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的紀念館,但是很多人對這里可能并不是很了解,畢竟作為一個紀念館可能會有些枯燥,但是學習的知識還是有必要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1、場館介紹
1938—1941年,上海接納了為逃離納粹的屠殺和迫害而從歐洲來滬的猶太難民,為他們撐起了一艘“諾亞方舟”。在虹口提籃橋地區的“無國籍難民限定居住區”中,曾生活著近兩萬名猶太難民,他們與當地居民和諧相處、共渡難關。至1945年戰爭結束,大多數猶太難民得以幸存。“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現仍較為完好地保存著當時作為猶太人居住區時的風貌,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能夠反映二戰時期猶太難民生活的歷史遺跡。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于2020年底完成擴建重新開館,主要展示歐洲猶太人避難上海的歷史。展覽內容由“逃亡上?!薄ⅰ氨茈y生活”、“患難真情”、“戰后離別”、“特殊情誼”、“共享未來”共六個部分組成,通過場景再現和現代科技的展示手段,以及大量珍貴的史料文物原件,生動詮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表達了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愿景。
2、場館布局
1. 摩西會堂舊址
摩西會堂舊址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1928年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二戰期間是在滬猶太難民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200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1994年參觀時留言感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上海人民卓越無比的人道主義壯舉”。2007年3月,虹口區人民政府依據從檔案館發現的原始建筑圖紙斥資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摩西會堂舊址現已恢復為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建筑風貌,內部結構也根據圖紙進行了調整,此建筑圖紙的復制品現被安置于一樓。三樓設有游客簽名儀、猶太難民數據庫和視頻節目等。
2. 二號展示廳
于2007年底完工,共展示圖片140余幅,并在上海首次運用了多幕多媒體播放系統。內容豐富的短片配合情景雕塑、圓雕和油畫等藝術品,生動再現了猶太難民在上海的這段歷史,此外還展有難民護照和上海猶太早報等實物復制品、刻有拉賓題詞的大型石片等。歷史學家和藝術家的攜手努力,使這一展廳令觀眾流連忘返。
3. 三號展示廳
于2008年5月完工,經常有各種主題新穎的展覽在此展出。
3、場館舊址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即摩西會堂舊址,位于長陽路62號(原華德路62號),1907年建造之時是一幢私宅。1927年,俄羅斯猶太人集資將原來在其他地方租屋建造的摩西會堂遷入,成為一所供俄羅斯猶太人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