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每次到了一個旅游的景點之后,比較關注的就是住宿和當地的美食,畢竟這是最實際的東西。住宿方面小編之前已經提過了,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些溪口滕頭旅游景區的美食,畢竟吃還是非常重要的。
1、醬烤豬頭
奉化人對自己做的這件事非常得意,常做這道點心宴請外來的客人,借以夸耀奉化人的聰明。不知哪個廚師給它起了個“醬烤豬頭”的名,這名就這樣傳了下來。后來經過逐步改進,成了奉化的名點。
2、美齡養生羹
宋美齡很早就認識到飲食與養生的關系,她發現長久食用高蛋白的食用或營養品不但對提高健康無用,甚至會造成體質的下降,而經濟實惠的蔬菜不但營養價值高,其對身體的益處也是美不勝數,這與當時以食用肉類和高蛋白為主的甜品為榮的主流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宋美齡一般不吃中餐和肉類,但對一道由當時南京官邸大廚烹制的海參肉沫羹卻情有獨鐘,宋美齡認為這道菜雖以葷腥為主,但肉嫩而不肥、海參脆軟而不油膩,雖無蔬菜之實,卻有蔬菜之養生功效,成為宋美齡為數不多的喜愛食用的葷菜之一,這道海參肉沫羹也因此為譽為美齡養生羹。
3、寧波三臭
在浙江乃至全國菜系中,我們寧波菜都稱得上別具一格。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寧波菜的主要特點是咸鮮合一,“鮮”是指浩瀚慷慨的東海為寧波人提供了大量美味的海鮮;“咸”則指的是經過腌制的鰻魚、蟹、泥螺等海產品。其中最能代表咸鮮結合的菜是那道有名的“咸菜大黃魚”。新鮮的黃魚,爽口的咸菜,加上奶白色的濃湯,無論下酒還是下飯都是一道佳肴。咸和鮮本是兩個對立甚至有點矛盾的味覺感受,但寧波人卻能夠將它們巧妙地結合起來。寧波菜除了以上所說的咸鮮特點外,還有一種土得掉渣的口味,那就是獨特的“三臭”。
4、奉化牛肉面
據了解,溪口牛肉干面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相傳清末年間,在溪口有位以殺牛賣肉為生的屠夫,每次賣完牛肉,發現牛雜、牛骨、碎牛肉總是無人問津。由于本小利微,家中又人口眾多,屠夫不舍得丟掉,于是有一天,將剩下的牛雜牛骨帶回家,先將其洗凈,然后加入香料中火長時間熬煮,等湯變白,再將牛雜焯一下水,最后加入當地生產的番薯粉絲。起鍋時香氣撲鼻,鮮美可口。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爭相效仿,漸成溪口的一道名小吃。一碗面,一座城,傳承著數百年歷史的地方美食。牛肉干面,如今正在傳遞著溪口影響力,這道帶著溪口記憶的美食也開始邁向全國。
5、麻糍
吃麻糍,是寧波人的千古傳統。用糯米和艾青制成,剛做好的麻糍柔綿清香,形若碧玉,夾著一股艾草的清香,微微甜味,軟糯Q彈,用力咬上一口,仿佛春天的氣息,滑彈軟綿的質感在口腔回彈,仿佛追憶起童年的那份甜蜜。
6、千層餅
溪口千層餅,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千層餅具有香、脆、酥、食而不厭的特點,頗受人們喜愛。此餅雖僅4—5厘米見方,約2厘米之厚,卻內有27層,“千層餅”之名由此而來。 千層餅是清人王毛龍從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制作的,已有100多年歷史。它采用面粉糅合芋艿粉,加入白糖、精鹽、素油、芝麻仁、海苔等,搟出薄片,再折疊起來,切為一寸見方的小塊,經黃泥制就的專用圓爐烘烤而成。嚼一口,酥松脆爽齒留芳,甜咸口味多樣,被評為浙江奉化的三大特產之一。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