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熱門的話題肯定就是三星堆遺址了,關于這個遺址確實是非常吸引人的注意,畢竟在多年以前出現的一些文物確實是很難說明白,很多人都懷疑這個是外星文明,到底是這樣的嗎?

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嗎
三星堆遺址曾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造型夸張,讓不少網友懷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對此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沒有這種可能。即使“青銅縱目面具”的“縱目”特別夸張,只是因為古人把它看作一個“神”,并不能當成古人真實的長相。
三星堆遺址在哪個省份
地址: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向新路

三星堆古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是迄今在我國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繼1986年我國在三星堆祭祀坑進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后,時隔三十多年后,近日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發掘工作重新啟動。
三星堆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墻和月亮灣內城墻,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地名的來歷
三星堆文化的得名來源于考古學,考古學為考古學文化命名的普遍原則是“小地名原則”,即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一般是村名)作為名稱。因為大地名包含的地域面積比較大,往往一個縣就可能會出現同時代的多個考古學遺址,所以使用大地名容易產生誤解和歧義,所以三星堆文化就以三星堆的所在的村名命名了。三星堆所在的村子原來叫三星村,因為在村子周圍分布著三個略顯突兀的小土堆,排列宛若天上的三顆星星,在三個小土堆北面,是形狀如一彎新月的月亮灣臺地。站在高處俯瞰這里,三個小土堆和月亮灣臺地恰好在一個視野之內,形成一個景觀組合,被當時風雅的讀書人稱作“三星伴月”。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因為基本建設所需,村里想修建一座磚廠,燒磚需要大量的土壤,取土最方便的選址就是凸出于地表的高地土墩,于是那三個略顯突兀的小土堆就成了原料用土的最好來源。不過在取土過程中出現了異常情況,施工工人們在小土堆中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這就可以判斷這三個土堆是古代人類生活留下的遺跡。等到文物部門排除萬難趕來準備考古發掘的時候,三個土堆被破壞得只剩下半個了。后來經考古學家研究,三個土堆其實是古代城墻的殘段,當時的城墻都是夯土而建,使用的土混入了很多生活垃圾,所以我們在那個時候的古城墻中,可以發現很多陶器的碎片。 現在我們再去三星堆,其實已經找不到“三星堆”了。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
最早發現三星堆文化遺物的人是燕道誠、燕青保父子,他們二人是廣漢縣的普通農戶,1929年在挖水渠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三星堆的一處玉器窖藏坑,于是就把所發現的玉器轉移到家中藏好,放出了一些到當時的文物市場上去,引發了英國傳教士董宜篤的主意。董宜篤搜集了一些玉器交給了當時的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1933年館長美國人葛維漢聯系了中國學者林名均,對玉器窖藏坑附近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沒有發現三星堆的主體遺跡。而后抗戰爆發葛維漢 回國,考古工作停止。
時間一直推移到1986年,等到三星堆附近磚廠取土發現陶片之后,考古工作才繼續開展,同時磚廠也在附近繼續取土。考古隊發掘出20多出房屋遺址,坐實了三星堆遺跡是古人類活動的中心;而磚廠取土則無意中又發現了一個玉器集中埋藏地。考古工作者順著這個玉器埋藏地發掘,發現了三星堆遺址中最重要的兩個祭祀坑遺址,媒體上常見的青銅縱目面具、黃金面罩、黃金杖、其他青銅器、象牙等等,都出自于這個兩個祭祀坑。然后,三星堆古城的輪廓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漸清晰。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