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對宗教文化都是懷著一種敬意的,宗教文化淵源流長,也是幾千年的文化中璀璨的一顆明珠,而且古往今來,我們國家的佛教景區也是不再少數,其中樂山大佛就是久負盛名了。
那么,最近更是流傳著樂山大佛閉眼流淚的事情,這是真的嗎?具體是什么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樂山大佛介紹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處中國四川省的樂山市,岷江、青衣江河大渡河三江匯流處。
因為地勢險惡,早些年間時有發生沉船事故,為鎮江水減殺水勢,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禪師普渡眾生,招集人力、物力修鑿而成。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
有意思的是,自從大佛修建完畢后,該地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沉船事故。
樂山人民都認為是大佛護著這一方水土,于是這里還有個不成文規定,蓋樓都不能超過佛像(71米),因為“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可見樂山人民對大佛的敬意。
樂山大佛閉眼是真的嗎?
樂山大佛曾經有4次閉眼流淚,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非常靈驗的,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來祈福。就是因為這些,加上著名的樂山大佛在我國也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是我國的重點保護文物。
讓這里成為了著名的景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這座大佛雄偉壯觀,從中可以看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且這個佛像曾經出現過4次閉眼流淚,這也吸引了人們的好奇心。
佛像這四次閉眼的時間分別是1962年,1963年,1976年,還有2000年,而且每次閉眼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事件發生,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座佛像是非常靈驗的,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拜佛祈福,
而且也有一些修行者在這里隱居。但是仍然有些人不太相信佛像顯靈的說法,覺得這只是一種現象而已。
樂山大佛究竟是什么佛
因為歷代戰亂資料被毀,名稱一直沒有確定,成了一個謎團,直到后來發掘出一塊石碑,才真相大白。樂山大佛的正式名稱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故樂山大佛是彌勒佛。
樂山大佛始建于唐,唐代興盛的是彌勒佛,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但傳統彌勒佛,造型左手覆膝,右手曲肘前舉,示無畏印,而為何樂山大佛雙手扶膝呢?考古學家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不同意見。一是說,“扶膝”也是佛教中的一種結印,叫做“降魔印” 。
“降魔印”是象征佛陀成道時降服魔王的手勢,是把右手心蓋住盤腿的右膝,將手指直垂向下,做觸地狀,所以又叫“觸地印”。
所以,雙手扶膝的造型,也可以起到眾生為了降服洪水的美好愿望。
二是說,為了利于排水。樂山大佛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排水的問題,例如佛頭背后,胸前服飾等。雙手扶膝,正襟危坐雙腳自然觸地,有利于排水,不至于囤積大量雨水。這與開鑿佛像降服洪水的初衷是一致的。
樂山大佛閉眼流淚原因
專家最終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和環境逐漸污染有關,樂山大佛出現閉眼的現象,是因為當時的酸雨對佛像進行了腐蝕,導致佛像的表皮出現了脫落現象。
而特別巧的是,正是大佛眼睛部分的涂料脫落了,所以給人們看來好像是閉上了眼睛。專家的這種解釋出來以后,很多人都是非常認同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多,所以才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
不管大家是不是相信專家給出的解釋,但是樂山大佛體現除了宗教含義之外i,還體現著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和中國的悠久文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