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一直以來也擁有眾多的旅游景點,在蘭州通往敦煌的動車過程中,又有哪些好玩又有趣的美景呢?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瞧瞧!
蘭州黃河鐵橋
蘭州是我國華東、華中連接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等美譽,是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茶馬互市”之地,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
黃河鐵橋位于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更名為“中山橋”。這是蘭州歷史上第一座跨越黃河的永久性橋梁。后來,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整修加固,加設拱形鋼架,鐵橋更加堅固耐用,氣勢雄偉。現今,鐵橋已改作步行橋,夜幕降臨時,橋上燈光亮起,與水中倒影交相輝映,美輪美奐。
西寧青海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青海湖是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而形成,湖水面積447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七大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和咸水湖。
青海湖流域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可登日月山,一覽高原美景;可涉倒淌河,體驗戲水之樂;這里水草豐美,人煙稀少,生存著許多野生動物。夏季是青海湖最美的季節,遼遠湛藍的天空,金燦燦的油菜花,與遠處飛翔的鳥鷗,構成一幅動人的畫卷。
丹噶爾古城
丹噶爾,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古城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屬于西寧的湟源縣。丹噶爾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文化樞紐和軍事重鎮,自古就是中國通往西藏和牧區的重要門戶,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的美名。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也是我國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
這里的丹霞地貌大約形成于600萬年前,“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造型奇特,色彩艷麗豐富,懸崖山巒呈現出鮮艷的丹絕色和紅褐色。
從整體來看,張掖丹霞的顏色不僅僅是紅色,而是變幻多端的,有鮮亮的紅色、黃色、橘色、綠色、白色、墨色和灰色,點綴山間與溝壑,加上山體險峻,猶如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過歷朝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 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洞窟735個,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布1到4層不等。現存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因此莫高窟也稱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被稱為“沙漠里的藝術奇跡”。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歷經168年,才修建成一座完整的關隘,是明代長城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
嘉峪關關城的內城為夯土結構,設有關樓、角樓,兩翼是長城、烽火臺、三重城廊,分別是內城、外城和城壕,以構成多重防線。城內有三個大門,門上分別聳立著高臺樓閣,從東向西分別是光化樓、柔遠樓及嘉峪關樓。關城在歷史上發揮著巨大的軍事作用。登臨城樓,放眼四野,猶如觸摸歷史。
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鳴沙山北麓,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月牙泉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狀如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月牙泉南岸生長著蘆葦,泉內生長有眼子草等藻類植物,四周均是流沙,遠遠看上去真是美極了!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