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在這看不到開端的歷史長河中,不知道曾經發生過多少故事,。不知道曾經路過多少英雄美人,越是古老的建筑,越是歷史的產物,故事就越鮮明,不被人知的事情就越多。
那么,布達拉宮便是這樣的一個鮮明的例子,修建歷史悠久,流傳的故事更是纏綿悱惻,感人肺腑,讓人難忘,但就是這樣的一座宏偉的建筑,仍舊有著很多我們至今還是不清楚的秘密。
那么,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布達拉宮有哪些秘密和神秘之處吧!
千百年,布達拉宮何以穩如磐石
巍峨壯觀的布宮主樓有13層,高170多米。這座用無數石塊累積而成的宮殿在風雨中歷經千年,仍穩如磐石。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體量,如此長的時間,布達拉宮究竟是怎么做到穩如泰山的?
原來布達拉宮建在紅山上,深入巖層的墻基最厚達5米以上,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墻厚僅1米左右。部分墻體的夾層內還注入了鐵汁。這一切,保證了這座宮殿在1300多年巍然不動。
據說,宮殿東墻是由拉薩一帶的石匠完成,墻角尖若刀斧。西墻由后藏石匠完成,講求圓滑。而又有傳說,從東墻上扔下一只整羊,到墻底羊能被劈成兩半;從西墻上扔下一個雞蛋,滾到下面卻完好無損。
如此神圣之地為何積存垃圾?
在佛教信眾的眼里,布達拉宮神圣不可褻瀆。而這個神圣的地方,卻積存了大量垃圾。上世紀80年代,布達拉宮第一期維修時,因為要清點所有物品,工作人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徹底清掃。
據他們回憶,載重5噸的卡車總共從這里拉走了十幾車垃圾。
這些垃圾大有來頭,有的甚至長達數百上千年。這里的垃圾主要分布在地壟里,或留在庫房內。
地壟施工時有些廢棄的建筑材料殘存在其中,由于部分地壟并不具有實用價值,這些垃圾也就未予以清理。
還有一部分垃圾是地壟墻體風化的產物:起凝固作用的黏土經歷千百年后粉碎留下;還有同樣起連接作用的椽子腐朽斷裂后掉下來,由此形成了地壟里的垃圾。
庫房里的垃圾則緣于當地的生活理念和認識。藏族人認為布宮是佛教的神圣之所,布宮內的東西樣樣具有神性,因而將垃圾丟出會倒霉。因此,一些垃圾會被堆積在不常用的庫房里。
時間長了,老鼠等小動物不請自來,垃圾堆成了他們的樂土,自然還會貢獻一些排泄物。
布達拉宮里到處都是寶,時間久了誰也記不起這些庫房里到底還有什么東西。再加上有些貴重的小物件很容易與垃圾混在一起,這樣一來庫房里的垃圾更不敢隨便倒了。否則一不小心就極有可能把一件稀世珍寶給當垃圾扔了。
布達拉宮到底有無地宮
有傳言說布達拉宮地宮內隨處都有各色財寶及珍貴典籍,整個地宮就像個迷宮一般。
然而,布達拉宮并沒有地宮。
所謂“地宮”就是地壟,即布宮的地基,平整山體建起的地壟墻之間的井狀空間。地壟之間并非都相連,而且有些地壟面積非常狹小,絕非外界傳說的“迷宮”。
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間房
布達拉宮究竟有多少間房?有人說是999間加上松贊干布的修行密室——法王洞,剛好1000間。其實,這一說法并不準確。
有文獻記載確實同上述說法一致,但那說的是公元七世紀首建的布達拉宮。布宮建成后歷經戰亂及雷擊,所剩不多。現在的布宮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時重建的,而這一時期并無文獻記載到底有多少間房。
后來歷世達賴陸續進行了改擴建,比如五世達賴圓寂后,其攝政王對布宮進行擴建,建成紅宮。八世及九世達賴圓寂后其寢宮被改造成靈堂殿。如此改造不勝枚舉,所以布宮構造極其復雜。
20多年前布宮一期維修時,老工匠試圖逐一清查房間,結果無功而返。因為西藏建筑是按柱子數來測算房間數量,布宮構造極其復雜,有套間、隔間,還有套間與隔間的復合體,傳統算法根本不奏效。
后來布達拉宮管理處分來幾個文博專業人才,他們也試圖搞清布宮具體房間數,結果還是束手無策。因為現代測算方法對這些建筑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時至今日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房間仍然沒有精確數字。
