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岔大峽谷是一處充滿了神秘元素的特色自然景點,被譽為中國的羚羊谷,絲毫不比美國的差勁,整個峽谷的構造和結構都非常奇特,適合旅行拍照,下面給大家提供超詳細的大峽谷旅游指南和季節推薦。
雨岔大峽谷旅游攻略
1、雨岔大峽谷幾月份去最好
最適宜游覽雨岔大峽谷的季節是三到五月份,如果是雨季來玩,遇到下雨的情況可能會封鎖景區無法進入。峽谷內外溫差大,谷內需穿薄外套。如果沒有自帶高筒雨靴,建議在峽谷入口處租用一雙雨鞋,5元一雙,谷內確實有淤泥很深的積水。
2、景區開放時間及游覽建議
建議在非節假日前往,景區官方的開放時間是早8點,但實際7:30左右就可以進入景區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一定要一大早趁沒人來拍照,沒光線可以長曝光,或是等中午光線好的時候可以再拍一次。
景區附近有不少帶攝影團的當地人,可以雇他們帶路去當地的野峽谷,景色并不遜色于景區,并且沒有游客。不要圖省錢想自己找,因為根本不知道路,而且前往野峽谷的路況并不好,峽谷的入口也隱蔽,自己很難找到。
3、拍攝建議
在峽谷內拍攝,無論是景色還是拍人像,建議用廣角鏡頭,長焦完全用不上,如果是早晚進入峽谷拍攝的話,需要攜帶三腳架和減光鏡,創意拍攝的話可以自帶光源比如手電筒、頭燈等。
4、住宿建議
建議住在距離雨岔大峽谷5公里的下寺灣鎮, 鎮上有很多當地人開的農家樂,雙標和大床房都很干凈,基本上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住宿要求。也可以選擇住在距離景區三十多公里外的甘泉縣城,但如果喜歡拍照的話,還是建議住在下寺灣鎮,因為早起進入景區非常方便。
雨岔大峽谷是我這次陜北行程當中第一個具有獨特地貌的景點,位于甘泉縣城西北方向55公里處的下寺灣鎮雨岔村,幾億年前這里發生過大地震,一座座黃土巖體被分裂成一道又一道的裂縫,經歷了上億年高原暴雨導致山洪暴發,又經歷了百年的雨水沖刷和風化,地表被切割和沖刷后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地貌,峽谷內地貌凹凸不平,線條流暢如彎曲的月牙一般,官方對雨岔大峽谷的叫法是“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這里完全可以媲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羚羊谷。

雨岔大峽谷整體分為四個景區,分別是雨岔溝和龍巴溝峽谷,花豹溝峽谷,牡丹溝峽谷和樺樹溝峽谷,每條溝的地貌各有千秋。
樺樹溝最受歡迎,因為樺樹溝的地貌最好看,和 美國 羚羊谷最像。整個雨岔大峽谷景區目前還不是很規范,也沒有正式的售賣門票,來這里游覽和參觀也要完全看天氣,如果陰天下雨的話峽谷內道路濕滑,四個景區都不會開放,如果天氣好的話,一天可以參觀完四個景區,每個景區的游覽時間一兩個小時足矣。
雖然現在景區沒有賣門票,但景區管理處現在對游客出售景區區間車票,每人70元,自駕車輛無法進入景區,只能停在景區入口處的免費停車場。
大峽谷的四個景區相互之間的距離有點遠,只能乘坐景區的區間車抵達,步行太遠也不方便。
個人感覺如果住在下寺灣鎮的賓館酒店,可以咨詢下老板,當地人可以帶著去那種沒有被開發的野峽谷,游客也少,因為主要的是個溝旅游團真的是太多了,到處都是大爺大媽,在峽谷內拍照真的太難了。
我住在下寺灣鎮的一家賓館,老板說包車去野峽谷(蝴蝶谷)200一車,幾個人拼的話還是很合適的。
景區區間車行走的路線是固定的,循環發車,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一線天”,這里人滿為患,到處是人,擠在入口處,外面的人進不去,里面的人出不來,苦不堪言。

峽谷內許多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都長滿了翠綠的青苔,在一線天匆匆的捏了兩張便跑了出來,心里想著還是等著去樺樹溝吧,畢竟那里才足夠精華。

雨岔大峽谷地勢較低,若是下雨,峽谷內很容易積水,下完雨之后進入峽谷一定要租雨鞋再進去,不然自己的鞋子進去就廢了,都是泥巴。租雨鞋5塊錢,峽谷入口處有當地人租。
終于來到了樺樹溝,走進峽谷內部,確實名不虛傳。

只有身處雨岔大峽谷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陽光透過狹窄的裂縫直射在奇異的石壁上,刻劃出一層層一幅幅流暢的波紋曲線,巖壁上則被光線折射出絢麗的色彩,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峽谷內所呈現出的色彩也各不相同,真是如夢如幻的光影世界。

當你走進峽谷時,就像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安靜,神秘,美輪美奐,線條流暢,猶如五彩波浪從身邊劃過。

峽谷內寬的地方可以幾個人并排同時行進,窄的地方一個人也要擠著才能穿過。
越往峽谷深處走,就越來越狹窄,最窄處只能一人側身通過,然后再慢慢的變開闊,再變狹窄…… 不得不感慨這堅硬粗糙的巖壁竟能夠演繹如此有質感的萬般柔情,讓人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和當地雨岔村的老鄉聊天,“你們城里人守著公園不逛,跑到這跑這山溝溝里來看哈是撒子( 陜北 話石頭縫)?這有撒意思么”,說完便沖著我嘿嘿的笑。他們并不知道,也許這個大峽谷在被更多人知道后,它將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

雨岔大峽谷里相對比較難走,時而攀高爬坡,時而踩水下沉,登著樹叉,跨過山梁,扶沿峭壁,扶搖直上。

樺樹溝果然是雨岔大峽谷最值得看的一處景點,樺樹溝大概有八百米左右,入口和出口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方向,是一條不用走回頭路的溝,溝內的景致也十分豐富,如果時間非常有限,建議看樺樹溝就夠了。
進入峽谷時正午陽光,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峽谷內因光線折射而產生的顏色變化。
從土黃到淺黃到橙色到最深的橘紅色,加上巖壁上因潮濕生長出的綠色青苔襯托,原本冰冷的峽谷頃刻間變得柔情而溫馨。

如今的雨岔大峽谷,已然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魂牽夢繞的殿堂(但我個人感覺還是老法師偏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上帝饋贈一般,多年的深藏閨中,終于被人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置身于峽谷,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巖壁九曲回轉,柳暗花明,如波浪般從身邊劃過,線條優美流暢,想象著億萬年前,這里曾發生過的是怎樣的地殼震動。
仔細的端詳峽谷內巖壁上的曲線,每一段都有著無以倫比的美。峽谷內巖石被山洪沖刷得如夢幻一般,一眼足以萬年,我想這也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了。

雨岔大峽谷就好比一個美妙的藝術宮殿,谷壁看似輕柔,實則堅硬,巖壁表面像是被精心打磨過,層次和紋理順著巖壁向前流淌,陽光從峽谷頂部照射下來,幻化出形態萬千的奇幻色彩,如此美景,確定不來看看么?
峽谷內的路越是高低不平,陽光直射下來折射出的色彩越夢幻,再加上忽而閃現的翠綠青苔,光暈忽然間閃過,就像童年那五彩斑斕的夢一樣。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