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到拉薩路途還是非常遙遠的,這是一個逐步爬坡的過程,由平原到青藏高原,這是一段艱難的歷程,大家一定要做好長途火車的煩悶和枯燥,還有適應高原反應,下面給大家分享從長沙到拉薩旅游攻略。

記我們的西藏之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段旅行,從何開始,到哪結束?
當我們收拾好行囊,坐上從長沙去往拉薩的火車時,這段旅行,正式開始。
46個小時的火車,途徑武昌、鄭州、西安、蘭州、西寧、格爾木……最后到達拉薩,這趟火車無疑也算是一趟旅程了。當你面對4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是否會感到恐慌?興許這是難免的,同時這也是可以避免的。因為你并非獨自一人,看看窗外,你還有美景作伴;看看身旁,你還有良人作陪。總而言之,新鮮感會與你同行,直至最終的目的地。
火車上結識的第一批“朋友”,各有風采。有互相依傍,趕往老家西安的兄弟倆;有熱絡而不失穩重,獨往西寧的小哥;還有一位神形皆似“謝霆鋒”,雖言語不多,但為人友善,應友人之邀,去往格爾木的帥小伙。那兄弟倆也是各有特色,一個看似憨厚內斂,一個看似更為外向,娛樂性也更強。兄弟倆可能是受不住沉悶,邀了我倆打牌,雖帶有賭博意味,但還好,賭注只是瓜子。假如你有好運氣,同時又顯得有魄力,那這場游戲無疑你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火車上的游戲,打發時間而已,新鮮感過了,也就厭了。于是大家乘著火車的搖晃,晃入了夢鄉……
火車上的“睡”是半夢半醒,不談安穩。第一晚注定是煎熬的,因為你還未適應,這是從未有過的體驗。
我們徜徉在秦嶺的山腳下,徜徉著,徜徉著,來到了西安。可愛、熱情的西安小哥向我們告了別,下了車。西安,這座古老的城市,相信我們還會再來。
少了他倆,氣氛沉悶了許多,剩下了我們,在言語的偶然一來一往中,經過了黃河,看到了長江,來到了西寧,迎來了兩位大叔。他們也去往拉薩,但不是游玩,而是承擔著這個年紀的擔子——賺錢養家,而我們,也終有這樣一天……
到了西寧,我們需要換乘供氧列車,以防產生不適。至此,我們真正開始踏上了神往之地——青藏高原。

途中聽聞將看到海拔最高處的日出,興奮地我大早就坐起來,擾醒他。體貼的大叔還同我倆換了座位。折騰了這么一番,最終卻還是沒有看到那最為壯麗的“高原日出”。果然,偶然性,是追求不來的。
最后幾個小時的火車,我們卻早已“彈盡糧絕”。大叔見著我眼饞得不行,與我倆分享了他們的烤馕,萬分感動。這就是火車與其它交通方式最大的不同與優勢,這里充滿了人情味。在這里,你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美食,以及善意。
我倆點了一份“不好吃且貴”的火車餐,眼見對面從藏區上到車來的一位小姑娘不時地偷望,便喂了她一塊肉,也不管是否犯了藏民們的禁忌。但幸好,她很愉快地接受了,卻不料羞澀得一直用衣服包著頭。聽身旁的母親說,她這是第一次出門坐火車,難怪,難得。較之姐姐,弟弟的羞澀是有點“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我也不敢再“造肆”。來到他鄉,事事、人人都得需要尊重。
他們是來到藏區識得的第一批藏民,很親切,很自然,很舒服,我很喜歡。美好的事物來得突然,去得也快。很快,他們也向我們告了別。而我們,也迎來了下一批。
這一批看似是由父親帶領著去報道上學的小妹妹。對面的她很漂亮,健康的膚色,明亮的雙眸,很洋氣、很高級的美,不落俗套。但我們與她并沒有進行更多的交流,止到了微笑與對視。
許是因為高反,許是因為舟車勞頓、太過疲乏,我倆睡得很多。但是越靠近目的地,心里也越是興奮,興奮感把我們一次次叫醒。車里也是慢慢喧囂起來,終于,我們到了……
下了火車,雙腳真切地踏上了這片土地。撲面而來的干燥感,仿佛現在,我依然感受得到。嘴角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笑意,這股興奮勁讓我們似乎都感受不到這里的含氧量其實只有內地的50%。乘著興奮,我們開始了尋覓,尋覓住宿。陽光傾倒在我們身上,顯得燥熱不堪。但身著數衣,裹著圍巾的我,似乎還經受得住。這種奇妙的感受,還得多虧來自雪山的精靈吧!
上了公交,許是我們來得是時候,公交上不再只有“凡人”看不懂的藏文了,熟悉的中文也顯現在眼前。這解決了我們接下來幾天的交通問題,可喜可賀。
拉薩的公交雖是搖晃,但感受不到汽油的惡心刺鼻味,再混雜著藏族人民自帶的異香,讓我坐得甚是舒暢。
初見布宮,是在公交上看到的,真可謂雄偉壯觀,帶著柔美,更顯著神圣。正是這股神圣,牽引著我們,來到了這里。