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郊區約兩千米處的一座小山上。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民心中,這坐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
宮墻
布達拉,梵語的意思是佛教圣地。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40年代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時期,系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
據西藏史冊上記載,當時的修建規模很大,在山頂上修起一座紅色大宮殿,山腰修起990個閣樓,周圍還有3道宮墻。
今天的布達拉宮,是300多年前,五世達賴在原布達拉宮廢墟上重新修建而成。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78米。最神秘、也是令中外建筑學家叫“絕”的當屬宮墻。布達拉宮按顏色分為紅宮和白宮兩部分,用大小花崗石砌成。
據說,宮殿東墻是由拉薩一帶的石匠完成,墻角尖若刀斧。西墻由后藏石匠完成,講求圓滑。傳說,從東墻上扔下一只整羊,到墻底羊能被劈成兩半;從西墻上扔下一個雞蛋,滾到下面卻完好無損。
布達拉宮建在紅山上,深入巖層的墻基最厚達5米以上,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墻厚僅1米左右。部分墻體的夾層內還注入了鐵汁。這一切,保證了這座宮殿在1300多年巍然不動。
有趣的是布達拉宮還有白瑪草(學名怪柳)墻、草坯墻和牛糞墻,獨具高原風格。
壁畫
在布達拉宮各個殿堂(共1000間房屋)的墻壁上,均繪有壁畫及卷軸唐卡和木制刻版,其工筆細膩、線條流暢。可以說布達拉宮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繪畫藝術博物館。
壁畫是這個博物館中最珍貴的部分。現存最早的“曲杰查布”佛殿里,1300多年前的壁畫至今色澤艷麗。歷史、宗教題材是壁畫的主要內容。
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西藏婦孺皆知的“猴子變人”的傳說,五世達賴赴京覲見順治皇帝,文成公主入藏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在布達拉宮的壁畫上找到。
價值連城的收藏
在布達拉宮整個宏偉宮殿的1000間房屋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間狹小低矮的“典加竹普”(觀音佛堂),這是7世紀唯一留下的一間屋子,據說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結婚的房子。
房內保存有文成公主的塑像,雖然只有一尺多高,但形象很美。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一座房子,所以顯得特別珍貴。
靈塔是布達拉宮內最輝煌、信徒朝拜最多的地方。其中五世達賴洛桑嘉措的靈塔最大,塔身約有五層樓高,全用金箔包裹,形若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
據專家介紹,建造這座靈塔時,共用黃金11萬多兩,并鑲嵌著1.5萬余顆鉆石、珍珠、翡翠和珊瑚等。靈塔內除有五世達賴的法體外,還有檀香木、綢緞、寶石和極其珍貴的經書等,不計其數。
布達拉宮內共有8位達賴喇嘛的靈塔,塔內用各種名貴藏藥保存著他們的法體。
布達拉宮可謂佛的世界,大小佛像不計其數,宮內藏有隋代和唐代的釋迦牟尼像。另外,還有大量金、銀、銅、玉、 角、泥制成的佛像和佛教大師們的塑像。
布達拉宮藏有大量的經書,有印度已失傳的貝葉經,有金粉書寫的大藏經《甘珠爾》(佛經部)和用幾種金銀珠寶繕寫的大藏經《丹珠爾》。
宮內還保存著許多反映藏漢關系的歷史文物,包括清朝冊封達賴的金印、金冊和玉冊,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令人目不暇接。
這座宏偉的建筑,因為有了太多的秘密而讓人更加心向往之,更加有了一些神秘的感覺,就像一座千萬年不曾變過的一座山峰一樣,古老的讓人看得出,這里一定有著很多的故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