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榆次老城,可能很朋友都有去體驗過,但是在游玩的過程中或許不知道該怎么玩,畢竟整個古城的范圍還是挺大的,想要都玩遍確實有點困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榆次老城一日游攻略,有需要朋友趕緊來看看吧!
1、游覽路線
(由東門入口)東門牌樓-東門廣場-城隍廟-財神廟-西花園-博物館-思鳳樓-縣衙-衙前廣場-暢觀樓-市樓-文廟-文廟廣場-鳳鳴書院-西門甕城遺址公園
(由西門入口)西門甕城遺址公園-鳳鳴書院-文廟-文廟廣場-市樓-古街區-縣衙-牌樓-思鳳樓-博物館-西花園-城隍廟-東門牌樓
(由北門入口)北大街牌坊-古街區-市樓-(向西)文廟-鳳鳴書院;(向東)縣衙-思鳳樓-博物館-西花園-城隍廟
2、導覽圖
3、美食推薦
頭腦
榆次的“頭腦”最早是根據明末清初山西著名人士傅山先生“八珍湯”的配方和工藝制作的。
在清代,榆次市面有數家店堂經營“頭腦”,其中衙門街“德盛園”最為有名,“清黃芪、黃酒糟、煨面、良姜為主體腌韭菜為引,食用時佐以“銷麥”“帽盒子”等面食,具有軟、綿、香、甜熱的特點,而且無腥味,食之可口,益氣調元活氣健胃,滋補虛勞虧損,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佳品。
元宵
民國初期,榆次城南門的甕城內,開有一家元宵鋪,店名“昌盛號”。
其經營的元宵,煮熟后膨頭大,餡不化,軟而適口,桂花飄香,嚼著噌噌的冰糖聲,因其質量考究、風味獨特而盛名遠播。
制作方法:白糖、桃仁等輔料按比例制成餡,香油上火炒制,出鍋后垛成一塊,再用刀切成四方小塊,灑水、落水后,倒笸籮內的大米面上,多次滾制而成。
豆腐腦
榆次豆腐腦別具特色,以材料和“打鹵”見長。清朝年間,榆次小東關有個叫白海馬的人,以制作豆腐腦而聞名四方
其豆腐腦由“三鍋”組成:大銅鍋里,是以上好的粉條、黃豆、淀粉及個中調料煮沸制面成的鹵汁。
出售時,將銅鍋架在籠圈套盆里,下置木炭火盆,保持鍋內溫度;小火鍋里鈍著丸子、豬肉片、油炸豆腐條等
另一個直徑尺余的大砂鍋,俗稱“皮鍋”,內盛腦豆腐。食時,先將大鍋里的鹵汁一勺盛入碗底,再把腦豆腐放在鹵汁上。
最后把丸子、肉片、油炸豆腐條放在最上面,滴幾滴香油,真是鮮嫩可口,香氣四溢。
碗團
位于榆次老城市樓邊,運用傳統碗團的手工做法,最佳度的把握碗團的色澤度、筋道度,堅韌爽口,又淡而醇香。食用時,調入經過無數次嘗試秘制的油辣椒,芳香四溢,卻油而不膩。
蕎麥碗團內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膳食纖維以及鐵、錳、鋅、維生素E等微量元素,對降低人體血脂、膽固醇和血糖、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也是居家休閑、招待貴客、饋贈親友之放心食品。
4、必看貼士
1. 古城內的廁所數量有限,洗手間前經常會排出長長的隊。部分景點里有洗手間,比如城隍廟。
2. 老城內有很多“鬼屋“類的娛樂景點,膽子小的游客就不要進去了,里面有很多人裝扮的”鬼“,還是挺嚇人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