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徒步也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一種旅游方式,古代貫朝穿代,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與故事,秋季在古道徒步,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大家可以看沿途的風景,體驗西風,夕陽西下,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是指北京西部山區的古代交通道路。它如一張大網橫縱門頭溝全境,道路多而且長,這些古道主要有商運道、軍用道、香道,它們互通有無。其中商用道的歷史遺跡最多。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道為主線,連接了眾多支線,形成一個道路系統。西山大道在王平口以東分為北、中、南三線,分別從三家店、圈門、潭柘寺進山并會合于王平口。京西古道主要以王平古道、玉河古道、龐潭古道和蘆潭古道這四條古道為主。
第一條(王平古道)是西山大道,它從三家店起,向西經過琉璃渠村,翻越牛角嶺關城,再經過石古巖和色樹墳,到達王平,是最主要的一條道路了。
王平古道,位于北京西部郊區,是京西古道中現存的景點以及遺跡最集中的一條。北京西部的山區,人文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產資源豐富。王平古道兩側遺跡眾多,不勝枚舉。蹄窩遺存、馬致遠故居、關帝廟、三義廟、各種碑志刻石、關城、碉樓,更有囚禁宋徽、欽二宗的大寨也散落其中。
另一條(玉河古道)從石景山區的麻峪出發,經過大峪、圈門、天橋浮、官廳、峰口庵、黃石港,到達王平,被稱作玉河古道。它的名字源于唐末藩鎮割據時期,一位劉姓軍閥在此地私自設立玉河縣,而此道貫穿該縣的緣故。
玉河古道又稱西山大道中道,有文字記載的修建始于唐五代年間,因城子、大峪歷史上長期屬于玉河縣,故稱玉河古道。據明代成書的《宛署雜記》記載,玉河古道東起大峪村,西至王平口。現在,大峪至圈門的一段古道已經消失,從圈門至大寒嶺關城一段古道保存較好。
第三條(龐潭古道)東起龐村,過永定河于白莊子上岸,經新城、栗元莊、何各莊、石廠村、至苛蘿坨,向西至西峰寺,越羅喉嶺經六里溝、平原村達潭柘寺。在歷史上,潭柘寺也是一個重要的產煤區,所出產的煤碳大都經過這條道路運出去,供給京畿地區人民的生活之需。
龐潭古道東起龐村,過永定河于白莊子上岸,經新城、栗元莊、何各莊、石廠村、至苛蘿坨,向西至西峰寺,越羅喉嶺經六里溝、平原村達潭柘寺。
第四條(蘆潭古道)則是古時從盧溝橋到潭柘寺的主要道路,它東起盧溝橋,經長辛店、東王佐、沙窩、大灰廠、石佛村至戒臺寺,再翻越羅鍋嶺(西峰嶺)、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最終達潭柘寺。
“蘆潭古道”是古時從盧溝橋到潭柘寺的主要道路,它東起盧溝橋,經長辛店、東王佐、沙窩、大灰廠、石佛村至戒臺寺,再翻越羅鍋嶺(西峰嶺)、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最終達潭柘寺。
秋天和驢友們一起來一場古道之約吧!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