿片可以很快處理。另外不是所有酒店的浴室都干濕分離,如果狗進洗過澡的浴室必然會踩到水,酒店的地巾不適合給狗用,自帶一個尿片放在浴室門口就可以替代地巾的作用了。
* 德寶紙巾:一定要選擇遇水不破的紙巾,我估計給狗用來擦腳的濕紙巾在旅途中會凍住的,我們帶的只要沾點水,就可以充當濕紙巾使用了。
* 自粘繃帶:這個東西幾乎是萬能的??梢猿洚斈z布、封箱帶、橡皮筋等等。不粘頭發不粘狗毛隨意撕扯大小,我帶了大量。后來都用來給Jerry制作簡易雪套了。
* 鋁箔骨折固定板:認識這東西源于Jerry在西藏骨折。本來沒想到,但是出發前兩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滑雪骨折了,突然想到冰面如果摔跤是很容易骨折的。。。。還是帶著吧。
* 醫用脫脂棉:這個脫脂棉是單層0.4cm左右厚度的一卷棉片,類似厚化妝棉,可以自由裁剪。
我給Jerry準備了鞋襪,但考慮到目前所有寵物鞋在冰面都不防滑,穿上鞋在冰面奔跑可能更容易摔跤導致受傷,我沒給冰紅茶和三文魚準備鞋子。
如果它們的腳在東北太冷,我可以用脫脂棉配合自粘繃帶,給它們包著腳充當鞋襪。這樣保暖又不滑。
人也可以用。
# 狗糧 #
準備好了小狗們用的東西,當然還有它們的狗糧。
這次嘗試了海洋之星的另一個系列,看起來都是比較低脂肪配方,比較適合我們家兩個大叔汪。
然后考慮到小魚仔同學還是個小青年,需要多一些營養的,所以額外帶了一些魚肉罐頭
以前出門,我都是用食品袋按餐裝好,然后放在一個塑料整理箱里。
詢問了東北的狗友,食品袋和塑料整理箱如果丟車里會不會發脆壞掉?答:如果車在露天過夜的話可能會的
無法想象袋子和整理箱發脆壞掉,狗糧灑落一地的場景
于是麻煩一點,把狗糧都分裝后真空密封。
用一個紙箱把狗糧都裝起來,放在車后面,每次需要的時候拿兩包,就可以啦。
嚴寒可不用擔心咯
至于罐頭。。我明確聽到了里面有液體的聲音。
如果留在車里一定會凍爆吧?
在家里轉了兩圈,最后用了兩層冰包來裝這些罐頭,每晚拎進房間里去,這樣應該無恙。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