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蘇祠中有著眾多的游覽景點,是一處非常值得小伙伴們前去游玩打卡的旅游景點哦!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蘇祠有哪些景點可以游玩吧!詳見下文。
1、紅砂古橋
橋是三蘇祠園林中重要的景觀元素,園林中水與橋相生,因橋成景。過去三蘇祠園區擁有了各式園橋23座,后又采用紅砂石原址重建6座。
2、抱月亭
抱月亭建于光緒元年(1875),為雙層攢尖式筒瓦屋頂。亭名取蘇軾《前赤壁賦》“哀吾身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意。
3、云嶼樓
云嶼樓,清光緒元年(1875)四川督學使張之洞至眉時修建。樓南、西、北三面臨水,萬竿翠竹相擁。樓內介紹三蘇祠的變遷與修繕歷史。
啟賢堂
啟賢堂建于清康熙年間(1665),是蘇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喻意承前啟后,讓有德有才的人濟濟一堂。
4、晚香堂
晚香堂居東園北端,為一樓一底仿清歇山式建筑,建筑面積約634平方米,分別陳列著我館館藏精品文物及宋、元、明、清蘇軾詩文集繕本、拓本。該樓據明代陳繼儒刻蘇軾墨跡拓本名《晚香堂帖》而得名。
5、三蘇紀念館
三蘇紀念館面積2000多平方米,陳列分為眉山蘇氏序廳、名震京師、仕途宦游、輝煌卓越的文學成就,心系黎民的師表典范、世所罕見的曠世奇才、影響后世的千年英雄、蘇洵生平及其文學成就、蘇轍生平及其文學成就、眉山歷史文化等十個部分。
6、木假山堂
木假山堂清康熙五年(1666)建,乾隆十九年(1755)重修。據《眉山縣志》記載,蘇洵偶得木假三峰,購置于家中,并撰寫《木假山記》一文。蘇洵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木假山的幸與不幸,可愛可敬可感的一生,象征堅忍不拔的品格。木假山三峰:比喻三蘇父子。詩人梅圣俞、蘇軾、陸游均為之賦詩贊譽。堂中現存木假山,為道光十二年(1832)眉山書院主講李夢蓮捐贈。
7、披風榭
宋魏了翁為守,因舊沼疏鑿而為環湖(故址在今眉山縣城內環湖路一帶)。筑有披風榭,中繪東坡像。(《眉山縣志》)南宋淳熙年間,詩人陸游來眉州,曾游環湖,登披風榭,瞻仰東坡遺像,寫下了《眉州披風榭拜東坡遺像》詩:“蜿蜒回顧山有情,平鋪十里江無聲。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鼻骞饩w二十四年(1898),眉州人為紀念蘇軾、魏了翁、陸游,在三蘇祠內修建了這座披風榭。
古井介紹:三蘇父子一家生活飲用之水井,距今一千多年,是蘇家留下的唯一遺跡。井口直徑50厘米,近似圓形。井緣寬約20厘米,部分井緣已殘損。井深約7米,水深近4米。井水清爽甘美,長年不枯。若飲此神奇的井水,定會使人耳聰目明,濡染文豪靈氣。
8、洗硯池
蘇家故宅中一小水凼,是蘇軾兄弟青少年習字作畫,洗滌筆硯的地方。后人為紀念三蘇父子,將其辟為洗硯池。清末眉州撥貢彭耀章仿蘇體字題“洗硯池”三字,鐫刻于池壁之上。
9、荔枝樹
一株已死亡的900多歲荔枝樹周長約2米2,底部根系直徑2米多,顏色接近棗紅,
10、碑廊
碑廊建筑面積約507平方米,由五座亭與廊構成“n”字形。東廊有碑亭、醉翁亭,西廊有碑亭、豐樂亭,南廊有表忠觀亭。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