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問這個三亞大小洞天風景區(qū)游覽路線,其實路線很多,這個要看大家體力了,老人小孩和成年人的路線區(qū)別都非常大,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比較經典的成年人路線,大家可以具體的看看,去玩的時候不迷路。
1、常規(guī)路線
不上山路線2-3個小時:
大門(太極廣場)→椰林吧→自然博物館→鑒真雕像→海龜雕像→南海龍王廟→小洞天→海邊礁石雕像→老子往海→小月灣→返回小洞天→壽字碑→南山不老松→小洞天。
上山路線4-5個小時:
大門(太極廣場)→椰林吧→自然博物館→鑒真雕像→海龜雕像→南海龍王廟→小洞天→海邊礁石雕像→老子往海→小月灣→返回小洞天→壽字碑→南山不老松→試劍鋒→觀鰲亭→金頂。
2、景區(qū)導圖
3、路線詳情
這是景區(qū)的大門太極廣場,看到這個太極,還有圖片上的乾坤八卦和那個大大的”道”字,就大約可以看出,整個景區(qū)突出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文化,在景區(qū)可以看到很多和道家有關的文化內容。大小洞天和海上觀音同在南山,一個佛教文化,一個道家文化,正好互相呼應。

AAAAA景區(qū)的標志,旁邊還可以看到道家的文化

進了大門后就是這樣一個斜坡一直到海邊

路旁有很多圖片展覽,都是一些名人參觀,或景區(qū)舉辦的一些重要活動。看這個看圖片的是誰?你認出來了嗎?他還是小洞天藍絲帶活動的形象代言人。

下坡后首先看到海面上的領海基點線標志

到了海邊后左拐,有一條林蔭小路通向小洞天,一路上全是美麗的椰樹,風光非常的秀麗,可謂椰風海韻盡在其中,得名椰林路,這里有個休閑中心得名椰林吧。這條路大約步行15分鐘就到景區(qū)的核心小洞天。

椰林路上第一個景點就是三亞自然博物館,里面主要是恐龍化石標本展覽。

里面就是這樣的一些恐龍的化石標本

過了博物館再往前走就是九九歸一的一群海龜的時刻,這是當年為了紀念澳門回歸而雕刻的,同時大小洞天也是體現(xiàn)長壽文化的地方,龜也是長壽的象征。

海龜雕像的對面就是鑒真和尚和他的日本弟子的雕像,這是為了紀念鑒真當年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飄流到海南登陸,并在海南傳經講學這一歷史。

很喜歡這塊巖石上散文所反映出的意境:

椰林路的最后一個景點就是南海龍王別院,里面自然就供奉著南海龍王,期盼給人民帶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過了龍王別院就要進入大小洞天的核心景區(qū),也是龍血樹自然保護區(qū)
首先看到的就是小洞天這個山洞,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若單純的論山洞,小洞天無法和國內的一些山洞相比,但這個山洞它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魅力,體現(xiàn)了滴水可以穿石的神奇力量。緊挨著小洞天的一組我們期即將看到的海里的礁石也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其實大小洞天就是一塊大巖石,山洞就是底部經過海水千萬年的漲潮退潮沖刷而形成的。洞頂的小洞天三個字是宋朝崖州知州毛奎題寫,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

小洞天前行第一塊礁石,大家看看像什么?一個和尚躺在海面上在日光浴呢,這塊名為“鑒真沐海”

再看這塊,孔雀開屏,后面的三角梅就是孔雀的屏。經過本人求證,這個孔雀是個母的,因為走近看,在下面被仙人掌擋住的地方還有就跟孔雀下的單呢。、

仙桃石,傳說王母娘娘蟠桃會上掉到人間的

再看這張,能看出來嗎?一個和尚趴在海面上呢。名曰:鑒真試海,大約意思是,鑒真和尚在考慮,我什么時候才能東渡日本成功呢?

小月灣的標志—老子望海,其實誰又曾真正的見過老子呢?

小月灣:

小月灣這里還有一個酒店,都是木屋,毫無疑問這里也是度假的好地方。

小月灣是景區(qū)的最盡頭,再走就是南山寺了,早幾年這里是個逃票的好地方,不過現(xiàn)在難了。該往回走了,往回一直走到快到小洞天時,注意看標志,還有2個重要的地方要看,那就是壽比南山不老松啊。
看這個左邊是個“壽”字碑據說乃慈禧太后題寫,這個碑如何到大小洞天的?還是你親自來找答案吧。右邊是“南山”二字,是為趙樸初題寫。

南山不老松,學名“小花龍血樹”,因為長在南山,壽命其長,最高可達1萬年,故被人稱為南山不老松。南山拍一張龍血樹吧,祝愿大家都“壽比南山”。

龍血樹還是和恐龍同一個時代的呢,這棵樹據說已經有六千多年了
看完這些后,就是山上路線了。
上山路線:
重歸大路,看了看門票背面的景點地圖,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山上的景點沒有看,下一站,上山。從一處叫做“仁者壽”的地方上山,兩邊樹木夾徑而生,緊密地簇擁著石階小路,走在其中如同在一個綠色隧道里穿行。一顆大樹就是一頂綠色的大傘,為游人們遮擋住外面熱辣的陽光。一顆大樹又是一個綠色的氧吧,負氧離子為游客充電加油。剛才一路走來的一身臭汗,一下子沒了許多。山路上游人寥寥,林蔭下更顯幽靜清寂,剛才還悶熱煩躁的心也沉淀下來。按圖索驥,仙翁壽石、南山不老松、海山奇觀、試劍鋒等等,我們都一一拜訪。游完試劍鋒,眼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向右的路,一條是向上的路。向上的路牌上寫著通往金頂,距離是400米。幾個人一商量,除了一直喊累的格子外,都同意去金頂看看。于是,我們就向上攀爬而去。