下了車,淋著陽光,走在歲月打造的石板路,穿梭在年代感十足的小巷里,我們尋覓著,尋覓著。終于,找到了“奧友”。小哥哥很熱心,教我們怎么樣可以更加便宜地入住。稍作整頓,我們奔著布宮,探尋第二天一早的去路。
高原天黑得晚,約摸到了八、九點,天才黑,我們也到了布宮。布宮后有一園林,設施完備,也還算愜意。夜晚下的布宮也更是醉人,像一顆閃耀的珍珠,閃耀在這一片雪域高原上。突遇響雷,我們匆匆作別。回到旅舍,簡單洗漱完畢,早早進入夢鄉……

第一天,早早地起床,為了排在預約隊伍的前列。拉薩的雨甚是沁涼,雖然天公不作美,咱們還是順利地預約到了第二天的門票。如此順利,心情大美,我們去了朋友推薦的“涼面店”,這是我倆的第一次踏足,口味還好。初識這里的老板,只見他肥頭大腦,看著酷似西游記里的“佛祖”,也還面善,操著滿口的北方話,也還親切。但總覺著不夠溫和,脾氣興許是有的吧。
簡單解決完午餐問題,我們又開始了奔走,為了找到價格更美好的住宿。網絡的發達還是給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我們聯系了一家實惠的旅舍,老板還是湖南老鄉。于是我們興奮前往,結果也還算不錯,雖然空間狹窄了許多,倒也足夠。午休之后,我們開始漫步,漫步到了小昭寺。小昭寺傍著一條繁鬧的小街,類似每個城市都會有的“批發購物街”吧。
走了沒多久,抵抗不住強大的高原反應的我倆,跑到了藥店尋求“急救”。倒也好笑,記得他來之前信誓旦旦,“高原反應沒什么的”,現在卻這番模樣……誰都會有脆弱的時候,但還好我們還有對方可以相互依持。
旅行第二天,還算是自然醒。乘著風雨,趕到了布宮。高原的風雨來得突然,去得也快。這幾天,雖老遇著雨,濺濕了鞋,受了風寒,但還好,每天都能見著點陽光。也許洗滌,才使得這里的一切顯得那么干凈吧。
沖突,旅途中的調味品。哪怕只有兩個人,也會對某件事物存在著某兩種不同觀念。尤其到了這樣一個信仰味兒濃郁的地域,因為不懂,可能會出現冒犯,無心之失,可以原諒。尊重二字,這是到哪都需要謹記的。
入宮的時間還早,我們只得隨意逛逛,打發等待的時間。而等待,我們似乎永遠在等待,等待著下一秒,而下一秒,就是我們繼續生存下去的資本。
終于到了入宮時間,時至今日,似乎每個著名景點,都被“商業化”。
近觀布宮,年代感撲面而來。古老的石板路環山而建,這條路是有重量感的,沉甸甸的,滿是淚水與汗水。止不住的拍照留戀,這一路,充斥著的就是停不下來的快門。奇怪的是,這一路登上去,竟然感受不到高反帶來的一系列反應。又是心態作祟吧,心情好了,身體的各項機能也跟著提了上去。可惜的是,這一路游客實在太多。擁擠的人潮,我們在“潮流”里“走馬觀佛”。布宮里的佛,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佛靠金裝”,同時,也不得不贊嘆古時工藝之精美。我們帶著虔誠心,一個個都雙手合十,懷著愿,低下頭,把心事通通講給佛聽。


布宮的佛殿里香火之旺盛,可能是其他地方所比擬不了的。除了我們這些“游客”,還有不少來自各地,磕長頭而來的信徒,可謂信仰之偉大。而我有一“怪癖”,獨愛聞香火味,聞后便覺心安。故在布宮里一路走來,我都是無比沉醉。
雖然布宮里依然還有一部分虔誠的喇嘛繼續在傳承,但卻還是會出現已被“現代化”的另一部分,顯得格格不入。時間只會往前走,究竟多少東西會流逝……可惜可嘆。于是傳承人,顯得如此彌足珍貴。
告別布宮,我們匆匆前往車站,詢問去往林芝的車次安排。歸途時來到了八廓街,這同樣也是一條繁華喧鬧的“旅游街”,但不同的是,它包圍著大昭寺,這是藏族人民信仰的另一圣地。它帶給我一種“大隱隱于世”的超脫感,游客在八廓街穿梭的同時,信徒們只是靜靜的朝拜。

