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臺公園的歷史文化悠久,目前是邯鄲市人民休閑娛樂的場所,但景區雄風猶在,依然能感受到戰國時代的霸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了叢臺公園的歷史文化,一起來了解下吧!
歷史典故
叢臺正式名字應該叫做武靈叢臺,始建于趙國(公元前325——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和觀賞歌舞之地,又叫趙叢臺。因位于邯鄲市,又叫做邯鄲叢臺。武靈叢臺中的武靈是指趙武靈王,叢臺因樓臺眾多,而連聚非一,所以叫做叢臺。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趙武靈王建筑叢臺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史載,叢臺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在當時揚名于列國。
景區來歷
相傳它始建于趙武靈王時期,故稱武靈叢臺。叢臺是趙武靈王觀看軍事演練及娛樂表演的場所,當年曾以結構奇特、裝飾精美而聞名列國,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曾登臺揮毫題詩。
現存古叢臺為清代同治年間重修,占地1100多平方米,高 28米。三層青磚高臺的底層南北各有一門,甬道右側的臺墻上還嵌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幾個大字,北門臺階上的大石碑,是乾隆帝游江南路時親筆書寫的詩碑。當中一層有 5間大屋,名“武靈館”,是為紀念武靈王的而建。最上一層門額上題有“武靈叢臺”幾個大字。
武靈叢臺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生地。戰國時期,趙國本是一介小國,武靈王即位后,決心使國家強盛起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被稱為“胡人”,他們身著窄衣,以能征善戰著稱,武靈王遂讓趙國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練兵馬,終于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在今河北邯鄲市。相傳為戰國趙武靈王所筑。由數臺相連,規模宏大。巜漢書 高后記》:高后元年(前187),趙王宮叢臺災。顏師古注:連聚非一,故名叢臺,蓋本六國時趙王故臺也,在邯鄲城中。〈巜后漢-馬武傳》光武攻邯鄲,置:酒高會,獨與武登叢臺。《水經:濁漳水注》牛首水“又東經叢臺南,六國時趙王之臺也。巜郡國志》曰:結云閣于南宇,立叢臺于少陽者也。今遺基舊墉尚在”。今邯鄲市叢臺乃后人復修,風景優美,己拓為叢臺公園"。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