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園會上海日在最近這幾天拉開活動序幕。上海專場的活動分為開幕式以及專場活動,所有的活動同時也在對應著未來將會在2021年上海崇明召開中國花卉博覽會!更多世園會活動信息,一起來看看!
開幕式突出海派風格
在上午的開幕式上,上海市向現場游客贈送了上海特色文化旅游產品資料和紀念品。上海舞蹈團、女高音歌唱家黃英、上海“力量之聲”流行美聲組合等上海知名藝術家和團體帶來了《秀色》、《我們的上海》、《春之聲》等極具海派風格的文藝表演。
開場舞蹈《秀色》.
室外展園:“祥云”為題
上海室外展園位于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華東組團內,面積約2850平方米,以“祥云”為主題,全園分為云階、云影、云裳、云崗、云巢、云塢六大分區。
展園打造了從密閉到開敞、從室外到室內,從平坦到起伏,從平交到立交,從自然到人工,從平面到立體的各種特色景觀空間,準備了地面、空中云橋和云澗塹道三個不同標高的游園路線,給予參觀者豐富的游園體驗。
據介紹,上海展園建設過程中運用了先進的參數化設計技術以及裝配式施工工藝,打造了兩處從外形和功能上均極富特色的構筑物小品——“云巢”和“云橋”,為“祥云園”帶來了濃郁的時尚感和科技感。
開場舞蹈《秀色》。
在植物景觀方面,展園以開花、彩色地被、組合花境和觀賞草類為主打特色。借鑒繪畫中的“暈染”“潑墨”“點彩”“涂抹”“枯筆”等技巧來表現不同質感的植物造景。同時,充分利用上海新培育的新優園藝品種,按照不同花期形成集中、連續的特色種植組團。以骨干喬木作為群落核心,形成九大特色植物展示區,成為全園的核心亮點。
另外,還充分運用垂直綠化技術,將上海最引人入勝的浦江兩岸天際線用綠植的形式予以展示,既體現了上海城市特色,又表現了過去與現在、西方與東方之間的合作交融。在云巢內部和云橋欄桿處,利用多肉類墻面、懸掛綠化豐富了室內空間和游覽趣味,展示了上海特色綠化種植技術。
室內展廳:“從灘涂到城市”
中國館一層的上海室內展區面積約為120平方米。展示主題為“生態家園、海派風范”,分為生活、生命、生態三大部分,以“從灘涂到城市”為主線串聯,分別展示了海派城市特色風貌、插花和盆景藝術,以及上海生態建設成就。
上海展區介紹
其中上海特色石庫門的藝術化再現和利用、室內垂直綠墻和大屏幕的結合、豫園一角和浦東陸家嘴標志建筑的再現,無一不顯示了上海的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特色。在162天的會展期間,上海室內展區將定期舉行海派盆景、海派插花作品展示活動。
云階處大紅色歐洲月季花瀑;云裳處由鼠尾草、馬鞭草、大花蔥、繡線菊、姬小菊、科羅拉多藍杉、藍冰柏等形成的藍白相間的“天空之鏡”;云崗區域粉白相間的落新婦、金魚草花海;人工湖邊藍紫色的鳶尾邊坡;云塢、云橋里散落的混合式花境……五月的上海園,正是百花盛放的好時節。
在長達162天的會展期間,為迎接“上海日”活動,上海園“夏天的故事”也隨之開講,2850平方米的展園借鑒繪畫中的“暈染”“潑墨”“點彩”“涂抹”“枯筆”等技巧來表現不同質感的植物造景。同時,充分利用上海新培育的新優園藝品種,按照不同花期形成集中、連續的特色種植組團。園內300余平方米的人工水域,在經過一個月的成長,池底的水生植物和凈化植物已慢慢長開。
園藝設計師特意在池面上“留白”,好讓人們欣賞湖景的倒影,使原本不是很大的湖面有了水下森林的感覺,沉水植物苦草、浮水植物睡蓮和千屈菜、梭魚草、旱傘草等水下植物在池中若隱若現,更讓這片鏡像森林顯得清新活力。
園內花色選種及培育也和開園時不盡相同,既有大色塊的壯觀,又有細碎的混色跳躍,配合滴灌技術、霧森、綠墻、綠雕等新興時尚園林技術的普遍采用,令游客恍若置身初夏的上海,繁花似錦、生趣盎然。
不僅是室外展園,位于中國館的上海室內展區也配合“上海日”活動,圍繞“生態家園、海派風范”的展示主題,再現上海特色石庫門、豫園一角和浦東陸家嘴標志建筑,舉辦海派盆景、海派插花作品展示等活動。
“上海日”活動的重頭戲是上海推介2021年即將在上海崇明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
中國花卉博覽會介紹
“北京世園會和中國花博會,都是主打植物和園藝的博覽會,我們也希望能借助世園會的平臺,邀請世園會的游客在3年后,到我們崇明島來繼續賞花。”上海市相關領導介紹,根據規劃,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選址崇明島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地區,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園區占地面積10萬平方公里,將規劃“三區、一心、一軸、六館、六園”,功能布局錯落有致,“彩蝶撲牡丹”的大地盛景將綿延千畝花田,屆時將被打造成為一屆“生態、創新、人文、共享”的花博盛會。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