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于1981年挖掘出,上萬多塊石經保存完好。根據史料考證,石經板由僧侶雕刻,以期望達到不朽。也正是源于此,這里才會留存下這么多大量的珍貴石經,而這里已經都是保護跟旅游兼具。
北京云居寺
地址:
北京西南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
寺廟相距北京約70公里,占地面積達到70000多平方米。
寺廟始建于隋末唐初,有三個景點,依次為云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等,而這一特點也讓這些成為寺廟的一大文化特色。
景區資質:
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寺廟內珍藏著14278塊從隋至明末(605-1644)刊刻的石經。
尤其是其中的《大藏經》,留存下來的時間最是悠久,工程也非常浩大,年代久遠,工程浩瀚,印刷可謂為是世界之最。
清代木雕《龍藏經板》數量大概有77000多塊,明代紙經2萬多卷等都被搬運于此。
石經山
往南走兩里地那么遠,那里便是石經的挖掘地。
此山內還具備有九大藏經洞,分為上下兩層。上面的七個溶洞是隋唐時期挖掘出的,尤其里面,最大的就應該是華嚴堂。又名雷音洞,溶洞內還有隋唐與唐初雕刻的石經。
這對于佛經,校正經本的研究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石經由來
隋唐時期,一位法號靜琬的和尚居住在此,和尚在此雕刻石經。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面,僧人代代相傳,在這里雕刻石刻。
悠久的時間,留存最為古老的,也是數量超多的石刻。
現在保存完好的石經有14278塊,上面刻著“其石溫潤,其字分朗”。每塊石經板規格相同,長1米多,寬50厘米,厚10厘米。根據云居寺的文獻記載,歷代僧人都用石碑刻石經,即“欲圖不朽,易之以石”。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