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旅行是在七月去的,在炎熱跟焦躁之中,我還是決定要出門遠游一番。去赤峰的草原游玩是很久以前內心里面就有這樣的想法,直到最近煩心事實在太多,也促使我盡快做出決定,想要出去游玩一番,現在寫下來,希望對你的行程規劃有所幫助。

北京的心情走進7月,便是用炙熱與暴雨交匯而成的煩躁和壓抑,而我的腳步需要追隨著草原,伴著藍天飛翔。于是安排這次為期4天半的北京-翁牛特行攝之旅。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燈籠河草原網上的資料不全,圖片資料不多;而翁牛特這個集草原、濕地、沙漠為一體的特殊地貌,早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今天先獻上本次出行的第一部分,風之言 花之語 秀美草原燈籠河。

駕駛我的小JIMNY,從北京出發,當天的目的地是赤峰市。今天天氣不好,還遭遇了強陣雨,但一路還是偶有小景色。傍晚時分趕到了預先訂好的華威酒店。這是網上評價不錯的一家經濟型酒店,正式投入使用時間比較短,設施相對嶄新,干凈又便宜。


28號早上6:30出發,前往燈籠河草原旅游區。這里距赤峰120公里,是翁牛特旗一處未被開墾和污染的地方。現在燈籠河旅游區的大本營還只是幾個蒙古包,沒有對外收費,游人也不是很多。不過當地正在加緊修建公路,建造標識,想必免費旅游的日子也持續不了多久了。


燈籠河草原方圓143平方公里,青山嫵媚、草木葳蕤,鮮花遍野,百鳥翻飛,是一個集河流、草原、森林、山嶺于一體的旅游勝地。關于燈籠河草原的名字,有兩個說法:一是說“燈籠”系蒙語“登努日”的諧音,全稱“登努日高勒”,漢譯為沼澤地上之河。多年來眾口流傳,諧音誤作河名,就成了燈籠河。另一個說法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三岔檔山里藏有一對神燈,每年除夕夜,神燈一前一后,順河道下行至大石門,有幸見到神燈的,便吉祥如意,合家安泰。從此這里有了一個美妙響亮的名字——燈籠河。

這里是風力發電的絕佳之地,延綿不絕的緩坡上高高豎著大風車。駕著JIMNY沿著山坡的小路緩慢上行,整輛車,整個人漸漸被花海所包圍。我的頭頂,是呼呼作響的風車在舞動著他的身體,腳下是鋪滿整個天際的繽紛。這樣的一份怒放,火一般的熱情,感染了天地萬物,換來了清透如洗的蔚藍和跌入其中的多多潔白。我多想就在這里躺下來,數著頭頂的流云,為它們惟妙惟肖的姿態都找出對應的名字。我多想就這樣融化在這片人間天堂中,伴著鮮花的熏香,讓夢境做一次想象力之外的旅行。雖然這是盛夏的7月當午,但山頂卻寒風陣陣,我穿著沖鋒衣絲毫沒有溫暖的感覺。想著500公里外的北京正忍受著高溫的折磨,心里真是同情那些汗流浹背的兄弟們。


有山必有水,山水總相依,這樣牧草豐美的地方,總少不了泉水的滋潤。潺潺的少郎河水純凈、清澈,細流自海拔2000多米的三叉襠山匯集東下,曲曲折折,歡快地奔流在燈籠河草原上,使碧綠如茵的草原棄盈著跳珠濺玉的靈秀之美。
要說起這里最出名的古跡,當首推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賽罕廟”。據傳為康熙北征時所建,由一塊巨石雕刻而成,它古樸黃雅,精巧別致,里面供奉了一尊“塞北靈驗佛”,至今香火不斷。掩映于花叢碧草之里的賽罕廟已成了燈籠河旅游區聞名遐邇的景點。


草原處處都是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小村莊,夾雜在草原中的耕種區,都是視覺的驚喜。我在一條蜿蜒的小路旁,看到了這座小屋,石頭堆砌起來的院墻,盛開的油菜花,合著耳邊泉水的叮咚,給予了我內心深處那份舒適的柔軟。而這盛開的向日葵,牽引著身旁的土豆花,在微風的撫摸下,編織成了一條緞帶,有節奏的起伏著。
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景,純粹而純凈。不知當它為大家所熟知的時候,會否變成下一個塞罕壩,如果真是如此,我祈禱那一天晚點到來。
路書:從赤峰出發向南走G111國道,經過二個收費站,收費20元。在出第二個收費站之后,右手邊有一條不寬的柏油路,一直通往克什克騰旗(赤經線)。沿路一直走,經過初頭郎鎮、大廟鎮,經過100公里左右,簡單滿眼都是大風車的地方,就是燈籠河草原。這里有一個規模不大的蒙古包度假村。如果不打算走回頭路,而且又是向翁牛特旗烏丹方向,可以順這條路在直行1公里左右,馬上就要進入克什克騰地界的時候,右手邊有一條小路(烏燈線),一直走下去,會經過億和公鄉、廣德公鎮直達目的地,距離大概也是120公里左右。走這條路,不僅可以省去過路費,而且一路風景如畫。

小提示:
1、 飲食:草原地區,味極鮮美的上等羊肉是食肉動物的大愛,可以嘗試一下。
2、 玩:雄健的蒙古鐵蹄馬可供騎乘,有不少人來這里就是為了騎馬。
3、 住宿:來這里玩,住在赤峰市最方便。現在已經進入旅游旺季,最好提前訂房。
4、 其他:草原夏天防曬、防蚊、防雨都是必不可少的,經常出門的人都有經驗,就不細細講述了。
5、 草原深處不要隨便開車碾壓草地,一定要挑有車轍的道路行攝。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