第三天,納木錯之行讓我倆不得不早早起床。帶著起床氣,冒著雨,頂著寒冷,充斥著倦怠感,我們坐上了旅游車。一路上,導游積極的將說著西藏的當地文化習俗與特色,我們半聽半睡,典型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俗套姿態。這是我所不喜的,但又無可奈何,還未獨立,何談自由?
納木錯海拔之高,讓我們疲憊不堪,唯有見到那一抹藍才得以解除。這確是我此生所見最美之水,唯美的漸變藍,與天空連成一體,一眼望不到邊。比海還遼闊,比天更生動。我想不受時間限制,靜靜地坐在湖邊,享受自然帶給我的美好。但苦于回到現實,只能選擇告別。






整整一天的車程,讓我犯起了暈車的老毛病。一下車,我們便直奔“涼面店”。今天顯得更加忙碌些,店里也出現了一些小狀況,我們也只是匆匆吃完,匆匆告辭。
美好的一天以暴雨結束,熱心的茶店老板帶領我們去店里躲雨,欣賞夜空下的布宮。同行的還有一群頗為活潑的老人家,看得出來非富即貴。老板顧著與他們攀談,畢竟是生意上的契機,不可放過。我倆自感沒趣,趁雨勢減小,不告而別……
拉薩除了普通的公交、的士,還有一種公共交通——人力三輪車。我們乘上一輛,師傅也是賣力地蹬著車輪,駛向目的地。而他也真切地讓我感受到來自底層勞動人民的心酸,為了看似不多的金額,他們可能會陷入拉不出來的執拗,畢竟,那是生活的基礎之一,來之不易。
身體之疲乏,囊中之羞澀,讓我們不得不終止下一步的計劃——林芝,這也是此行最大的遺憾。幸好我們還有未來,還有時間,他日,我們定當赴約。
一覺自然醒,我們將剩下的兩日繼續留給拉薩。我們再次前往布宮,在紀念品店間感受慢節奏的拉薩。生活在這樣一座以信仰而生的圣城,人們每日都為之而轉。不停歇的腳步,不停歇的轉經筒,不停歇的默念。不管何時,不管何地,我們總能看到,那一幀幀虔誠的畫面。他們生活之專注,專注之純凈,純凈到無法打擾,讓我們無不羨慕、向往。即使是在同一個空間,我們也深知,自己與他們的距離有多遠。心里定著一個信念,朝著一個方向,永不停歇的前進,終能到達彼岸,這是藏民們帶給我的感動。

最后一次來到“涼面店“,是我們即將告別的日子。反復提到該地,是因為在這里感受到了與西藏的純凈截然不同的地方——商業化。這里的世俗,老板的蠻不講理讓我們對此大失所望。興許我們有行為不當之處,但并不理虧。他流露出來的生意人的“丑陋模樣”,只顧自己的利益,對我們言行太過不善。我們也不想再深究,只當做吃一塹,長一智。蹲坐于湖邊,我們靜靜反思。不是所有人都該好成一個樣,這就是社會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來的成果。活成什么樣,全靠內心,它到底裝的是什么……
拍照,閑晃,我們的西藏之行到此結束。







返程除了去時的兩日火車車程外,還加上了三地的周轉。首站格爾木,我們在此稍作整頓了幾個小時。這個地方帶給我的是一種西域邊塞的純粹、樸素感,不高不低。西寧,簡單略過,停留時間過短,心無大感。西安,我們如約再赴,剛出火車站,古城墻映入眼簾,讓我欣喜不已。陌生的城市,卻給我帶來莫名的好感。可惜沒有留給它更多時間,只得匆匆告別作罷。
番外:
促使你開始一段旅程的原因會是什么?是太過喜愛,是一時沖動,是向往已久,還是想洗去塵世的浮華,偷得浮生半日閑……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源于向往,也確是喜愛。我愛這一望無垠的凈土,“風吹草地見牛羊”。我愛這連綿不絕的圣山,風中飛舞的經幡,水天一色的湛藍,永不止步的朝拜。我更愛這片凈土上的執著,如一的信仰,是藏民們帶給我的震撼;劃一的姿態,是邊防戰士帶給我的感動。而我的最愛,還是義無反顧,陪我一同前往的他,感謝這段路上,你帶給我的溫暖和不放棄。感謝這一路上給予我們幫助,給予我們溫暖的你們,感謝!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