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進行舉辦的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三季目前已經正式啟動,此次的《朗讀者》綜藝活動將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個城市進行錄制,并且通過《一平方米》進行直播,大家更是可以通過預約走進朗讀亭中,一起朗讀。
《朗讀者》第三季錄制地點
《朗讀者》新媒體直播節目《一平方米》,正在北京、武漢、廈門進行。
時隔兩年,業已播出兩季、收獲了高口碑與高收視的文化類綜藝《朗讀者》升級歸來。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開端活動,直播朗讀節目《一平方米》于16日6點27分在北京、武漢、廈門開啟,朗讀者們迎著三地晨曦進入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中朗讀直播,不到半小時已吸引上萬人收看。在各類泛娛樂綜藝充斥熒屏的當下,《朗讀者》被觀眾們評為一股“綜藝清流”,在網絡時代的信息繭房中,在碎片化、功利化的閱讀趨勢中,用聲音帶領觀眾重拾精神世界的寬廣與厚重。
《朗讀者》節目介紹
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為期三天,每天24小時的直播朗讀節目正在展開。作為第三季的先導節目,《一平方米》通過城市景觀動態直播、朗讀實況、現場采訪、連屏互動等手段,試圖打造全新的新媒體節目樣態。《一平方米》采用慢直播形式和連線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節目的互動性。例如,董卿會在北京的朗讀亭外,傾聽三地朗讀亭記錄下來的聲音,并隨機與亭內的朗讀者連線互動交流。此外還有其他驚喜嘉賓現身朗讀亭中,呈現“亦靜亦動、亦快亦慢”的新媒體樣態。
該季節目的另一個新媒體化探索,則是之后將播出的衍生品牌節目《一萬公里》。這是一檔專門為新媒體端打造的半紀錄式戶外文化類節目,將帶領觀眾走出演播室,走向城鎮、鄉村,奔向中國的各個角落,聆聽故事,解讀鄉愁,去實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平方米”與“一萬公里”的結合,將在一內一外間帶領觀眾去見天地、見眾生,更見自己。
首站錄制——廈門
10月16至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朗讀者》第三季啟動。朗讀亭首次來到廈門,選址面朝大海的環島路音樂廣場。和以往大家熟悉的朗讀亭不同,這間朗讀亭在一平方米的朗讀區域外,打造出“城市閱讀空間”,在人來人往的音樂廣場打造心靈棲息地。
廈門地區有上千人預約報名“一平方米”朗讀亭活動,224名“有故事的廈門人”從16日起陸續走進朗讀亭。他們當中,有在廈門生活了30多年的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潘維廉,為捐髓救母放棄中考的15歲少年曾啟俊,參與解放廈門的張水錦烈士后代黃麗娟,城中村公益圖書館創始人丁勇,鼓浪嶼原住民樂隊雷厝樂隊……
在廈門,各類讀書會、誦讀沙龍活動正蓬勃發展。以創辦于2015年的廈門草根朗讀會為例,它從2015年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擁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員近300人,5年來每周固定開展朗讀活動。正是這座城市里的每一位朗讀者,每一顆愛閱讀的心靈,牽起了廈門與《朗讀者》的緣分。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