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理應受到炎黃子孫的尊崇與朝拜,黃帝故里也因此成為后世人們緬懷先祖功德的祭祀之所。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8:00~17:30
優惠政策:
景區規定統一售價,暫無其他優惠政策。
上面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景區當日信息為準。
最佳出游時間:
鄭州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春秋兩季天高氣爽,百花齊放,為旅游最佳季節。
景點大全:
黃帝故里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創業、建都之地,戰國《竹書紀年》和漢代《史記》等史書均有記載。漢代建軒轅廟,歷代迭修。明隆慶四年于廟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鄭縣令許朝柱于廟前立“軒轅故里”碑。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帝故里多次進行擴建,景區面積已達7萬平方米,整體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從北到南依次為軒轅丘拜祖區、廟區、中華姓氏廣場區,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氣勢恢宏,燦然有肅。
2007年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中華姓氏廣場、軒轅廟前區、軒轅廟、拜祖廣場、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
中華姓氏廣場原名軒轅廣場,占地1.5萬平方米,景區內鼎壇高9米,底座為35米×35米,壇面為21米×21米,共分三層15層臺階,鼎壇周圍廣場地板上刻滿中華4600多個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紋路散布廣場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觀百家姓,唱和諧歌,暢想民族騰飛之未來”。這一亞洲最大的姓氏廣場將成為群眾拜祖的主要場所。
軒轅廟前區由南向北依次為漢代石闕,為蜂腰型子母闕,母闕為重樓,上樓為重樓,高16米,闕兩樓間距18米。指南車置于軒轅廟前區右側綠化帶中,與日晷對稱。四柱石坊,為漢代青石牌坊。
位于廣場中心的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造型莊嚴、凝重、大氣,被譽為“天下第一鼎”。
軒轅廟位于新鄭市區軒轅丘前,是整個黃帝故里景區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漢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祠前庭。軒轅廟正殿五間,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金身塑像,東西配殿各三間,東配殿塑黃帝元妃嫘祖——“先蠶娘”像;西配殿塑黃帝次妃嫫姆——“先織娘”像。
軒轅區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黃帝出生地。
黃帝紀念館位于軒轅丘下,建筑面積30018平方米。紀念館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為新石器時代人字形建筑,通過巖畫和青石等傳統表現手法,表現根文化主題。
交通指南:
散客指南
鄭州火車站廣場乘坐以下運營巴士:
發車站 終點 發車時間
鄭州 新鄭汽車站 05:50-19:30夏天 9分鐘/班,票價7元
鄭州 新鄭汽車站 06:00-17:30冬天
新鄭汽車站——黃帝故里步行890米到達。
公交轉乘:
從鄭州市火車站走約190米到火車站總站(大同路)乘坐 ;981路(原K81路) (坐11站)到萬客來站(S103)下,走到新客運南站總站轉乘;
鄭州市客運南站-新鄭北關汽車站 (坐1站)到新鄭北關汽車站總站下。走約680米到黃帝故里。
自駕指南
鄭州——新鄭
1、107國道:從鄭州市區——十八里河——107國道——新鄭西關——向東直行經西關雙洎河——騰飛像閣老路向北——閣老路與軒轅路交叉口向東200米——黃帝故里景區。
2、鄭新公路:從鄭州市區——十八里河——鄭新公路——新鄭迎賓路——黃帝故里景區。
3、京珠高速:從鄭州上京珠高速——途徑機場高速——新鄭高速下路口——沿解放路向西300米——解放路與神州路交叉口向北——神州路與人民路交叉口向東直行——經人民路大橋、西亞斯學院、黃帝像、新鄭賓館——人民路與新建路向北——新建路與黃水路交叉口向東——經步行街——黃帝故里景區。
景區地址:
鄭州新鄭市軒轅路中段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