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蘭州,我們腦海里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里味道濃香的蘭州拉面了,面條勁道,味道清香,確實是來蘭州必須要吃的美食之一,另外,蘭州還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勝地,這里天氣涼爽,空氣適宜,和適合度假。
那么,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蘭州,這次介紹的主要住蘭州的一些比較有標志性的建筑,看看你有沒有見過吧!
1、蘭州中山橋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甘肅省蘭州市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后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2、蘭州市體育館
蘭州體育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廣場南路,東方紅廣場西側。
蘭州體育館總建筑面積30955.69㎡,是蘭州市的地標建筑、省會城市的會客廳。
3、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于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總面積83.6平方千米。
傳說,被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贊譽。崆峒武術被譽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
4、黃河水利委員會大樓
是蘭州市的一座標志性建筑,也是黃河流域管理的重要機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5、皋蘭山
皋蘭山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東西環拱州城(蘭州城),延袤二十余里。”皋蘭山是蘭州城區的屏障,自從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黃河邊叫響“皋蘭”后,這座大山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
6、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聲譽。
學校創建于1909年,始為甘肅法政學堂,是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高等學校。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后并入和回歸蘭州大學。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學校現有城關、榆中2個校區。在11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堅守在西部、奮斗為國家,走出了在經濟待發達地區創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之路,創造了化學“一門八院士”、地學“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中科院“蘭大軍團”、隆基蘭大合伙人等享譽國內外的“蘭大現象”。
7、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西路3號,總面積43000平方米,平面呈“山”字型,中間五層、兩翼三層,是一座集辦公區、藏品庫房區、展覽區等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
甘肅省博物館匯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珍貴文化遺存,館藏珍貴歷史文物、自然標本8萬余件(組),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為特色。
8、蘭州財經大學
是中國著名的財經類大學之一,也是蘭州市的重要教育機構和知名高校。
9、白塔山
白塔山,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中山橋北側白塔山公園景區內,瀕臨黃河北岸。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關 ,均為古代軍事要沖 。白塔始建于元代,后圮,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鎮守甘肅的內監劉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巡撫綽奇補舊增新。塔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筑圓基,高約17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山上一、二、三臺建筑群,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亭榭回廊連屬,四通八達。
10、甘肅國際會展中心
甘肅國際會展中心位于蘭州市城關區,蘭州市東北部。
甘肅國際會展中心是甘肅省2007年一號重點工程,項目自立項之初就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民強烈關注。項目包括展覽中心、大劇院兼會議中心、五星級大酒店三部分。展覽中心以滿足“蘭洽會”、“鄉洽會”以及同等規模國際、國內綜合性展覽為主,兼顧其他大中小型專業性展覽的綜合性展覽場館。大劇院以滿足省內外大型歌舞演出和音樂、戲劇等表演使用為主要功能。電投國際會展中心項目成為黃河外灘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標志性建筑。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