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園林眾多,每一座園林的背后都有著無數(shù)的精致細節(jié)以及內(nèi)涵故事,這其中不僅有設計師和匠人們的良苦用心,更因為這里歷任的主人以及故事而變得更加富有深意。蘇州聽風園便是這樣一座充滿故事和緣分的園林。
蘇州聽楓園介紹
聽楓園是著名的書齋庭園,以玲瓏精臻見長,吳云自稱“宅居不廣,小有花木之勝”。園門東向,入園門便見假山高聳,藤蔓垂地,儼然一城中山林。園中聳立的假山不大,卻曲徑逶迤,可環(huán)山而上至平頂。假山下一潭小池,清澈見底,從石級而下,臨水觀魚更有一番趣味。池西廊中有半亭一座,池北有一水榭,園內(nèi)花木扶疏,四周有曲廊貫通。聽楓園有前、后兩處庭院,這里是北面庭院。再繞至南面庭院,會看到主廳聽楓仙館,館東是書房平齋,館西有味道居、適然亭和以園主收藏的兩件齊侯罍而聞名的兩罍軒。西北有待霜亭,東南沿墻疊石為山,拾級可登墨香閣,閣在山上,構思精巧,是前半園的精華所在。
聽楓園位于蘇州金太史巷旁的慶元坊12號,原址為宋詞人吳應之紅梅閣故址,為清代蘇州知府吳云的私家花園,因園內(nèi)有古楓婆娑,故名“聽楓園”。聽楓園位于住宅東北部,占地1200平方米,聽楓園面積7畝,內(nèi)花園1.7畝。主廳“聽楓仙館”(現(xiàn)改名聽楓山館)居園之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區(qū)。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主要建筑有味道居、紅葉亭(現(xiàn)名待霜亭)、適然亭等。北院有清池一弘,半亭林池花木映照。館東昔為吳云書房“平齋”。其前疊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閣”,閣下層隱伏山中,上層突兀山巔。齋、閣自成院落,為全園精華所在。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 址: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qū)慶元坊12號(近嘉余坊)
開放時間:9:00-18:00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聽楓園歷史
聽楓園的位置,應該算得上是古城的中心了。這里曾是南宋詞人吳應之的紅梅閣;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蘇州知府吳云在紅梅閣舊址筑宅、建園,因園內(nèi)有古楓婆娑而取名“聽楓園”。
聽楓園在1883年吳云去世后日漸衰微,而后又經(jīng)過了朱祖謀、陳裕之等多位園主。
1949年之后,這里曾做過教師進修學校、評彈研究室、職工宿舍等等。假山、建筑也經(jīng)歲月磨礪,失修、毀損,令人痛惜。
1983年,在首任園主去世的100年后,聽楓園開始整修、維護,兩年后蘇州國畫院遷入辦公,并保護至今。
聽楓園的故事和緣分
蘇州的園林甚多,園林與園林、園主與園主,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造園技藝上的,精神上也盤互交錯。聽楓園的東南方是怡園,西北方是曲園,一條斜線,它正巧落在了中間。2016年,蘇州博物館舉辦“煙云四合——清代蘇州顧氏的收藏”展,一幅《吳郡真率會圖》引人入勝,道出了這幾座園林間的密切關系。畫中的真率七子就是顧文彬、彭慰高、沈秉成、吳云、潘曾瑋、勒方錡和李鴻裔,顧文彬是怡園園主、過云樓主,沈秉成是耦園主人,沒有出現(xiàn)在畫上的曲園主人俞樾,也是聽楓園的座上客。他們時常聚在一起辦雅集,就叫“吳門真率會”,參加此會的人都赫赫有名,就說吳云,他篤學考古、精通書法,既是收藏家,又是金石書畫鑒賞家,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雅集水平之高、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了。
聽楓園與書畫可謂緣分甚深,不管是吳云,還是與吳云交誼深厚、曾在園中授藝的吳昌碩,都為它烙下了詩詞書畫的基因。再走走今天的聽楓園,畫家們在館閣廳軒里作畫,聽古楓婆娑,憑吊當年,自然別有意境。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4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9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
246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1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景
1315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