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是有著兩面性的一座城市,一面熱鬧喧囂,一面安靜沉穩,而小編,卻同時喜歡著這兩面,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做好的上海,如果要說沉穩和安靜,最好的證明莫過于這里的民國建筑了。
歷經多年,見證著上海的不斷的變遷,和歷史故事的發生,這里像是一位滄桑的歷經歲月的老人,一舉一動都是故事,都是歲月,不禁開始讓人沉迷,讓人喜歡這里的靜謐感。
那么,上海民國建筑在哪里看的到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下,上海看民國建筑的一些地方吧!
山陰路2弄千愛里
千愛里是山陰路花園式里弄的代表。舊時的山陰路為日本僑民的集中居住區,山陰路上的公寓洋房多為留過西洋的日本人所建造,因此在建筑風格上兼具日本與西洋之建筑風格。
千愛里最初為日商東亞興業株式會社的產業,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弄內建筑為磚木結構三層聯排花園洋房,每幢屋前都有低矮的圍墻,門前有小鐵門,墻內有小花園。
當年,入住這個小區的除了許多日本商人及高級職員,還有很多日本海軍高級軍官。內山完造的寓所就在千愛里3號,斜直對著內山書店的后門。
山陰路16號山陰大樓
位于山陰路頭上的山陰大樓,是典型的ART DECO風格公寓大樓。ART DECO風格發源于法國,興盛于美國。
該風格流派強調建筑的高聳、挺拔,給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氣勢,立面以幾何的挺拔豎向線條,突出對稱和干凈利落,大塊漸成,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靡以紐約、上海為代表的大城市。
上海作為世界上現存ART DECO建筑總量第二位的城市(僅次于紐約),目前已經成為世界ART DECO建筑的“圣地”之一,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國外建筑大師和建筑史專家的關注。
山陰大樓舊時叫施高塔公寓,是獨立成套式的公寓住宅,雖然高度僅三層,但特點鮮明。
正門上方四根豎向線條十分醒目,兩邊幾何對稱,外形莊重,線條簡潔、挺拔俊朗,大樓屹立在山陰路入口處,給這條道路增添了幾分氣勢。
山陰路57弄四達里
四達里是新式石庫門里弄的典型為代表,為單間的石庫門建筑。
山陰路44弄—64弄留青小筑
山陰路44弄和64弄的兩排老房子本名留青小筑,是面對面和背靠背的對稱式格局設計的新式里弄,也就是一幢房子坐北朝南,另一幢房子坐南朝北,門對門,背靠背,這種建筑形式在上海極為罕見。
恒豐里
山陰路有兩個恒豐里,69弄為(老)恒豐里,85弄為新恒豐里。恒豐里是山陰路石庫門里弄的代表。
69弄恒豐里為新式石庫門里弄,磚木結構三層及假三層,聯排式布局,石庫門門頭的式樣有弧形和三角形的兩種,清水紅磚外墻,二樓有出挑的陽臺,在山陰路弄口有中國傳統式牌樓。
弄內69號曾經是1927時的江蘇省委機關所在地,也是陳延年被捕的地方,是中共黨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地之一。
85弄為新恒豐里,雖然它是在新式石庫門住宅的基礎上改良發展而來,但已不能稱作石庫門里弄,屬新式里弄建筑。新恒豐里為20年代建造的日式花園洋房,整幢房屋為三層結構,為獨立成套式住宅。
山陰路132弄大陸新村
大陸新村是新式里弄的代表,完工于1932年。大陸新村由上海大陸銀行信托部投資建造,前后共六排62個門牌號,房屋均為磚木結構三層紅磚房。
這片聯排房屋,在新式石庫門里弄基礎上作了較大改進,放低了圍墻,加裝了煤、衛設備,外觀上主要模仿西式建筑。
魯迅故居在山陰路大陸新村(今山陰路132弄9號),當時是大陸銀行職員的宿舍。
當時有一個銀行職員正好辭職,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先生趕緊去頂了下來,據說當時是用了幾十兩黃金,也只買了個使用權,每月還是要交租金的,魯迅先生住進去,是頂了大陸銀行職員的名義的。
山陰路133弄東照里
東照里在大陸新村的對面,也屬新式里弄,建于1920年,為仿日式的三層樓建筑,建成后取名日照里,后改為東照里。這里的12號曾是瞿秋白的故居。
山陰路145弄花園里
建于1927年的山陰路145弄花園里,是一排灰色拉毛墻的三層建筑,別看它弄堂逼仄,建筑陳舊,它也是被列入上海優秀建筑名錄的。
紅色間諜,佐爾格間諜案中的重要人物尾崎秀實,曾在這里的2號居住過。花園里6號,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的故居。
山陰路165弄興業坊
山陰路的興業坊建于1927年,是浙江興業銀行建造的職工住處。但興業坊的許多民居被日本人在1937年“八·一三”前后強占用作使館人員宿舍,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開發商浙江興業銀行才討回了自己的物業。
一位在三、四十年代演藝人李香蘭,在被中國人收養期間也曾住在興業坊。李香蘭,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夜來香》等歌曲原唱者。
山陰路209弄和229弄
山陰路209、229弄也是花園式里弄,屬英式建筑,在上海像保存如此完好的大片英式建筑已不多見。
弄內的建筑每兩幢連在一起,房屋和花園的格局都很大,外墻用的是青磚墻體、四面坡紅瓦屋頂,灰色的立面鑲嵌著磚紅腰線,突出了水平分劃。
窗子寬大,拱形的門窗凸顯了英式建筑元素,這種弧形拱施工時,在最頂端要有一塊形狀為上大下小楔形的石頭來契合兩邊的磚石,并承受其傳遞來的壓力,這塊楔形的石頭稱作拱心石(keystone)。
這里解放前是中央儲備銀行為高級職員提供的住處。電影《半生緣》,還有許多老上海影視劇都是在這里的花園拍攝的。
山陰路292號
山陰路292號是幢獨立花園洋房,其花園之大堪居山陰路之首,臨街兩扇灰色的大鐵門似乎永遠緊閉著,從山陰路望去,只見郁郁蔥蔥的樹木花草,不見里面的建筑和其主人的廬山真面目。
但熟悉山陰路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幢將軍樓,里面的主人是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東海艦隊司令劉浩天。
他在1969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所以也是山陰路住戶中唯一的一位中央委員。
山陰路340弄積善里
積善里是典型的石庫門里弄。積善里石庫門每個門頭上都有不同的含祝福的詞語,很少見到的,積善積德,真是用心良苦。積善里是山陰路西側雙數門牌號的最大號數,與相鄰的祥德路2弄的結合部是山陰路和祥德路的分界線。
山陰路343弄青莊
青莊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早年與祥德路上的綠苑莊都是日本人的公寓住宅,以后是基督教青年會的宿舍。青莊是山陰路上漂亮的花園式里弄住宅。
青莊1號住著當時宗教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吳耀宗,吳是著名的宗教領袖,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的創始人。青莊3號住著另一位宗教領袖劉良模。
如果你喜歡上海,那你一定要來這里領略一下上海的腔調,如果你喜歷史,那你也一定要來這里,漫步在這里的街道,感受文化的氣息。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