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南城角是一處非常顯著的人工景點,擁有數百年的悠久歷史,這里是明城墻的一部分,現在依舊保留完善,作為知名的旅游景點,每天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攻略。


今天天氣不錯來到西安西南郊逛逛,據說目前的西安城墻, 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八年(1375年)在隋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改建的,城墻四角均有城樓叫“角樓”, 如果您環繞城墻走完一圈,就會發現唯獨城墻西南角是圓形的,其他三個城角則是方形的。

其實,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實為城墻轉角處突岀墻體的實心臺,即“角臺”, 其上的建筑為角樓,城角外形不同岀現在明朝,圓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韓建修的“新城”角臺遺址。

明代修繕唐代城墻時,朱元璋下令角臺向外擴張三分之一,惟獨沒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墻角臺的原貌。
西安西南城角為什么是圓的?

唐朝延續了隋朝的城市布局,讓隋朝的地名延續下來,唐朝末年,長安城戰火毀壞嚴重,五代時期,韓建縮減長安城,此后的北宋、遼、金、南宋、蒙古常年戰爭,長安城城門所剩無幾。
據《明實錄》的記載,朱元璋派朱樉到西安修筑城墻的時候,西安城墻西邊和南邊大部分沿用唐皇城舊址修筑,當時隋唐時期,剛好有一處圓形基臺,朱樉以此修建如今我們看到的城墻,城墻用黃土分層夯筑,墻頂內外沿筑女墻,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就是為什么城墻西南角角樓是圓形的原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