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想到這個千山風景名勝區去玩的小伙伴要注意了,景區還是挺不錯的,有很多人去玩,也比較的好玩,但是景區很大,那么景區都有哪些景點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介紹一些比較知名的吧。
1、仙人臺景區
仙人臺是千山最早年代的景觀之一,峰頂有一仙人像和古棋盤。并且是千山風景區的最高峰,海拔708.3米。側面看山峰很像鵝頭,所以又名鵝頭峰。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達29平方公里,百年以上古松大多分布在此景區,這些古樹或昂首挺立,直上蒼穹;或老枝縱橫,盤根錯節。仙人臺是“賞日出、觀云海、瞰蓮花、聽松濤”的最佳觀景臺。登山遠眺,松石美景盡收眼底。仙人臺地貌景觀奇特,素以山高、石怪、奇松、廟古、塔多、徑幽而著名。
2、五佛頂景區
五佛頂位于千山北麓,西海景區北之山巔。海拔554.12米,是千山風景區的第二高峰。自古流傳著“登不上五佛看不盡千景”和“山高不過仙人臺,廟高不過五佛頂”的說法。
3、無量觀景區
無量觀古建筑群位于千山北溝,是千山道觀中建筑最早的一個,規模宏大。無量觀亦名無梁觀,傳因初建時無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弟子劉太琳創建。無量觀整個建筑依山隨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階梯狀,層層而上,氣勢壯觀,布局自然,結構巧妙,是東北著名的道教宮觀。
4、大佛寺景區
千山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內,始建于唐代。大佛寺依山而建,因地處窄谷彎上,有“杳杳鐘聲動,遙峰護碧林。廟遠不知路,峰回忽到門”之勢。
5、仙亭峰景區
仙亭峰位于仙人臺東南,從東、西、北三道山脊骨交合處拔起,坡綠,少石,少露巖體,猶如土堆而成。有峰無峰尖,上平坦,好像人工鏟過一般,能容千余人。千山山峰均為石峰,有尖狀、多瓣尖狀峰尖,唯有仙亭峰既不是石峰也無峰尖,俗稱小五臺。南側有一線懸崖,高數十米,寬10余米,遠看猶如一尊羅漢,仙霞關即在此處。北側也有一線懸崖,高數十米,寬10余米,下闊上銳,遠看亦猶如一尊羅漢。
6、大安寺景區
大安寺位于千山南溝,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千山五大禪林各不相同,其中大安寺最為奇特。寺周保泰、金剛、通明等五峰環抱。大安寺歷史悠久,通明峰懸崖上迄今仍保留著唐代以前的古庵遺址及麻繩紋的瓦片,記錄著大安寺的滄桑歲月。大安寺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森林植被的生態面貌,素有“原始森林”之美譽。難怪古人這樣贊嘆“灌木連云不見天,藤蘿蓊郁響流泉,思蹬初地難停腳,笑挽紅崖共拍肩”。
7、龍泉寺景區
龍泉寺坐落在千山北溝的一個群山環抱的山谷里,從千山正門沿著景區大道走約半小時,在云潭對面就是龍泉寺的牌坊,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素以風景秀麗。殿宇壯觀而聞名遐邇。
龍泉寺之所以有名,還因為風景十分秀麗,整個寺院被奇峰環抱,古松成林,建筑布局與自然景色和諧天成,素有“龍泉仙境”之稱。龍泉寺景點眾多,早在明代就有龍泉20余景的記載。
清光緒太史繆潤紱于光緒丁亥年(1887年)進行了品題、更正,確定“龍泉十六景”為:松門塔影、講臺松風、瓶峰晨翠、螺峰月夜、吐符應生、龜石朝曰、蟠龍石松、象山晴雪、獅吼鐘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徑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松主照。
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巔煙。寺以峰為屏,山借寺為顯。”
8、香巖寺景區
香巖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位于南溝西部。寺周群山環抱,花草極盛,每當春夏之際,滿山花開,香氣濃郁,香巖寺因此得名。
9、中會寺景區
、中會寺系千山“五大禪林”之一。沿千山正門東南方向進積萃門前行五里左右,轉西南方向進入一條山谷,不久就會看到東山峰上白色的瓶狀磚塔,這便是中會寺十二景中的“凈瓶峰”。再前行一里便可到達中會寺。中會寺的歷史悠久,根據重修記載,該寺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幾經水火,多次重修,現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風格。
中會寺的景點除凈瓶峰外,還有滴水蜃樓、西湖井、寶泉玲瓏洞、寶珠天井、犀牛望月、石堆鐵羅漢、觀音倒背、海螺峰等,被統稱這中會十二景。
10、千山云潭
云潭位于千山北溝。龍泉寺與大佛寺之間的山坳,現在這里是千山的天鵝湖。冬季是千山冰瀑所在地。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