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一個小孩最喜歡玩的東西啦!里面都是一些玩具,大家估計會覺得略感無聊,但是小孩子卻非常喜歡。里面大多孩子都是在2-3歲的兒童。類似于幼兒園那樣的設置讓孩子們玩得樂不思蜀,里面每天小孩也是非常的多。

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43號中國兒童中心院內
門票:大人可以免費帶一個小孩去玩,一個人20塊錢。
在北京老西城住過的孩子大概都還記得中國兒童中心這么個地方,它位于平安大街官園橋的東北角,有一圈厚實的深灰色高大圍墻,大門朝南,門口曾有售票亭,在我的記憶中,那門票時而用買時而又不用,不用的時候居多。
那時我家住平安里,離北京游樂園和陶然亭都不算近,所以我至今適應不了過山車或海盜船,唯一滑過一次大雪山滑梯,還是頭朝下出溜下來的。但是兒童中心,幾乎每周都去。
當年的兒童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的吃有的玩,能參觀可體驗,定期展覽按時電影,還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和交友購物等多種功能,真算得上是周邊小朋友們的一片樂土。
進大門右轉向東,第一個游樂設施是架在半空的單軌腳踏車,踩一圈不到十分鐘,對于幼小的我來說,已經足夠刺激了,特別是每到轉彎的地方,腳踏車在兩軌銜接處總要懸空咯噔幾下,尤其令人緊張。不過現在已經改成停車場了。

那時,在腳踏車軌道的下方,依次是轉椅、滑梯、秋千、獨木橋和滿是繩結的攀爬架,形狀大致和現在小區里的健身器材類似。其中秋千人氣最高,排半天隊也輪不上。滑梯兩旁則經常站著表情緊張的保護自家孩子的大人。
腳踏車對面有少先隊員雕塑和英雄雕像,清明前后學校會組織小朋友來掃墓,我第一次知道掃墓只用眼睛看看即可就是在這。找到一張當年的照片,這次也給閨女拍了一張,朋友們都說我倆特別像。就是這雕塑真的該清潔一下了。
記憶中,會有商販在雕像前擺攤,彈球兒、魔方、鐵皮蛙、黏糊糊的蜘蛛人、盜版變形金剛,還有我那仙蒂娃娃一箱子衣服紛紛購置于此。
繼續往東走,馬上就會看到一塊旱冰場地。場地四周有鐵欄桿,只在收費口旁開一個小門,頭上有頂,腳下是白綠花紋相間的大理石,鋪貼技術相當粗放,磚面上總有小坑和裂縫,可即便這樣,周末的時候也是人滿為患。
這里只有四個輪子的雙排綁帶旱冰鞋,輪子焊在一塊帶前擋的鞋底狀鋼板上,分大中小號,再用那種綠色的軍用帆布帶把它和自己的鞋綁緊,就可以滑了。初學的喜歡把著欄桿走,摔了跟頭,有的哭有的笑,總是很熱鬧。
旱冰場旁邊是碰碰車,撞擊聲伴隨著夸張的尖叫不絕于耳。現在的小朋友可能已經不知何為碰碰車了,它以車頭車身猛烈的相互頂撞為樂趣,人坐在車里控制方向盤,車尾頂起一根高高的電線直通天花板,開起來時天花板啪啪作響,打出電光。
在旱冰和碰碰車場地前常有賣冰棍、飲料和零食的手推車。雪人現在還常見,但北冰洋袋裝冰激凌和新大陸雪糕卻很難見到了。飲料的品牌是摩奇,盒裝的橙色橘子口味和粉色桃子口味。賣的最好的零食是一種簡易包裝的脆餅,十片一包,甜咸口味均有,咬一口,芝麻餅渣兒掉一地。
現在這片區域也建有一些游樂設施,比如電動小火車、兒童滑梯等等,都是收費的,10元一個人。

