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這里的旅游景點和景區非常多,受疫情的影響,當地大多數景區都在春節期間開始關閉,現在疫情得到控制,春暖花開之時,也在考慮近期將會逐步恢復各景區陸續對外恢復開放。
巫山縣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開放時間敲定:3月28日(下周六)所有景區將開放。

巫山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在做好防控預案的前提下,提出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陸續開放時間方案。
巫山縣境內鄉村旅游點開放時間為3月21日,所有景區開放時間為3月28日。

而各景區將堅持分時接待、分散游覽,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瞬間流量的20%;
堅持入園常規體溫檢測檢查;
禁止不佩戴口罩的游客進入景區;
嚴格排查,發現新冠肺炎疑似情況者,第一時間上報巫山縣旅發集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做好現場防控相關工作。
實行實名制購票,優先推薦“渝康碼”,采用無感支付與無接觸支付措施,減少現金交易,鼓勵散客通過網絡購票,以及APP、OTA、官網等渠道預訂,做好相關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電話號碼等)記錄。

同時,完善聯防聯動機制,各景區與縣疾控中心和所在地醫療部門建立疫情防控聯動機制,按要求、按規定報送員工及游客的健康情況,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理。
各景區還將設置新冠肺炎防控臨時隔離點,景區員工或游客如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者,立即啟動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隔離觀察。
重慶巫山縣旅游景點推薦
1.大寧河小三峽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今年由于我國旅游事業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千米。
2.巫山小三峽

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的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1991年就名列“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巫山小三峽是長江三峽最大支流大寧河流經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全長50公里。境內峽谷雄偉險峻、中通一線、隱天蔽日,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林木翠竹、峻嶺奇峰、多姿多彩、變幻無窮。時有云霧繚繞、清幽秀潔,時有飛瀑急湍、氣勢磅礴,成雙成對的鴛鴦、攀巖嬉戲的猴群、展翅紛飛的水鳥、碧水暢游的魚類、山石花草木,無處不成詩、無處不成畫!龍門峽全長8公里,是小三峽的第一峽。它絕壁高聳,兩山對峙,形若似門,由于山勢雄偉,有“不是夔門勝似夔門”之譽。龍門峽口有2010年建成的龍門大橋,主跨240米,全長855.9米,為小三峽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龍門峽內有“青獅衛門”,“靈芝峰”、“九龍柱”等景觀。
3.巫山神女峰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美人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位于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巫峽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云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云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鳳凰展翅,千姿百態,嫵媚動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麗最有名。三峽大壩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頭眺望,才能欣賞到神女的綽約風姿。神女峰聞名古今的原因有三:一是宋玉在“神女賦”中虛構了一個楚襄王與神女幽會的故事,一是神女瑤姬下凡助禹治水的傳說,一是峰側確實有一石聳立,形如少女。
4.巫山神女溪

神女溪景區西距重慶市區486公里,離巫山縣城22公里,東距湖北省宜昌市170公里,是三峽風景名勝區巫峽主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為重慶市域內距三峽大壩最近的風景區。上游官渡河、中游紫陽河、下游神女溪,全長31.9公里,距巫山縣城20公里。
神女溪源于官渡區觀音鄉香樹坪海拔1462米的抱峰山,神女溪上游段官渡河10公里兩岸原始森林密集、人跡罕至,物種極為豐富;區內野生植物品種較多,其中有不少稀有藥材。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不乏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較常是的有野山羊、果子貍等。
神女溪中水產魚類品種也較豐富。神女溪峽谷水清石奇、植被良好、如夢如幻、奇境仙居原始古樸,神女溪是隨著三峽工程建設而新開發的旅游景區。
景區風光綺麗、靜謐宜人,恍若隔世。再往溪流上游尋行,可以到達兩河口一線天深處、凈壇峰風景區。峽澗變得窄擠,水流急,至今無人企及,是三峽旅游線上的一處旅游處女地。
5.巫山博物館

巫山博物館巫山博物館位于重慶市巫山縣長江三峽巫峽與大寧河小三峽交匯處,選址于原巫山師范學校校址。
該博物館自2009年9月開工建設,累計投資4000萬元,總占地面積833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300平方米,館藏文物4萬余件,珍貴文物1000余件,上起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下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
巫山博物館功能設施完善,包括庫房、展廳、修復室、休閑廣場、停車場等公共設施,為全國縣級一級博物館。2012年12月1日,巫山博物館正式開館,面向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免費開放。大家可以零距離觀看204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牙齒化石,了解悠久的巫山歷史文化。
巫山博物館設有1個基本陳列、2個專題陳列和1個臨時展覽,主要包括《巫山巫水巫文化》、《長河遺珍》、《靈山毓秀》,重點突出龍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等巫山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三峽文物搶救保護的豐碩成果。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