當時決定爬金頂是因為看到路牌上標注的距離是400米。400米,區(qū)區(qū)400米,對于豪情萬丈的我們自然是深深地不以為然。一路走下來,才知道這400米絕對是我們有生以來走過的最漫長的400米!!拾階而行一路向上,剛開始我們還會欣賞一下路邊的植物,看看風景。可沒走多遠我們就氣喘吁吁的了,也沒有了閑談風景的力氣了。 偶爾能見到幾個從山上下來的游客,我們總是迎上去問還有多遠,得到的答復是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樣的話,第二個問題就很重要了,那就是金頂上好玩嗎?言下之意就是,要是不好玩,我們也就不費勁巴拉的登上去了。那人卻一臉高深莫測的說,你們上去就知道了,我覺得挺好的。這話搞得我們一頭霧水,既然都走了這么半天了,還是向上登吧。
一路艱難的攀登,最關心的就是還有多少路要走。可是除了試劍鋒那塊路牌外,就再也沒見一個路牌。而且,這一路上游人很少,根本問不到確切的路程。正當我們兩腿發(fā)軟、信心低落的時候,前方的路邊出現(xiàn)了一個路牌和一個長條椅子。祥仔說是不是要到了,我們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走到那一看,我們的心又跌入了谷底。牌子上面寫著,距金頂還有200米!費了這么大的力氣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啊。我們都跌坐在長條椅子上,一邊喘著粗氣一邊盤算的還有沒有力氣登頂了。high哥打起了退堂鼓,祥仔也沉坐在那里不想動,偉子拖著一步也不想動的格子落在了大后面,我也是面紅耳赤、汗流浹背地,呼吸都困難了。最后,還是我第一個一躍而起,繼續(xù)登頂的路,甩給他們一句,不管你們走不走了,反正我是要登上金頂的。
話雖然是說去了,但真的走起來絕對是沒有那么輕松啊。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的不聽使喚。心臟狂跳不已,大力地呼吸著,昏頭漲腦地意識不清。有那么一刻我覺得我會死在這里,體力達到了極限,我不可能登頂了,真的,真的不行了!最后,只能是下意識地邁動腳步,當金頂真的出現(xiàn)在我面前時,我已經累得沒了感覺。
金頂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繞過石頭是一個木板搭建的平臺。當我站到平臺上的時候,我知道我到了,我終于站到了金頂之上了!一路上問來問去的那個問題----金頂上好玩嗎?這一刻有明確的答案。好,很好!我也明白了那個路人那種高深莫測的因由了。那是一種得道登仙之人完成了一個大功業(yè)后,萬事萬物了然于胸的曠達沉靜,此時此地我也完成了一次登仙,一個大功業(yè)!人們登上一座山,總喜歡說征服。其實,不是我們征服了山峰,而是我們戰(zhàn)勝了自我,完成了一次超越,不是嗎?!

站在金頂之上放眼四望,那絕對是一種震撼心靈的感受。只見岸邊那些巨石變成了小小的石塊,游覽大道也只不過是鑲嵌在山腳下的白邊。再看來時路,已經隱沒在茂密的山體之中了。我也曾在伊春朗鄉(xiāng)登頂過一個不知名的山,那是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那么,這里呢?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眼下這片海了。彼時彼地目光所及都是翠色山巒。此時此地吸引眼球的絕對是藍色海洋了。這海深邃無邊,向遠方鋪陳開去,最后與藍天融為一體,分不清彼此,詮釋出海天一色的真諦。這海任你望眼欲穿,窮極心思也想不到那盡頭的模樣。這樣想來,心也寬廣了幾分。真是登高望遠,風景這邊獨好啊。
有了上山的艱辛和登頂后的驚喜,下山的路走起來輕松了許多,只是小腿很疼,正像偉子說的那樣,上山和下山用的不是一組肌肉群。路上不時碰到一些登山的游人,他們也像上山時的我們一樣,向我們問起山頂的情況。我們也是煞有介事的說:挺好的,我認為挺好的。就連格子也像個過來人的姿態(tài),給這些人講起了見聞。呵呵,看來金頂上走一遭,人人都是心滿意足,一副得道成仙的樣子了。

下山的路上,我們又看了幾處景點,但總有一種心不在焉,應該是金頂歸來不看山了吧。始建于宋代的巖瞻亭、慈禧御筆的著名的壽字碑等等也是草草略過了。先下山的祥仔他們坐在服務臺喝著冰鎮(zhèn)飲料等著我們,一路上滴水未沾干渴不已的我們,一人要了一瓶飲料一口干掉,真是爽快啊。high哥有些中暑了,我們便一刻不停地踏上了歸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