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在成都有一些端午節的活動可以了解一下喲,比如說粽子一條街開街了。還有就是端午節必有節目賽龍舟,今年還不知是不是會繼續舉辦的呢。
馬鞍東路開街時間
6日8日,馬鞍東路社區“粽子一條街”正式開街。由于今年的物價變化,(大米一斤漲了一元,肉類價格也有所上漲)今年的價格相比去年,白味每斤漲了一元左右,肉粽子每斤漲了兩元左右。白味粽子價格在七八元一斤,肉粽子十五、十六元一斤左右
據馬鞍東路社區工作人員透露,他們下一步計劃推出粽子網紅店,大家不僅可以看直播,也可以到現場體驗包粽子、吃粽子,零距離體驗傳統文化。
賽龍舟
龍舟競渡是成都端午節傳統活動之一,始于漢,尤以清末、民國初年為盛,錦江就是成都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場。
后來錦江河床升高,水位降低,成都市區的龍舟競渡停止,競渡活動移往新津、金堂等地進行。
三道堰鎮人民政府發布公告,今年2020年6月25日端午佳節暫時取消舉辦傳統民俗活動即第67屆龍舟會暨第7屆潑水節,同時嚴禁任何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以任何理由在三道堰鎮范圍內擅自組織和舉辦端午傳統活動。
端午節活動
掛香包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還記載,孩子們佩戴五色絲線纏繞的粽子,和用棉布、絲線縫制的香包。內裝雄黃、蒼術、丁香、細辛、白芷等中藥,相傳可以避毒蟲、瘟疫,年輕婦女還將艾葉、蒲葉或石榴花,插在頭上以避邪。
點雄黃
飲雄黃酒的時候,用指頭沾幾滴,涂在小孩的額頭、鼻子、耳朵上,可防蚊蟲叮咬。或是在小孩額頭上畫一個"王”字,一借雄黃驅毒,二借猛虎壯威鎮邪。
吃莧菜
以粽子和咸鴨蛋聞名的端午節,在中國傳統節日里雖然排不上“老大哥”,但也是節日間的“老資格”,這一天,吃粽子、咸鴨蛋、炒莧菜,謂吃了莧菜永不忘“漢”,抒發一種愛國思緒。
望叢賽歌
別以為民間賽歌只是少數民族的專利,成都人過端午節,也興對歌賽歌。據《望叢賽歌史話》記載,望叢賽歌會源于,百姓以歌舞感激古蜀先帝,保佑當地度過了瘟疫,賽歌之風隆盛于清代,流響于民國,至抗日戰爭初期而中斷,1983年端午節望叢祠內重搭歌臺,如今郫都區的望叢賽歌會,已經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給女婿送傘或草帽
這是成都特有的一個民間習俗,《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中記載,過去在成都部分郊縣農村,端午流行送傘送草帽。女婿在婚后第一個端午,要備上九個粽子、九個鹽蛋、兩瓶酒,攜妻子到岳父家過節,岳父母受禮后,要贈給女婿一把新傘。女婿回家時,不論天晴下雨都要打傘回家,有庇護之意,望婆家照顧新媳婦。在繁體字中“傘”是擁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兒女,人丁興旺。
豬肉節
和現在大家喊“粽子節”“咸蛋節”不同,老成都的端午節別名叫——“豬肉節”,那時候,很多人只有過節才能吃上豬肉"打牙祭"所以便有了“豬肉節”這個俗稱~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