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飛機的時候,估計好多人,都會想要選擇價格便宜的廉價航空,但是你真的了解那些價格便宜的航空嗎?有人曾經貼切的形容廉價航空是公交車,其它的航空是舒適的大巴車。那實事是不是這樣呢!
目前國內的廉價航空有: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西部航空、祥鵬航空、烏魯木齊航空、中聯航、九元航空等,在買機票時候會顯示“廉航”兩個字;國際上廉價航空起步較早,廉航公司和航線也更多,常見的有:亞洲航空、捷星亞洲/澳大利亞、 香港航空、宿霧太平洋航空、雄獅航空、美西南航空、捷藍航空、全美航空、德國之翼、柏林航空等。
先說春秋航空吧。春秋似乎沒有超過5小時的航班,2~4小時內是最多的?;緛碚f沒有服務,座位間距相對小一點,有時候椅背還不可調。國內航班沒有免費的托運行李,國際航班只有一件免費。這就是春秋航空和普通航空的幾大區別,哦對了,還有票價相對便宜點。

而其他的廉航相對春秋而言會有一丟丟的不同,本質上相差不多。比如會在行李限制上規則有點不同,座椅的質量上也可能少許的不同一點,但間距都差不多。亞航可能會有更牛掰一點的豪華平躺倉,但基本和選擇坐廉航的人沒啥大關系……而本質上,廉航的航班通常就是幾個要點,路途相對短點,同時航班相對頻繁點;服務少點(畢竟票價少),但看穿本質而言,嫌貴劃算點。
廉價航空只提供確保安全抵達的最基本服務,乘客需要相應的降低甚至放棄乘坐體驗。如果確定準備乘坐廉價航空,一定要對相應的條款、服務以及需要放棄的乘坐體驗了解清楚,它們包括:機型單一、遠機位停機、機艙設施簡單、座位空間逼仄、不提供機上餐飲和毛毯、不提供機上娛樂、不提供免費行李托運、航班延誤時不提供住宿餐飲等等。
廉價航空會守約提供超低價的優惠機票,完成最基礎的承運任務;乘客也要守約放棄一些常規航空才會提供的服務。斷不能要求廉價航空既提供超低票價,又要給予一般航空公司的常規服務。而對于廉價航空公司經常出現的無法及時改簽航班、不負責乘客食宿等情況,售票時都會事先與乘客簽署相關免責協議。所以我們在購買廉價航空公司機票時一定要認真而仔細的閱讀購票協議,在面臨突發情況時更需要理性對待,而不是過度維權。
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并不用特意的去糾結廉航不廉航的問題,廉航只是讓短途的選擇更多而已。一個兩小時的航班,任何航班起飛和降落的1小時是不可能有服務的,而短途的飛行基本也不會有飛行餐,最多有口水喝。國內出行的話其實講道理手提行李也是夠的,何必一定要糾結托運呢?那為何選擇更貴的普通航班?上班上學選擇做大巴還是公交這個道理大家其實都很清楚……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