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湖南婁底的大熊山,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這里是非常出名的旅游景區,作為湖南省的避暑勝地,這里的森林覆蓋率可是高達百分之93.那么這個國家森林公園里面,有哪些旅游景點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熊山寺
熊山寺,座落于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大熊峰景區心臟位置的金項山,該寺是供人們祭祀朝拜的宗教之地。該寺廟整是一以祭祀殿為主的,其他建筑為輔的庭院式建筑群。院落呈長方形,大門朝東南,院內有3幢建筑,其中一幢是主殿堂,內設三間小殿,分別是觀音殿、圣帝殿和貞仙殿,內供相關神像;另兩幢為員工生活用房。建筑均為紅磚青瓦的平房或樓房。
該寺始建于兩晉時期,相傳為南岳圣帝祖庭所在,歷代香火鼎盛,文革期間被毀,僅存新垣殘壁。1994年當地居民自發籌資進行修復,但因資金困難,修復規模過小。圣帝殿、觀音殿、娘殿擠居一棟。盡管如此,修復后的熊山寺仍受到香客的青睞,每年有數萬信士入寺朝拜,燒香還愿。
2007年,熊山寺由湖南省宗教事務局批準為全省重點寺院。
2、娘娘殿和48座角庵
娘娘殿,也叫老殿或者母殿,位于大熊山(宋朝以前稱梅嶺)頂峰,是蚩尤故里歷史最悠久的老庵堂,因此它理所當然的成了大熊山境內49座庵堂的中心而稱母殿。而其他48座則分別處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坡之下,又說是娘娘殿下48座角庵,其中南坡一帶有28座,是四坡中數目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區域。
南坡的28座寺殿庵堂,分別是熊山古跡所在的貞仙殿、蚩尤始祖殿、錫溪村維心庵、龍山庵、正覺庵、長久庵、三仙庵、四海庵,洪竹村古塘寺、觀音殿、觀音庵、回龍寺,金坪工區的金竹庵、西泉寺,九龍工區的五峰庵,白溪鎮橫沙村的觀音殿、大溪村的圣帝殿、白溪茶溪村的觀音殿、清河村的雷祖殿、白溪街上的京佛殿,圳上鎮魯溪洞的五龍庵、東付巖泉村的望河殿、早溪村曾家洞的玉修寺、神仙村的雙龍殿、懂溪村的觀音閣、龍珠山的普華寺以及干家村虎形山上的明熙寺。
東坡的9座則分別是和睦村海南溪的朝陽庵,石中村牛頭界的觀音庵,金塘村石牛山的禪師庵,禮中工區川巖江的回龍寺,洞市鄉蔣家坪的明熙寺,牛南山的石橋寺,洪家坳的鼎新庵,木陽村的木陽庵,桃塘村的孟公廟。
西坡也有9座,即九龍池的圣母殿,白溪陸家村的尖樂庵,新安村掛榜山的掛榜庵,榮華鄉方溪村西云山的興國庵,榮華鄉白龍村的觀音殿,橫溪村的藥王廟,陽古嶺的回龍寺。榮華鄉鵲橋的觀音閣,榮華鄉共田村的觀音閣。
北坡卻只有2座,即禮中工區毛皮界的達山庵,禮中工區中依界的木魚庵。49座古殿、寺、庵堂始建大體分為三個時期:即宋朝以前始建的有熊山古跡的蚩尤始祖殿、梅嶺鼎寺娘娘殿、五龍捧圣貞仙殿三座;明朝始建的有"雙鯉朝天"西泉寺、"梅山腹地"維心庵、臥虎撲食正覺庵、龍珠山普華寺、圳上虎形山明熙寺和山溪的石橋寺,這六座庵堂當初的建筑規模最大、資產最多,院內神像也都是最全的,其中普華寺、明熙寺兩大寺院已經于1989年先后修復;其余40座均屬清朝始建,已修復或保留的共17座,其余23座均屬荒蕪遺址。
3、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與大熊山的九龍峰、九龍池一脈相通,為層樓空間結構,洞體造型奇特,組合多樣,水陸皆備,共有四層洞穴、八層洞道。洞道全長2276.1米。其中地下河長854.5米,上層旱洞長1076.4米,崩塌大廳長225.2米,支洞長120.0米。洞道寬度一般6-20米,高度20-100米。洞底總面積22000平方米。洞內景觀豐富多彩,有大量發育、廣泛分布的流石景觀,還有石筍、石鐘乳景觀。
4、九龍池
九龍池,又名奇黎溪,位于雪峰山北麓,南與新化縣大熊山接壤,位于樊家洞西北20余里,海拔1622米,是婁底第一高峰,峰頂有一池,九股清泉從池底涌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見底,咕咚之聲清雅悅耳。相傳遠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巒,盡得天地之靈氣,黃帝登熊山時,將其點化成九條金龍,從池中循入東海,九龍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巔飛流直下,進密林、穿亂石、入深潭,至山下匯成四十八條山溪澗流,縱橫交錯,迂回曲折。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