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臘月初八,被大家稱之為是臘八節(jié),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多年,關于臘八節(jié)的由來傳說也是十分之多,各類習俗以及禁忌更是層出不窮,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關于臘八節(jié)的故事吧。
佛教釋迦摩尼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秦始皇修長城
起源于秦始皇。相傳,秦始皇號召天下工人來修長城,工人奉命而來,在修建長城期間,常年不得回家與家人團聚,糧食全靠家人送。有的工人家太遠,得不到糧食的補給,就餓死在了長城上。有一年正是嚴寒的冬天,幾個糧食少的民工把各自的糧食放在一起煮了,沒人喝了一碗。但是,幾天后還是餓死了,為了悼念這些工人,人們在臘八這天就喝臘八粥以紀念這些工人。
朱元璋受難獲救
話說當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難,饑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里扒出來了稻、黍、麥、黃豆等食物,朱元璋在鍋里把這些東西給燉了吃了,這些東西救了朱元璋的命。后來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為了紀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為臘八節(jié),習俗就是吃五谷雜糧煮成的粥,美名曰:臘八粥!
忠貞岳飛,感念難忘
源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帶兵進入朱仙鎮(zhèn),當時正是嚴寒的冬季,岳家軍饑寒交迫,體力不支,百姓相繼送來五谷雜糧來給將士們吃,岳家軍把百姓送的雜糧煮了吃了,大敗金軍,取得了勝利。這天剛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飛風波亭冤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岳飛,就在這天把五谷雜糧煮了吃了,表達對岳飛的懷念。
臘八粥的熬制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chǎn)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卜、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現(xiàn)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 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精致的做法要用二十多種食材。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臘月初七開始忙活,臘八一早大功告成。滿口香甜凝結著勤勞
臘八節(jié)禁忌
臘月不動土不搬家
風水上有講:臘月是寒氣比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話,寒冷的氣氛會阻隔家中的興旺氣氛,聽上去還是有點道理。
臘八粥不過午
每年臘八節(jié),前一天晚上人們就開始準備臘八食材,熬制臘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還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因為流傳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寓意來年豐收有個好兆頭。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4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9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
246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1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景
1315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