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時候四川九寨溝景區經歷了7.0級的地震,這樣的地震為當地的生態環境還有自然風景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九寨溝也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關閉才重新開放的。九寨溝火花海一直是這里的最美景區,也在經過三年以后完成修復重新開放。
九寨溝火花海開放詳情
10月24日,在九寨溝景區火花海景點,不少游客在打卡拍照的同時,發出這樣的感嘆。火花海在2017年7.0級地震中決堤,湖泊景觀消失。目前,九寨溝景區實行限區域開放,每日游客最大接待量1.7萬人次。
目前,九寨溝景區在嚴格執行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結合災后恢復重建進度,已將旅游接待人數由每日17000人次調整至每日23000人次。此外,根據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布的信息,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將在九寨溝舉行。
火花海災后恢復情況
近日,世界自然遺產地火花海保護與培育實驗性研究項目階段性評審會議在九寨溝召開,與會專家實地踏勘了火花海現場,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成都理工大學裴向軍教授報告,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了防災減災效果預期。特別是今年8月,九寨溝縣經歷百年來最大一次洪澇災害,防汛應急響應升級為Ⅰ級。受持續降雨的影響,九寨溝縣遭受洪澇災害,多地相繼出現山體滑坡、塌方、道路積澇,溝渠變險壑,低洼變泥潭;道路成河流,房屋被沖毀。火花海修復壩體保持穩定,發揮了有效的調控作用,得到了與會專家充分肯定。
火花海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溝7.0級地震中決堤,形成了長40米、寬12米、高15米的決口,湖泊景觀消失。受此影響,火花海上游疊瀑壩體裂縫、坍塌等次生災害發育,湖群潰決風險增大,嚴重威脅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湖底鈣華坍塌、風化、沙化、黑化,退化嚴重;下游湖泊淤積,沼澤化趨勢明顯,遺產地美學價值受到嚴重影響。
上游湖泊基于保護人們財產安全和世界遺產的綜合考量,九寨溝管理局多次組織專家對火花海震損區域進行現場踏勘、科學論證和方案比選,在2019年4月正式確定成都理工大學為項目實施牽頭單位,總體負責火花海保育工作,四川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為參與單位,分別負責項目環境監測評價和植被生態恢復。
九寨溝管理局與項目組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為原則指導,制定了以糯米灰漿和震損鈣華、崩塌落石等為主要原料的修復恢復技術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積極肯定;按照“科研實驗、科學監測、科普教育”三位一體的實施方式,采用振沖碎石樁、竹錨桿植筋等技術處置了次生災害、恢復了震損壩體和植被生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