再往后走,有一大片綠地,能看的出來是精心打造過的,樹林里有池塘、木屋和動物雕塑等等,天氣好的時候帶娃來跑跑絕對是個好選擇。其實兒童中心整體看來更像一個大公園,但據上一輩人說,在特殊時期這里還曾有過重要的軍事用途,所以才有那環繞中心一周的厚重圍墻和在墻上早已難覓蹤影的機槍孔洞。
繞過綠地,是中國兒童中心劇院,劇目很多,幾乎每周都有上新,非常適合帶孩子來看。下面有去年底的一張節目單,當時有《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綠野仙蹤》《丑小鴨》等多部夢幻多媒體兒童劇上演。
這里以前好像是個大禮堂,似乎能坐得下我們全校的小學生,還能放電影。我們在那兒看過《黑貓警長》、《北京小妞》,還看過木偶劇《小鈴鐺》。學校有重大活動的時候也愛租用這個廳,恍惚我還上臺領過一個什么獎。

記得小時候,這棟建筑的門前路兩旁有一輛坦克和兩架飛機的實物模型,其中一架飛機從中間斷開,可以看到內部構造。好多小孩喜歡爬到機翼上玩,幾乎每個人都有和那架綠飛機合影的童年照片。
劇院旁邊以前是科技廳,不收費,有很多展品,有的還能動手操作。印象最深的是用木塊搭建拱橋,純靠木塊的形狀拼接和相互之間的作用力完成。展品里有身著56個民族服飾的娃娃,門口是一溜兒哈哈鏡,高矮胖瘦不等,贏來最多笑聲。
劇院的右側就是今天重點給大家介紹的老牛兒童探索館的后門,門口的坡道一直保持著原狀,坡道兩側的石欄可以供人休息,小時候我喜歡坐在這兒看書。
尋找城市記憶
探索館的正門則還需往前走一走,沿路兩側是小型的兒童游樂設施,有旋轉木馬、轉轉杯等各種,也都需要買票,10元一次,可一大帶一小。
走過這片區域,就能看到老牛兒童探索館的購票窗口了,兒童60元一位不分大小,家長20元一位,除周一閉館外,上午場9點到12點,下午場2點到5點。

它是兒童中心、老牛基金會、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三方合作建立的一家融合國際先進兒童博物館教育理念和運作模式的公益性兒童探索館,很多娃媽親切的稱它為“平價版家盒子”。家盒子的價格眾所周知,貌似還只能辦卡不能去單次,當然人家主打的是早教,也可以理解。

沿著這張圖上的路往里走才是正門,進去后面積可真不小,主要分為城市廣場、繁忙小針、開心市集、陽光之谷、科學天地、手工工作坊、主題空間等幾大區域。

進門有安檢,可以存包和衣物。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元宵節,里面布置的節日氣氛很濃,一進門右手邊就是一個DIY的手工臺,可以做各種小雞形象的帽子。
小朋友在此流連了很久,可惜她還太小,沒法自如的運用剪刀,最后給這只粉公雞涂了涂色,粘了一雙能活動的眼睛,然后就興高采烈地去玩別的了。

我是真的很喜歡探索館里這粉粉嫩嫩的馬卡龍配色,是這么說么,哈哈。然后來到陽光之谷,最吸引人目光就是這個高高的網狀攀爬架,小朋友鬧著要上,結果爬到半截就嚇回來了。

攀爬架的左邊是一個超大型的海洋球機械裝置,我也不知道它的學名應該叫什么,反正就是讓小朋友們從四面八方(差點打成四海八荒,最近三生三世看多了)通過各種管道、滑輪、轉軸把海洋球運到最頂端的透明盒子中,積累到一定數量,就會唰的一下子全撒出來,而那一下,便是小朋友們最激動的時刻(嗯,他們就是這么容易激動)。

小同學在這兒奮力的撿球裝球許久才終于膩了,又打攀爬架的右邊去玩水,玩水區的高度感覺更適合四五歲的孩子,我家這個得爸爸抱著玩。

因為當天元宵節,手工工作坊組織了帶小朋友們做燈籠的活動,3歲以上可以參加,我們這個又不夠標準。
然后再說說小朋友最愛的一個區域吧——開心市集。就是模擬小超市的場景買蔬菜水果面包肉等等,有購物筐和小推車,小朋友們基本都是裝滿整整一筐再一樣樣分門別類的放回去,對應的位置都有圖片。

好啦,老牛兒童探索館就介紹到此,最后放一張兒童中心現在的地圖,最北藝術宮一層是兒童圖書館,如果想直達老牛正門的話,從小西門進去直走即到。

轉載自微信腦汁姐與大魔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